06.20 歷盡艱辛 教授夫婦探尋甘肅康縣石棺墓

6月18日,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歷史文化系副教授劉洋波和省委黨校副教授李紅霞,在康縣兩河鄉又探尋到了兩座古代古石棺墓,而且尤為珍貴的是,還在古墓中,發現了一個紅色木瓶,至此,劉洋波夫妻已經在康縣探尋到了20座古石棺墓。

1

婚俗專家鍾情石棺墓

長期以來,劉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原始社會史,但為什麼又對石棺墓產生了興趣呢?而且還帶著夫人一起“入坑”?說來話長。

大學畢業後,劉教授一直致力於民族婚俗的研究。今年3月,他和妻子李紅霞一起來到康縣陽壩鎮,劉教授的目標是調查當地男嫁女娶的民俗,而李教授則是做黨建研究的本行。當他們在調查中,聽到老百姓說起當地存有古代石棺的消息時,出身於歷史專業的他們,憑著高度的職業敏感,意識到探尋這些石棺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我國石棺分佈廣泛,從東北到西南均有分佈,岷江流域最為集中,我國大規模的石棺研究是在建國後,高度專注的只有四川省,研究地域僅限岷江流域到西藏、雲貴一帶,但是著名學者對嘉陵江流域從無涉及。而甘肅陽壩的石棺群正是處在這個專家們從未涉足的區域,我們從今年3月以來,連續探尋康縣陽壩鎮的石棺群,就是希望相關部門重視對這些石棺墓的保護,並作不旅遊文化進行開發。”劉洋波教授說。

2

尋找到20座古石棺

康縣石棺眾多,雖然當地居民知道它的存在,但大部分石棺已被損毀,淹沒在深山之中,探尋它們,絕非易事。

從3月25日開始,夫妻倆在當地知情人的帶領下,開始了探尋古石棺的艱難歷程。經過三個多月的探尋,他們一共找到了18處20座石棺墓,其中一處有10座石棺,有4棺連體。雖然陽壩多處分佈石棺,但絕大部分石棺墓已經遭到損毀,蕩然無存,其中一處至少曾有20座石棺,現今僅存兩座殘痕。

“我們在幾天的探尋過程中以查看為主,現場的一個石子都沒有動過,主要是保護現場的原貌。”劉洋波說,康縣陽壩廣泛分佈的石棺,對研究康縣民俗歷史有重要價值,對研究西北民族歷史及文化交流也有重要價值,現急需進一步的深入考查和研究。

3

古石棺的價值

當大量深藏於嘉陵江上游康縣陽壩的古石棺漸漸浮出水面,隨後,劉洋波查閱大量資料發現,著名學者曾斷言,嘉陵江流域無石棺。這次發現,用事實修正了這種觀點。

石棺在民俗和歷史研究方面價值較高,一經發現,往往被列為重要文物而廣受學者重視。日本九州大學與四川文物研究所聯合發掘研究岷江流域石棺達四年之久,中美也曾協商過共同研究石棺的事項。

西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劉再聰教授說,石棺墓從漢代一直到明清都有,劉洋波探尋康縣陽壩石棺墓,初步印證了這種觀點。康縣陽壩鎮石棺墓有待於進一步考古研究,它的發掘不僅將有助於研究當時的文化系統,還有利於旅遊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