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明亡於黨爭,這話說的一點不假。縱觀歷史,沒有哪個朝代像明末那樣,名將輩出,擁有無限機會延續下去的可能。哪怕只要捉住那麼一次機會。但歷史終究是歷史,以史為鑑吧!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孫承宗,是一個文人,本來跟軍事不搭邊的,但有意思的是,作為天啟帝的講師,在天啟年間黨爭不斷,邊患不絕的的混亂局面中 ,他明哲保身,偏偏天啟帝又十分信任他,如果沒有意外,估計他這一輩子就在這個位置上幹一輩子。

但,一切的改變,要從1622年的廣寧失守開始,至於當中的事我們就不在複述,他出發了,他先是去遼東逛了一圈,要知道當時明軍已經放棄了這裡,作為一介書生,他悍不畏死,把地形勘探了一遍。當時的遼東巡撫王在晉是個廢物,孫承宗憑藉跟天啟帝的關係,把他調走了,自己督師遼東。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他的偉大工程開始了,一直到1625年他被彈劾下野,他的錦寧防線已經建立起來了,滿清的鐵騎,在這條線上可以說到處碰壁,一直到明朝滅亡的這20多年裡,都沒能越過一步。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1629年,面對如銅牆鐵壁般的錦寧防線,清軍絕望了,沒辦法,繞道幾百公理,從蒙古繞道喜峰口,攻入京師,這危難時刻,他又被啟用,安撫祖大壽,調各路兵士勤王,在1630年,把清軍趕了出去。

接下來,孫承宗接手關錦防線,計劃以步步為營的舉措,慢慢一點點的收復遼東,可以說是明之幸也。但,此時的明廷,積重難返,舉起了鋒利的砍刀,把自己的左臂給砍了。砍得很乾脆,不帶一點猶豫。這回孫承宗徹底絕望了。回到高陽老家,一呆就是7年!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1638年的十一月十一日,那天應該很冷,高陽城外,多爾袞帶領漫山遍野的清軍正在猛攻這座殘破的城池。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城裡,沒有多少金銀珠寶,戰略地位也不重要,更沒有什麼政治意義,甚至連像樣的守城士兵都沒幾個。

但,從多爾袞那咬牙切齒的表情來看,這裡有他要的東西,哦不,是一個人!這個人的出現,讓一心奪取大明政權的滿清徹底絕望。他建立的錦寧防線,一直到明亡,滿清都無法突破,這個人就是孫承宗,此時,他已經是76歲的老人了!

此人是皇帝講師,善用謀略!讓多爾袞吃盡苦頭,最後自縊殉節

那天,他家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一門百餘人,都戰死在高陽城上。城破,孫承宗對他這個無比留戀的大明王朝,行了最後一次跪拜之禮後,從容自縊而亡。多爾袞這種殺人不眨眼的惡魔,都為之動容,在滿清掌權後,給了這位曾經最讓他們憤恨的老人最高的榮譽,號“文正”!

1638年,那天真的很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