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李壽軒中將是彭德懷手下一個傳奇的老部下。

他20歲當兵,來到湘軍第2師,團長是彭德懷,成為彭德懷的手下一兵。1928年,李壽軒作為起義骨幹,參加了平江起義,由此,走向了革命。對此,他深情地說:“彭德懷和李燦(團黨代表)是我革命的引路人。”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彭德懷 資料圖

李壽軒卻兩次救過革命引路人——彭德懷的命。

一次是平江起義後,第1團團長雷振輝叛變革命,在彭德懷講話時,他背後對著彭打黑槍,被李壽軒發現,一腳踢中,下了他的槍,救了彭德懷的命。

另一次是在井岡山黃洋界保衛戰中。彭德懷帶領特務大隊與敵人激戰,發生對峙,敵人用200大洋買通兩個反水的農民帶路,趁著月黑霧大,衝到了彭德懷指揮部邊,這時,恰好李壽軒帶領幾十個傷員增援,他見狀,立即帶領大家衝上去,憑險阻擊,為特務大隊贏得時間回援,打退了敵軍,保衛了彭德懷。

李壽軒一生八次負傷,從1930年春打平江城第一次負傷開始到1934年8月先後七次負傷,一年差不多負傷兩次,第八次負傷是在1935年四渡赤水時,肩頭負傷。神奇的是,從此以後,不管戰鬥如何激烈,他似有金剛罩護身再也沒負過傷了。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李壽軒最傳奇的是在長征過湘江時,紅軍由8萬人銳減到3萬人,但是他(為團長)率領的紅16團,未損一兵一卒,成為湘江血戰中唯一一個沒有減員的紅軍團。

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時,他奉命率紅16團在灌陽城東北負責阻擊,掩護紅星縱隊(中央機關)過湘江。他們剛構好防禦陣地,敵桂軍一個連就爬上來了,在離紅16團約一百米時,敵連長突然叫了一聲: “山上有紅軍!”官兵倏地趴倒在地。李壽軒故意施用“疑兵”之計,讓戰士們在戰壕中走動,示形於敵,敵人看到灌木樹枝到處搖晃,官兵在移動,武器陣陣作響,見勢不妙,很快退下山去,後續的兩個團不知底細,也跟著一溜煙全部撤退。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紅16團原定阻擊兩天,可接防的紅34師沒趕過來,他們又堅持了兩天,堅守陣地四晝夜,才收攏前進,天黑時行至湘江邊,敵人已經從四面八方湧過來,李壽軒立即下令不顧一切過江,沒有渡船,他找到一處水齊胸深的地方,讓官兵相互扯著綁腿,過了湘江,劉伯承看見他,驚喜地說:“啊,你們過來了,你們三軍團還以為被敵人搞掉了!”與李壽軒同為第6師的第18團不知去向,他卻一兵未丟,劉伯承馬上向彭德懷發電報:“16團無一減員過湘江。”

李壽軒的一個傳奇,就是一聲喝走國民黨一個營。

1936年東征結束後,紅軍渡過黃河返回陝北。李壽軒擔負後衛,帶領一支小分隊在臨汾一帶節節阻敵追擊,一天,敵約一個營的兵力,氣勢洶洶猛撲過來,敵眾我寡,李壽軒一面指揮戰士阻擊,一面向敵人喊話,他亮開嗓子大聲喊著:“國民黨軍弟兄們,蔣介石不打日本打紅軍。不願當亡國奴的弟兄們,團結抗日,一致對外!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嗓音洪亮,義正詞嚴,敵軍鎮住了,進攻驟停。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趁著這個機會,李壽軒立即帶著戰士們快速撤離。事後,大家都說:“當年張飛喝斷當陽橋,今日李壽軒喊退蔣閻兵。”

李壽軒另一個傳奇,是解放戰爭在東北的時候。當時,他是松江軍區副司令員,由於國民黨軍搶佔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松江軍區機關決定撤出哈爾濱,轉移去賓縣,李壽軒於是率一名科長、兩名參謀和一名軍醫先行去賓縣,半途中,他們在一箇中藥鋪宿營。這一帶土匪經常出沒,李壽軒警惕性很高,開始和妻子張子英住在東屋,半夜又轉移到西屋,他和妻子剛從東屋移到西屋,一股土匪就來襲擊,槍聲一響,土匪們十分囂張,大聲喝著要抓“南蠻子”,集中火力向東屋射擊,而在西屋的李壽軒和妻子立即從後窗跳出,脫險後,他立即組織部隊反擊,反將這股土匪全殲。

兩次救過彭大元帥,過湘江未損一兵,八次負傷,後授中將

李壽軒 資料圖

北滿分局書記陳雲獲悉李壽軒遭土匪襲擊後,親自前往賓縣進行慰問,李壽軒笑著說:“慰什麼問呀!土匪全被我們打死了!”新中國成立後,李壽軒一直在鐵道兵工作,擔任第一副司令員、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於1984年9月去世,享年78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