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實行一戶一宅,為什麼城市就一戶多宅?

合為貴81412834


現在的農村收緊了對宅基地的審批,必須滿足一戶一宅的標準才是可以申請。不少人就覺得這對於農村是不公平的,畢竟農民都是一戶一宅,而城市是隨便一戶多宅。

農村實行一戶一宅,為什麼城市就一戶多宅?

其實本身這個說法就是錯誤的,就是誤導人的。並非農民就是一戶一宅,而是指農村的宅基地一戶一宅,農民進城買房也跟城裡人一樣不受限制的,只要有錢想買多少套都是行的。

反而農民還可以比城裡人在農村多一套房子,這個優勢可是非常大的。至於為什麼在農村起房子要實行一戶一宅,也是由於宅基地的特殊性來決定的。

要知道宅基地可是免費給農民使用的,自然不能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了,而商品房都是要花錢買的,所以不受住房的限制。宅基地的使用肯定會用寶貴的土地,要知道現的對於耕地是保護得特別嚴格的,不要說宅基地是免費使用的,就算是有償使用也是不能夠多分配的,這也是造成了農村現在只能一戶一宅,想申請多塊宅基地就是違法的。

總之農民朋友也可以滿足了,畢竟宅基地又不花錢買,都是免費使用,如果還想多套住房,那就自己進城買商品房,使用你買幾套都是可以的。


深山老農民


經常的在網上看見,有的農民朋友心裡非常不平衡,不明白為什麼農民只能一戶一宅,而城裡人就可以一戶多宅。其實農民朋友完全不必要心裡不平衡,如果你想在城裡買樓房,也可以隨便想買幾套就買幾套,保證沒有限制。大家有的時候可能是不明白,城市的樓房和農村的房子,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城裡人買的房子都是商品房,是花錢從開發商手裡買的成品房,沒有地皮,只有七十年的居住權,七十年以後,樓房成了危樓,說拆就拆了,花多少錢也什麼都留不下。


而農村的房子是有宅基地的,無論住多久,宅基地的使用權永遠都屬於房子的主人,而且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按照繼承法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僅如此,不管多少年以後,只要房子舊了漏了,除了可以修繕以外,還可以扒倒了重新翻建。也就是說只要國家不徵收不拆遷的話,這塊宅基地的使用權就永遠是屬於你的。而城裡人花多少錢也買不到宅基地,他們沒有權利享受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只有農村戶籍的人,才能夠在村裡的宅基地上蓋房子。


有的人可能會說,既然農村人享有使用宅基地的權利,為什麼只能限制在一戶一宅呢?應該說前些年,土地管理比較寬鬆的那個年代,很多的農村家庭不是一戶一宅,有的是一戶兩宅,甚至一戶多宅。很多的人家就算是房子空在那裡沒有人住,也要佔著一塊宅基地,極大的浪費了集體的耕地。最近這幾年,為了保證耕地面積,農村嚴格控制宅基地,除了從祖上留下來的老宅子,絕對不允許一戶多宅,也可以說現在農村早就不再劃分宅基地了。即使家裡的子女到了結婚的年齡,村裡也不再給村民審批宅基地,除了鼓勵村民到城裡買樓房以外,就是買同村人的空房子。因為村民之間可以相互買賣房子。


如果農民也實行一戶多宅的話,我們大家可以試想一下,每個村裡的村民們都隨意的亂蓋亂佔宅基地,那我們農民去哪裡種地?特別是那些土壤肥沃的基本農田,假如也蓋上房子或者另作他用,大家都不用吃飯了。為了土地復耕,最近幾年,各地都在推行農村拆遷,為的就是節省土地,讓更多的土地還耕。


靈子


農村實行一戶一宅,為什麼城市就一戶多宅?這個話題之所以挑動著有些人的神經,是因為這幾年我國對農村的一戶多宅進行整治。很多人眼巴巴看著自己辛辛苦苦一輩子積累建起的小洋樓被強拆,而對城裡一戶多宅卻無人管,甚至那些人只要一轉手就大發一筆橫財很不以為然。到底應該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1、農村一戶一宅限制了誰?

這話說起來,城裡的商品房可沒有因為你是農民而限制你購買。城裡的商品房放開了給所有人買,況且,農村人在城裡買樓的非常普遍。而,他們也沒有因為城裡有房子就被認定為一戶多宅而受到整治。其實,城裡的房子也不是越多越好,這不馬上開始出臺房產稅了嗎,相信過不了多久城裡手上多套房子的,也是燙手的山芋。

2、農村一戶多宅到了什麼地步?

其實,農村一戶多宅的相當普遍,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說,有些人佔用耕地、林地、荒地建設住房。明知道辦不了宅基地證,但看到很多人都多佔、超標準佔用土地建設宅基地生怕自己少佔了吃虧。還有一些,是超標準佔用宅基地建房搞經營。比如說,農家樂、民宿等。但,並沒有辦理相關佔地建設手續,也屬於違法佔地建房。

3、農村一戶多宅將受到怎樣的整治?

其實,這兩年很多地方已經開始整治農村一戶多宅現象。對於佔用耕地、林地建設住房的一律拆除,由村集體收回土地使用權,由佔用人恢復土地屬性。導致土地屬性無法恢復的,違法建設人應交錢,由政府請這方面的專家進行土地恢復。而那些多佔和超標準建設宅基地的,多佔部分由村集體徵收宅基地使用費。

4、城裡人到農村買地建房怎麼辦?

其實,除了農民違法佔地建設住房的,還有一種更嚴重的現象。就是城裡人到農村買地建房,因為農村宅基地只准許村集體成員合法擁有,也就是說村集體之外的人無論花多少錢買的地建房子都屬於違反。於是乎,城裡人就羨慕農民有地可以建房,還可以繼承。這是不是也是對城裡人的不公平呢,你怎麼看?


聚焦三農熱點說


而且農民還可以比城裡人在農村多一套房子,這個優勢可是非常大的。這個我是在朋友那裡瞭解到的,至於題主說的為什麼在農村起房子要實行一戶一宅?這個是由於宅基地的特殊性來決定的。大家要知道在以前宅基地可是免費給農民使用的,肯定不能夠你想用多少就用多少了,而商品房都是要花錢買的,這就不一樣了,只要你有錢都可以買,所以不受住房的限制。然而宅基地在使用的時候肯定會用寶貴的土地,要知道現在好多 地方的土地都被回收了更不要說宅基地是免費使用的,就算你是有使用也是不能夠多分配的,這也是造成了農村現在只能一戶一宅的原因了。農民想多宅也可以的,畢竟以前的宅基地又不花錢買,都是免費使用,如果你還想多套住房,有條件的話那就自己進城買商品房,你買幾套都是可以的。這完全是我個人的看法和想法,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如果你對我說的的內容有什麼看法或體悟,歡迎留言分享,再次感謝你的閱讀,蹲在牆角買回憶會繼續努力,大家一起加油。


蹲在牆角買回憶


雖然這幾年城市的樓盤一直在限購,但一戶還是可以擁有幾處住宅。相比城市,農村卻每戶只能擁有一處住房。而隨著農村宅基地改革的深入,很多農村宅基地混亂的局面如:一戶多宅,房屋面積超標等都被提上了整頓的日程。於是很多農民朋友也開始吐槽為什麼城裡人可以擁有幾套住房,而農村人卻不能呢?

總體來說,國家的政策福利都是比較偏向農村的,畢竟農村人口占了全國的大半。但對於農村宅基地的政策卻是非常嚴格,要求農村必須是一戶一宅,住宅面積不能超標等等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規定,所以才有了農民朋友的吐槽。關於這個吐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你就知道這其中的緣由了。

第一:土地的性質不同

我國相關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城市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求也可以將原本屬於農村的城市土地進行依法徵收用於城市建設。而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農民對土地只擁有使用權,也就是說農村土地不具備商業性質。

第二:房屋的性質不同

總所周知在城市,土地經過開發商開發後,能夠進行合法銷售,也就是說城市的房子具備了商品的性質,雖然部分城市為了控制房價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而進行限購,但根據地域的不同,一戶還是可以購買兩套或者更多。而在農村,農村在自己宅基地所建房屋權屬於自己所有。雖然農村的土地房屋也可以交易,但僅限於本村戶口間。所以這跟城市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第三:使用期限不同

相比城市房屋只有70年的使用期限,農村的宅基地只要具有農村戶口,農民就具有永久居住權和使用權。不用擔心房子會過期的問題。這個方面也能說明兩者的區別。

綜合以上三點,就知道這其中的緣由了,但你知道國家設置農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且只能建一套房的目的嗎?其實主要是國家為了糧食安全的考慮,因為只有規定一戶一宅,才能確保農村農田耕地不會被佔用,如果沒有這樣的規定,農村人想建幾套就建幾套,想象一下在農村哪還能看見農田耕地呢?農民還有什麼地方用來種糧食呢?

更多精彩農村趣事,更多三農政策及補貼解惑,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u246357


農耕情懷


“農村實行一戶一宅,為什麼城市就一戶多宅?”農村一戶一宅的政策規定,是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基本原則,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嚴格保護耕地不被佔用,或者說也是為了能夠確保宅基地能夠得到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土地資源不被閒置與浪費!因為如果國家沒有嚴格制定一戶一宅的政策,那麼,農村的土地資源估計都會被去佔用,能夠用來進行農業建設的土地資源將少之又少!所以,農村的宅基地使用,不能像城市一樣,一戶居民可以擁有多處房產;

因為,相對來說,城市的房產資源是能夠得到政府的有效控制的,房地產的價格起伏是很大的,這一點都是心中有數,城市的房屋具備有商品的性質,城市房屋的土地資源是歸國家所有,有一點,農村農戶還是佔據優勢的;

因為城市房子的使用期限產權只有70年,而農村農房的使用期限,可以說是永久的,只要你的戶口還在農村,只要你仍舊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那麼你的房屋所有權就一直在你名下;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有錢能使鬼推磨。


老兵話多


不知道,想不明白!農村的房子也是自己花錢蓋的,不知道為啥買賣也不自由,大小也不能隨便!


蒙古族頭飾


這個主要還是跟經濟發展有關係的,城鎮化是一個趨勢,因為我們已經漸漸的從農業向工業化轉變,所以在農村和城市之間的轉變已經開始逐步推進的。所以在戶口的限制和宅基地的限制上也是一種加快推動城鎮化的手段。

為什麼現在農村人不願意走進城市,不願意像城市轉變呢,主要還是經濟來源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因素,經濟轉型期會的大眾的經濟和福利產生非常大的衝擊,因為農民入城缺少一種基本保障,缺少穩定的經濟來源和平等的社會福利。因為幾千年來的憂患意識深深的影響著現在的人,大家都缺乏安全感,土地是農民唯一一個能產生安全感的保障,所以很少會有農民願意放棄土地入城。但是城鎮化又是勢在必行的,所以就出現了現在農村房產上的一些針對性的規章制度。

而城市裡面的房地產的樓盤的空置房太多,畢竟一個城市的人口有限,特別是三線以下的城市,經濟和各方面的條件都不是非常突出,所以過多的房子銷售不出去被積壓在開發商手裡,而這些房子的價格又超出了大家的購買力和價格,但是又不能丟棄,所以必須要消化掉這些房子,自然要有人買單了,不然房地產一旦破滅可不是開發商的問題了,甚至會影響到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而農村城市化剛好又是互補的,城市購買力飽和,剩下的只有農民有這方面的需求了,“這可是一舉兩得的方法”。

一切都是為了消化掉庫存壓力,緩解經濟壓力,不然很難說會發生什麼,只要能把這些庫存消化掉,當然要花一點心思了,畢竟牽扯到的東西太多,影響太大,沒有一個人能承受,所以要分攤到大家身上讓大家一起承擔,至於好處嘛早就被別人撈完了,剩下的都是背鍋的料,現在這個方法是亡羊補牢的做法,是否真的有用很難說清,有福他們享,有難大家一起當,這個如意算盤打得非常響。就算不願意也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讓大家抗。畢竟肥了一批人,留下這個攤子總要有人接啊,大家應該明白的,所以我們大家應該“自願”去承擔責任。


無法超越的足跡


我說說我自己的拙見,不喜勿噴。

第一,隨著社會發展,城鎮化越來越高,城市不斷擴建,佔用了大量土地,其中有很多耕地,地方政府賺了錢有了財政收入,但是導致國家耕地面積減少,農村人口基數大,而且現在農村也實行社區化,國家收回後不但可以增加耕地面積,而且到時候蓋社區的時候肯定也少補償不少。這個決策的決定者在城裡哪個不都是好幾套房的?注:現在農村在耕地上建房是不批的,所以耕地減少就呵呵吧

第二,農村和城市一樣房屋永久的,但是農村土地可以永久使用,現在結婚的年輕人想要和家裡分戶都分不了,國家就是要想方設法的收回農村住宅。讓農村人去城裡買房,拉動當地房地產,增加稅收。

第三,農村人比城裡人好“”管理”。從強拆這方面的新聞就可以看出,城市擴建使很多人成為暴發戶。為了獲取更多利益,這部分人有的成為釘子戶,政府也拿他沒辦法。但在農村社區化或者新農村建設時,看看國家定的標準,一平米多少錢自己搜,有的地方一比二或者一比一置換都很划算,但是裝修什麼的也得花錢。有的地方就只能折價,算出多少錢之後,房子要,行,得倒貼一半買。我相信很多釘子戶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公民人人平等呵呵了。

想到的就這麼多,請我喝茶不必了,就當我放了個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