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只知道中國字博大精深,給中華文明帶來五千年的文明,讓中華帝國屹立世界龍頭數千年......,中華文明延續至今,漢字起到至關重要的地位。

還真不知道,漢字的創造者 - 倉頡,是咱洛陽人......

近期到洛寧調研,看到一尊很特別的雕像,引起我的好奇?這是誰呀?

當地人自豪的說:咱中國漢字的造字祖先 - 倉頡!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這樣的文化祖先是咱洛陽人,很是吃驚......,吃驚之餘,我在想這樣的名人在洛寧僅僅是一座雕像,與洛陽打造世界旅遊之都的宏偉目標相差甚遠。文化的洛陽,才是世界的洛陽;文化的洛寧、才是發展的洛寧。

也難怪,洛寧的發展在洛陽地區是最慢的。抱著金碗去......,洛寧的旅遊決策者該換換腦子了吧?最好的無煙經濟你們挖掘了幾個?

汗顏呀!!!

如果洛陽、洛寧能充分利用這個獨一無二的河洛文化品牌優勢,洛陽、洛寧的旅遊文化品牌會添上更加厚重的中華河洛文化的風采,不知道洛陽、洛寧的決策者意下如何?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那麼倉頡是誰?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從歷代典籍的記載看,倉頡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文字,所謂的"蒼(倉)頡作書",並不是說倉頡一個人完全地將文字發明創造出來,而是說倉頡將民間既有的圖畫文字進行廣泛蒐集,並加以認真整理,從而創制出一套成體系的規範的象形文字。

二、受洛書,河圖、洛書上詳細記錄古代帝王的興亡之數,和統民治國的道法。只有天授命的帝王才能得到,倉頡登基為帝后,向南巡狩自己的領土,登上陽虛山,隨著洛河向東來到了洛水與黃河交匯處的洛汭,發現靈龜揹負著神秘圖案,獻給倉頡。八卦就是洛書演化而來,後為《周易》來源。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所處的年代大約在四千五六百年以前,從前面的介紹可知,倉頡造字是一種有緣起,有理論指導原則,有實現結果的自覺的創造活動。

倉頡為黃帝的史官。為了記載事情,傳遞信息,黃帝命他造文字。倉頡首先發明瞭象形文字。後來因象形文字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他又發明了會意字、形聲字等。

但是漢字和甲骨文有概念上的不同,所以說漢字為倉頡所造,當然整個的漢字也不可能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應該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他應該是隻起到整理和補充的作用。山海經中有他的記載 可以去看下 。

■ 漢字,“傳說”是黃帝時代的史官倉頡所創造的。他觀察萬物,依據物體的形狀造字。不過雖說古書上有記載,但這畢竟只是”傳說”而已。

■ 其實漢字是起源於先民“結繩記事”,是我們祖先共同努力的創作,倉頡可能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 文字是因為使用上的需要而逐漸由少變多的, 是約定俗成的。

■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文字,所以在秦以前,文字的寫法也因為國家的不同而有不同。漢朝時候隸定,把圖畫式的小篆,改成一筆一畫的隸書,更方便傳抄使用,文字的形狀大約就定型了,當然還是有所改變與增加。

■ 而繁體中文,就是『倉頡』所發明的喔! 古文全都是繁體字喔!

結繩記事:上古沒有文字時,在繩上打結做為記住事情的方法,為漢字最早的起源之一!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古時候,由於還沒有文字的發明,凡事都要利用打結的繩子來記載事情。一天,倉頡請一位名叫「二木頭」的屬下用一匹馬去換二輛車回來,而二木頭將繩子的一頭打了一個結,再將繩子的另一頭打了二個結後、便牽著馬往市場出發,二木頭找到了賣車的老闆後,將帶去的二匹馬換了一輛車後,就高高興興的回去向主人交差。然而,回去之後,倉頡一看、怎麼他交代換二輛車、卻只換了一輛車回來…,心理正納悶究竟是怎麼回事,打算好好問問二木頭呢!聰明的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哇!原來二木頭雖然將繩子打了結,但是卻將要買的東西記反了,將原本「一馬換二車」記成了「一車換二馬」了,白白讓市場老闆賺了一匹馬呢,搞得大家錯誤百出、人仰馬翻,也讓倉頡大人傷透了腦筋呢!由於吃過這種苦頭,倉頡心想,究竟如何才能解決眼前的難題呢?

倉頡每天在沙地上塗塗寫寫,很是懊惱…,有一天,倉頡看到了掛在窗臺上的一串魚,突然心生靈感,咦!聰明的倉頡靈機一動,腦中漸漸浮現出類似『魚』的象形文字,一連串的文字又一一浮現腦海中,才恍然大悟,原來太陽就是『日』字、田地就代表了『田』字,還有『口、目、耳』也是由圖形轉變而來的文字,他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圖形代表它的意義,由景物轉變成的文字叫「象形」字,真是太妙了!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倉頡自言自語道:一棵樹就是『木』、樹木多了就是『林』;一個『石』代表石頭、三個石頭就代表很多石頭,也就是『磊』字;人在樹下歇著,就是『休』字;古時候的人,覺得女人留在家裡最安心、就發明了『安』字,把兩個字合起來,形成另一個意義的字,就叫做「會意」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指事」原理造出的字,更能令你馬上看出意思,像是上和下,兩個人拿刀互鬥就是『鬥』字;因為後來文字不夠用了,便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加上形或聲的符號,成為「形聲」字,像是鯉,把裡字和魚字合起來就是『鯉』;另外還有「轉註」字,是把形聲意義相近的字,互相轉用,像是依和倚;而另一種「假借」字,是取同音的字,借作別的意思,像是考和老!倉頡拿起樹枝在地上塗塗畫畫,也越來越有心得,終於發現了用文字記事的訣竅及要領,就是形成中國文字的六種原理,叫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在一旁的大龍及小太極直呼中國字真偉大,開心地手舞足蹈起來!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倉頡會造字的消息傳到宮中,有一天,黃帝召見倉頡進宮,倉頡便向皇上一一說明了文字的由來和代表的意義:「太陽剛剛升起,就是『旦』字;他又畫了一個「手」字、加了一個「目」字,把手放在眼睛上,手加目,就可以變成『看』字」。黃帝聽了哈哈大笑,便請倉頡以後專心的造字。之後的每一天,倉頡便更用心、也更積極的創造出更多的文字,以造福大眾,這也就是我們中國文字的起源!

老趙:中國的文化之父是咱洛陽人-您知道嗎?

洛陽有這樣的文化祖先,洛陽人的你自豪嗎?

強烈呼籲洛陽、洛寧的政府旅遊決策者,將河洛文化“倉頡文化”這一段融入到洛陽打造世界旅遊之都的文化進程中。

洛陽人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