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关于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的建议

安徽省、合肥市、铜陵市的“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指出,支持合铜发展带建设。合铜发展带的基本内涵,就是在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之间约1.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铁路为主轴,以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依托,以科教文卫体合作为纽带,努力形成铜陵、枞阳、庐江、无为、肥西、合肥的带状经济走廊。合铜发展带对安徽及合肥和铜陵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充分发挥合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主轴作用,开辟了新路径,有利于合铜一体化,有利于合肥从“环湖时代”向“长江时代”迈进,有利于安徽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作出新贡献。为此,特就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

要统筹合铜发展带总体发展

合铜发展带涉及合肥和铜陵两市,覆盖范围广,影响面大,需要省市县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和推进。建议成立合铜发展带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两市市委书记、市长以及省发改委、规划、城建、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从省级层面加强对合铜发展带总体谋划、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重中之重是要谋划制定合铜发展带发展规划,使合铜发展带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安徽的制造产业发展带、文化旅游观光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合铜产业优势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合肥是全国著名电子产业基地,也是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而铜陵则是铜及铜材料加工、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可以利用两市互补产业,围绕铜基新材料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能制造业等打造新型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注意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与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业结合起来。合肥为皖之中,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集中了全省的优质科教资源,而铜陵枞阳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利用两市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高教科研、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领区、创建富有魅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示范区”。

2

要支持合铜发展带政策创新

为不断提高合铜发展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议借鉴上海自贸区及国家经济特区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成果,对合铜发展带实行更加灵活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以改革推动政策创新,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集聚。如:将合铜发展带作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工业产业布局重点区域,统筹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比照给予郑蒲港新区建设的土地指标、用地性质、专项资金、金库、财税金融政策等支持江北港新区建设。支持合肥和铜陵共建江北港区,联合申请设立保税物流园区;将铜陵纳入合肥都市圈,赋予合铜发展带各行政单元省级审批权限,重点在庐江、枞阳等地选择现有园区,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方式实行跨区域共建开发区,积极探索园中园、共管园、托管园以及服务外包、项目合作、委托加工等合作共建方式;深化合铜发展带与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共建,努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

要重视合铜发展带节点建设

目前合铜发展带区域内,中间区域发展较为滞后,枞阳、庐江等地工业化率较低,产业层次较低,形成了典型的“两头强、中间弱”格局。合铜发展带建设,需要加强合肥、铜陵两市对中间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促进发展带快速均衡发展。建议把江北港新区、庐江作为合铜发展带重要节点,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成为合铜经济走廊内的新型增长极和示范样板。引导合肥、铜陵非核心经济功能向周边县域和城镇转移,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公用资源配置向中小城镇倾斜。加强部门和社区的治理创新,让居民参与中小城镇规划、拆迁、建设等决策。

4

要加强合铜发展带公共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需求,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合铜发展带的重要任务。建议要加快谋划建设连接合肥与铜陵的轨道交通,推进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信息互通、交通卡缴费和付费一体化;要加快推进两市社会保障卡互通、医疗保险系统互通,实现异地医疗结算以及电子病历互通、医疗检测结果互认;要推动合铜发展带区域内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一体化,推进交通、货物、资金等信息共享;要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的配置人才机制;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着力使高等教育事业与合铜发展带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要支持两市共同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共同参与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5

要推进合铜发展带环境治理

铜陵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化工、冶炼、建材等污染性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主城区已经接近环境资源承载力的上限。随着合肥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的倍增式发展、裂变式扩张,环境压力也逐步上升。为适应国家对长江沿岸生态治理要求,建议省级层面应推进合铜两市共建环保产业园区,可选择合铜发展带两市的交界地带共建化工产业园区和环保产业园区,努力将两市分散在主城区以及重要江河、湖泊周边的化工企业集中迁移集聚,既有利于两市环保设基础施共建共享和资源循环利用,也有利于污染集中处置和加强环境监管,从而优化合肥、铜陵两市产业空间布局,整体改善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

(作者:方元 中共铜陵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关于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