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記者 肖婷)“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中央電視臺的《國家寶藏》讓文物走進大眾視野,多件國寶重器的前世今生展示在世人面前。尤其是湖北省博物館三件寶物的呈現,讓人們對荊楚大地上的瑰寶產生了更多的好奇。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南宋金臂釧寬0.49、厚0.11釐米,143.99ɡ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宋金髮釵長11.86釐米,16.92ɡ

作為青銅故里,中華五千年文明給黃石這塊土地留下了哪些瑰寶?在黃石地區博物館裡,又有哪些深藏的寶藏呢?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我們走進博物館,探尋這些寶藏的前世今生。

提到金器,大家對它的第一印象即來自於它所附屬的經濟價值,它是人們財富的象徵。但金器中所留存的精絕之美,也是不容忽視的。《黃石寶藏》的第一期,就讓我們去領略館藏金器的魅力吧。

發現:兩座墓葬出土一批金器

1983年9月,黃石造紙廠在西塞山興建廠房時,突然在西塞山東南方向約500米處,發現墓葬一座。隨後,黃石市博物館考古隊對該墓進行了發掘清理,發現這是一座元代紀年墓。

該墓平面呈長方形,長3.9米,寬2米。四壁均用雙磚平砌,券頂。部分墓磚的側面印有“蘄州年制”“黃州年制”等銘文,墓口有一扇經過修飾的小門,並有三層臺階通至墓室門外用磚封閉。墓室左右各設有一個壁龕。墓內隨葬品有銅鏡、瓷瓶、瓷圈足缽、陶瓶、殘金箔,以及“制錢”。“制錢”上分別鏨印有“西方淨土”“西方極樂”字樣,說明死者或族人篤信佛教。

墓主人是誰?墓門處立墓誌一合,銘文陰刻楷書,塗硃紅,從左至右橫書“故呂夫人周氏壙記”,記載墓主呂夫人周氏的家世,生卒年月。

根據記載,這位呂夫人祖籍安徽霍丘縣,南宋寶佑五年(公元1257年)生於金陵(今南京)。其父周榮,在南宋官至武功大夫,南宋及元朝初年任邕州(今廣西南寧)知府兼安撫使等職。周氏於南宋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嫁入呂氏家族,時年十七歲,夫呂元益,婚後生三男二女。卒於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終年三十一歲。葬於興國大冶場“武山之原”。

2000年在河口鳳凰山又發現一座墓葬。據墓誌銘記載,這個墓主人是南宋鹹淳八年(1272年)“呂氏大小娘”。考古人員發現,此墓誌銘十分特別,“右邊第一豎行從上往下讀到最末,再從下往上接著讀第二豎行,第三豎行又從上往下讀,整個過程是以蛇形方式讀的。”黃石市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謝昆介紹說。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南宋金帔墜長7.95×5.67釐米,29.89ɡ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宋金釵長14.2釐米,18.40ɡ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南宋金髮簪長7.5釐米,2.21ɡ

考古人員經過比對、考證發現,這兩座墓葬雖年代不同,但都或多或少出土了一批金器,均為南宋時期的物品。而這些或許都與南宋晚期呂氏家族有關。

探尋:或與南宋呂氏家族有關

這呂氏家族,在南宋確實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還記得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和黃蓉趕到襄陽城幫忙抵擋蒙古兵的進攻嗎?當時駐守襄陽城的便是呂文德、呂文煥兄弟。

呂氏兄弟中,呂文德以抗擊蒙古起家。他轉戰江淮、荊湖、四川各地前線達30多年,多次擊退蒙古軍,取得驕人戰績。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家族和同鄉也得到提攜,並與權臣賈似道相勾結,形成龐大的軍事集團。南宋朝廷對呂文德極為倚重,不僅讓他建節兩鎮(保康軍、寧武軍),還封他為崇國公、衛國公。

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春,蒙古軍隊兵分三路,分別攻打四川、京湖、兩淮地區,故而形成南宋末年防禦戰的三大主戰場。

在京湖戰場,襄樊被圍達六年之久。以呂文德、呂文煥兄弟為首的南宋將領在襄陽保衛戰中堅守城池六年,只可惜最終因孤立無援而歸順元朝。襄樊淪陷,撕開了在京湖地區的重要防線,加速了元軍水陸並進攻陷南宋都城臨安的滅宋步伐。

降元后,呂文德之子呂師夔,助元滅宋到達廣州,“元至元十七年因廣州民苦,召京問罪,二十二年歸家省母,六月乞假江州,未幾卒”。而呂文德之弟呂文煥官至中書左丞,江淮行省右丞。

呂氏家族如此多人跨宋元兩朝擁兵權重,高官厚祿。加上呂文德“好利貪餌”,媚賄權奸,呂師夔“廣州民苦”“創第蘄城”,自然搜刮財富不計其數。據記載,這呂氏家族,“始自安豐(南宋行政區劃名,今安徽壽縣西南)遷於興國之道磯”,興國之道磯,就是現在的西塞山道士洑。

正是基於此,考古專家推測這批金器應與呂氏家族有關。但墓葬主人呂夫人周氏、“呂氏大小娘”在呂氏家族中到底是什麼地位,這就無從考證了。

評定:金器均為國家一、二級文物

由於墓葬中還有銀器、銅器等其他陪葬物,出土的這批金器中,有的沾上了其他陪葬器物的鐵鏽、銅鏽。這些鏽狀物的存在,破壞了金器的品相,掩蓋了金器的花紋,既不利於觀賞,也不利於研究。經過考古專家的科學清洗後,其本來面目才顯現出來。

日前,東楚晚報記者在黃石市博物館,一睹了這批金器的真面目。

其中最為別緻的莫過於鏤空雙魚紋金帔墜。它由兩片金片包合而成,中央鼓起,兩面紋飾相同,各有雙魚相對,周圍配有鏤空花紋均勻佈滿空間。頂端有小孔,穿有金質環扣。據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南宋人結婚時,富貴人家便會準備“三金”聘禮:金釧、金鋜、金帔墜。金帔墜是霞帔底端的一個壓腳。謝昆介紹,從全國考古出土文物看來,帔墜有圓形、桃心形等多種形制,其中又以這種桃心形最為常見。

另外有一對銀鎏金花頭橋樑簪。簪腳扁平,簪樑上排列著四朵花頭,每朵花頭正面以兩週連珠紋為裝飾,其中鏤刻花朵和花蕊,側面網格紋。

還有兩隻金臂釧,從造型、工藝上來看,應該為一對。每隻金臂釧都10環,鐲頭用粗絲纏作活環與下層的連環套接,可以左右滑動來調節鬆緊,通體光素沒有花紋。

據瞭解,這批金器被送至黃石市博物館收藏後,經過鑑定,均被評定為國家一、二級文物。“我們專門量身定製了囊匣用來存放,保存環境也是恆溫恆溼的。”謝昆介紹。

意義:展現宋代時期經濟生活的風貌

這批珍貴的金器曾於2006年4月借調到武漢《“8+1”武漢城市圈文物精品展》參展,2015年6月又借到浙江省博物館舉辦的《中興紀勝——南宋風物觀止》特展參展,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批金器不僅造型精美,工藝獨特,同時也展現了南宋時期的經濟、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風貌。

謝昆介紹,宋代城市的繁榮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金銀器製造業十分興盛,使得這一時期的金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尤其體現在了女性對金器飾品的使用中。

同時,兩宋時期的金銀行業採取了完全開放的政策,更為靈活通便。因此,為了維護商業信譽,宋代民營金銀器製作往往將行名、匠名及產地打印在金銀器上,有標榜名牌產品的意味。“比如仔細辨認,在金臂釧靠近鐲頭的背面,就有‘黃老鋪戶’的字樣。”謝昆說,由此也顯得這批金器尤為珍貴。

但讓人遺憾的是,目前在黃石市博物館中並未陳列展出這批金器。“因為博物館的場館有限,而這批金器數量並不多,還沒有達到形成主題展陳列出來的條件。”謝昆解釋說,觀眾如果想要一睹真容瞭解這批金器,也不是沒有機會的。博物館會在適當時機舉辦一些特展,展出部分館藏的珍品,讓觀眾能近距離欣賞。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印有“黃石老鋪”字樣

黃石博物館館藏古董金器:“金”美首飾出香丘 一捧淨土掩風流

南宋銀鎏金首飾長18.65釐米,317.83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