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存款偏離度指標放鬆 銀行存款爭奪戰升級

存款偏離度指標放鬆 銀行存款爭奪戰升級

《財經》記者 龔奕潔/文 袁滿/編輯

2017年底以來,商業銀行紛紛面臨負債壓力,花式攬儲壓力。

6月有8日晚間,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佈《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與2014年9月頒佈的現行規定相比,《通知》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將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的指標約束從3%放鬆至4%,並取消了對季末存款偏離度的額外要求,而且對存款偏離度違規的處罰有所放鬆。

但華創債券吉靈浩點評指出,非銀存款不再納入統計使得存款偏離度達標的壓力有所加大,禁止高息攬儲規定的刪除也意味著未來銀行通過提高利率來爭奪一般存款的競爭將進入白熱化。

“新一輪一般存款爭奪戰已經拉開,銀行表內負債成本的趨勢性上行成為必然。”吉靈浩認為。

一位銀行負責對公存款工作的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攬儲壓力一直很大,考核壓力也很大,《通知》降低了月末和季末的考核壓力,約束存款“衝時點”行為,但是並未降低攬儲壓力,未來對存款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興業研究表示,是流動性監管與利率市場化推動存款偏離度修訂。刪除“高息攬存”,意在與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佈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政策保持一致。將偏離度處罰閾值由3%調增至4%,主要是與剛出臺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保持政策協調性。

5月26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新增了多項流動性考核指標。流動性考核指標中,一般性存款(尤其是零售存款)被作為穩定的負債來源,保持存款的穩步增長,有助於商業銀行流動性考核達標。

銀監會方面表示,完善存款偏離度管理是規範銀行吸收存款行為、督促銀行強化合規經營的重要舉措,與“治亂象”相輔相成,也是適應銀行業務模式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及時修訂。

從2017年三三四十檢查、整治同業鏈條以來,原來商業銀行、尤其中小銀行以同業業務擴大資產負債規模的增長模式就宣告終結。再到出臺《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紛紛表示要轉型更加精細的資產負債管理。

此外,資管新規的出臺,商業銀行面臨著負債成本和流動性的考驗。可以看到,2018年以來,商業銀行的負債壓力很大,商業銀行紛紛發力結構性存款與交易銀行,也是為攬儲的需要。

根據央行披露的《2018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統計》顯示,截至4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增至9.15萬億元。結構性存款計入存款規模統計,並且成為打破錶外理財剛兌的替代品。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紛紛發力結構性存款,且利率不斷走高。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對於結構性存款的界定和管理,銀保監會或將出臺相應管理辦法。

興業研究顯示,2018年以來,商業銀行存款壓力較大,一般性存款爭奪激烈。2018年4月末,其他存款性公司對非金融機構及住戶負債的同比增速僅為7.05%;從“最近4個季度最後一月月末存款增長率均值”這一指標來看,該指標近年來逐漸下降,已從2014年的3%左右降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1.35%。

在商業銀行存款增速下滑的週期內,當“最近4個季度最後一月日均存款增長率的均值”接近於0或小於0,將導致季末存款增長受限甚至負增長。刪除這一要求之後,該指標將不再與歷史存款增速掛鉤,僅考核月度內的存款偏離情況,不限制存款的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