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人去世為什麼戴紅孝帽?

董敢勝


戴紅孝帽有幾種說法,具體那種為真現已不可考,就我個人來看,幾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一:喜喪。這是一種比較獨特的葬禮文化習俗,一般來說,滿足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的自然老死是屬於喜喪,會開雙數的酒席邀請同村的家家戶戶過來一起辦酒席,祝願老人家死後去往極樂世界,可以福廕子孫。


二:防止汙穢入體。有時候我們會看到葬禮上大部分的人都是戴著白色的孝帽,但是有小孩會戴紅帽子,這麼做是有講究的。


1、久病、體虛、靈異體質的人是不適合參加葬禮的,陰氣過重,對身體不好,但有時是親人離世不得不參加的時候,那就需要戴上紅帽子,穿上紅內衣、紅內褲、紅襪子以此迴避。

2、新婚、月房都不滿百日的,或者身上有傷口還沒癒合的都是不適合參加葬禮的,如果非得參加,這時候也就需要戴紅帽了。

3、如果是面臨升遷大考、升官發財的關鍵期、即將出門遠行的人同樣不適合參加葬禮,這時候需要參加就不僅僅是戴紅帽子了,還需要佩戴文昌帝君錦囊或者魁星令牌才行,不然不吉利。

三:輩分問題。還有的地方是根據輩分戴不同顏色的帽子,與死者同輩或者外親戴白布的,屬於直系的子孫兒媳一類的戴麻布的,孫侄甥戴萱布,曾孫輩的戴淺布,玄孫輩的戴黃布,直系的玄孫戴紅布。


雲上琅琅


首先,問題君遇到的是“喜喪”所謂喜喪是著老人生前德高望重,為人處世很受親戚朋友村民愛戴。



福壽皆全,全福,全壽,全終,老人去世很安詳,這種“喜喪”也不是所有弔喪者都帶紅帽,只是家族人一部分穿戴而已,其餘的親朋好友還是穿戴白色孝服的。

“喜喪”認定有點小嚴,必須是全福,全壽,全終,缺一不可。

全福:生前自家人必須人丁興旺,形成有名有望的大家族,生前還得是家族長著,就是家主的意思,也可以是祖宗級別的。

全壽:生前滿九十缺一,是指89歲,甚至百歲,最低標準也得過了古稀之年70歲,年齡越老,越是活祖宗級別越能成為喜喪。

全終:也成為善終,就是生前多做好事,行善積德,圓圓滿滿開開心心自然死亡結束了一生。

這種習俗在中國不是很流傳,只是個別地方的習俗而已。

在中國老人去世還是普遍白衣白帽的孝服普遍,弔喪嗎,總不能穿戴那麼喜慶吧,要是遇到心情激動的,穿紅孝服去弔喪被暴打一頓都有可能。

弔喪的穿戴問題都是一種習俗,表達著對去世之人的悲痛不捨心情,老人在世時不孝順,等老人去世時穿的在白,哭的在狼狽,也是一種“假孝順”只要平常孝順,那才是真孝,


天下糧田


我們老家的規矩是這樣的,如果在喪事上看到有人戴紅孝帽,說明逝者的輩分高,家族裡已經有了第五代,所以戴大紅色的孝帽。如果家族中還有第六代,那就要戴綠色的孝帽了。基本上戴紅綠孝帽的都是以孩子居多。

我記得我外婆88歲高齡去世,因我外公在他的兄弟中大概是最小的,所以村子裡很多跟我父母年齡差不多的都跟我同輩甚至輩分比我還低。外婆的喪禮上就出現既有戴紅孝帽又有戴綠孝帽的情形,就是家族中有第五代和第六代。而這種殊榮,即使是四世同堂也不會有的。


蘇小妮




首先,我們皖北只有披麻戴孝,沒有戴紅孝帽這一說。



戴紅孝帽只存在於特定的區域和設定之下,並非所有老人去世都會有帶紅孝帽這一說。



我們那塊老人去世唯一帶點紅色特徵的就是逝者女婿的白孝帽上會點綴一絲紅布條以示區別。


而立154326152


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比較講究的是老人過世時,剛上門的女婿或侄女婿孫女婿也包括剛嫁進來的新媳婦,遇上白喜事,一般裡面披紅布外披白布,寓意是除了尊重,還有就是求老人帶去誨氣,保佑後代。而一般出殯完畢,兒孫回家時自有禮生拿紅佈讓兒孫頂著進屋,這也叫誨氣送走,喜氣進屋,特別是送老人到祖山後,回來時後人都要拿青柴進屋,意味死氣送走,生氣進屋。總之意思差不多,各地做法不同而已。


天邊的雲W


根據各地的風俗不同,喪事或喜事做法也不一樣。就拿我們那裡做喪來說吧,為什麼老人去世要戴紅孝帽?就是說大門大族幾氏同堂,老人活的歲數高。還有就是要根據輩份來的,紅孝帽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老人的兒子是白孝帽,平輩也是白孝幅,女婿是淡白孝帽。老人的孫子或外孫子是白孝幅加紅布或紅線在帽上。老人的重孫子或外重孫子才有資格戴紅孝帽。

在我們那裡如果那家姓好,如陳,王…等,老人高齡,家裡有出人頭地,全福(兒孫滿堂),老人去逝散發孝服,特別散到紅孝帽就有搶回家壓子,給家裡帶來鴻運。一般散孝服就叮囑要小心,孩子的紅小帽別給人家搶了。


各地風俗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一處一個樣。我把我們這裡老人去世為什麼戴紅孝帽分亨給大家,以便更多瞭解各地風俗習慣。圖片來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