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逐章逐句詳解《老子》之“道生一”章(第四十二章)

【校訂版全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為學父。

逐章逐句詳解《老子》之“道生一”章(第四十二章)

【詳解】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裡說的是“道”分化產生萬物的過程,即宇宙生成論。我國古代的賢哲們往往只重視觀點的表達,不太注重論證。所以這裡的“一二三”老子強調“道”生於混沌狀態,混沌開始分化產生陰陽,分化再分化,產生千差萬別的東西。我們不能執拗於“道”如何生“一”,“一”如何生“二”,“二”如何生“三”,“三”如何生“萬物”。老子這句話其實可以簡單概括為“道生萬物”,即“樸散則為器”的一個過程。

蔣錫昌曰:道始所生者一,一即道也。自其名而言之,謂之道,自其數而言之,謂之一。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言天得道以清也,此其證也。然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萬,至是巧曆不能得其窮焉。《老子》一、二、三,只是以數字表示道生萬物,愈生愈多之義。如必以一、二、三為天、地、人,或以一為太極,二為天地,三為天地相合之氣,則鑿矣。

蔣說誠是。

老子所言的“生”是“生生不已”之“生”。萬物在化生之前,“道”就存在了,我們肉眼所看見的“萬物”只是“道”的功用的一部分,“道”是超越自然界的一種神秘力量。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是倒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直敘。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易經》有言: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句話蘊含著豐富而深奧的哲理,不是三兩句話所能概括得了的。老子的辯證法的核心,就是這句話。所有的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相互生成而又相互轉化,相互獨立存在而又不可分割。明白了這一點,人就不會再鑽牛角尖,不會一條道走到黑。

“衝”,《說文》解釋為“湧搖”,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味道。

也有人從《老子》中找到道家修行之方,關於“氣”,老子講到了三次,一次是第十章的“摶氣致柔,能嬰兒乎”,另一次是第五十五章的“心使氣曰強”,還有一次本章這一句“衝氣以為和”。

陰陽相合的結果就是產生和氣。“和”是老子非常看重的一種境界。他說“赤子”“終日號而不嚘,和之至也”,並且懂得這種“和”的人才能叫做“常”,知曉常則的人才能叫做“明”,可見“和”處於基礎性地位。

“和”的本質是平衡,人與自然的平衡、人與人的平衡、個人自身的平衡等等。不平衡、不調和就會產生衝突、出現問題。個人貪慾過重的時候,人對平衡的把握就會有失偏頗,那種平衡就是自以為的平衡,其實已經是失衡;失衡就會有危險,道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傾覆。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自名也】

人們所厭惡的東西,王公們卻喜歡拿來稱呼自己,這是一種自謙、一種姿態,當然,拔高點,也可以說是一種領導藝術,或者叫擔當精神。

這句話和“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為天下之王”是呼應的。

勇於這麼做的統治者,是因為他們深諳“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知道“是以聖人之慾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的道理。

只不過我覺得統治者所謂的自謙總有霸道的嫌疑。孤家寡人這樣的詞彙,是統治者的專利,老百姓對他們這樣的自謙,多半並無好感,還不如以實際行動“下”或者“後”那麼一點點。

【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事物往往因減損而增益,因增益而減損。

這一句也是典型的老子辯證法。

這句話啟示我們,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一味地增益或減損都可能促使事物走向反面。這個分寸因為不好把握,所以就產生“過猶不及”等現象,過了就需要矯正,但矯正再過了就是“矯枉過正”,這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度而導致的搖擺。

學生偶爾一次沒考好,對他來說可能是動力,下次反而取得更大進步。人下蹲了才能蹦得更遠,車子倒退一下有時才能過得了那個坎。遇事不能太急,想一下其中的辯證關係,讓子彈飛一會兒,就會得到更合理的答案。

【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故強梁者不得其死,我將以為學父】

老子很幽默,他一般不說很強硬的話。忽然要咬牙說一句的時候,他說這是別人教我的。

王弼這句話解得很好,他說:“王弼:我之教人非強使人從之也,而用夫自然,舉其至理,順之必吉,違之必兇,故人相教,違之必自取其兇也,亦如我之教人勿違之也。”

老子說他的道理很淺顯,但人們就是不願意聽。所以老子很悲傷、很絕望。孤獨和憤懣的時候他也會說:“眾人熙熙,若饗於大牢,而登春臺。我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如無所歸。”

這句話比較狠,他詛咒似的說“強梁者不得其死”,言下之意其實也簡單,他就是說:不信走著瞧!

本章由“生”開頭,以“死”結尾,生的一頭講的是“道”,死的一端講的是“強梁者”。你信或不信,“道”就在這裡,不偏不倚,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糊塗的世人愣在中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