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關於推進合銅發展帶建設的建議

關於推進合銅發展帶建設的建議

安徽省、合肥市、銅陵市的“十三五”規劃都明確指出,支持合銅發展帶建設。合銅發展帶的基本內涵,就是在合銅黃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鐵路之間約1.5萬平方公里範圍內,以合銅黃高速公路、京福高速鐵路為主軸,以開發區和園區為載體,以產業集聚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依託,以科教文衛體合作為紐帶,努力形成銅陵、樅陽、廬江、無為、肥西、合肥的帶狀經濟走廊。合銅發展帶對安徽及合肥和銅陵今後的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為安徽全面融入長三角、充分發揮合肥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主軸作用,開闢了新路徑,有利於合銅一體化,有利於合肥從“環湖時代”向“長江時代”邁進,有利於安徽在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作出新貢獻。為此,特就推進合銅發展帶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1

要統籌合銅發展帶總體發展

合銅發展帶涉及合肥和銅陵兩市,覆蓋範圍廣,影響面大,需要省市縣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實施和推進。建議成立合銅發展帶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兩市市委書記、市長以及省發改委、規劃、城建、國土、環保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從省級層面加強對合銅發展帶總體謀劃、頂層設計和組織協調。重中之重是要謀劃制定合銅發展帶發展規劃,使合銅發展帶形成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格局,努力成為安徽的製造產業發展帶、文化旅遊觀光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合銅產業優勢打造新型產業集群。合肥是全國著名電子產業基地,也是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而銅陵則是銅及銅材料加工、電子材料產業基地,可以利用兩市互補產業,圍繞銅基新材料以及與之相關的智能製造業等打造新型產業集群。另一方面,要注意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與發展文化旅遊服務業結合起來。合肥為皖之中,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集中了全省的優質科教資源,而銅陵樅陽的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可以利用兩市優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電子商務、高教科研、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等生產性服務業,休閒旅遊、文化創意、現代商貿等生活性服務業,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引領區、創建富有魅力和競爭力的“文化旅遊示範區”。

2

要支持合銅發展帶政策創新

為不斷提高合銅發展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建議借鑑上海自貿區及國家經濟特區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成果,對合銅發展帶實行更加靈活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以改革推動政策創新,堅持法無禁止皆可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產業集聚。如:將合銅發展帶作為全省新型城鎮化和工業產業佈局重點區域,統籌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比照給予鄭蒲港新區建設的土地指標、用地性質、專項資金、金庫、財稅金融政策等支持江北港新區建設。支持合肥和銅陵共建江北港區,聯合申請設立保稅物流園區;將銅陵納入合肥都市圈,賦予合銅發展帶各行政單元省級審批權限,重點在廬江、樅陽等地選擇現有園區,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贏方式實行跨區域共建開發區,積極探索園中園、共管園、託管園以及服務外包、項目合作、委託加工等合作共建方式;深化合銅發展帶與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合作共建,努力打造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3

要重視合銅發展帶節點建設

目前合銅發展帶區域內,中間區域發展較為滯後,樅陽、廬江等地工業化率較低,產業層次較低,形成了典型的“兩頭強、中間弱”格局。合銅發展帶建設,需要加強合肥、銅陵兩市對中間區域的輻射和帶動,促進發展帶快速均衡發展。建議把江北港新區、廬江作為合銅發展帶重要節點,加快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濃厚、宜業宜居宜遊的特色小鎮,成為合銅經濟走廊內的新型增長極和示範樣板。引導合肥、銅陵非核心經濟功能向周邊縣域和城鎮轉移,將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公用資源配置向中小城鎮傾斜。加強部門和社區的治理創新,讓居民參與中小城鎮規劃、拆遷、建設等決策。

4

要加強合銅發展帶公共服務

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需求,構建以人為本、覆蓋城鄉、分佈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是構建合銅發展帶的重要任務。建議要加快謀劃建設連接合肥與銅陵的軌道交通,推進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信息互通、交通卡繳費和付費一體化;要加快推進兩市社會保障卡互通、醫療保險系統互通,實現異地醫療結算以及電子病歷互通、醫療檢測結果互認;要推動合銅發展帶區域內信息化基礎設施服務一體化,推進交通、貨物、資金等信息共享;要加大人才市場建設,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平臺,加快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型的配置人才機制;要加大人力資源的開發,著力使高等教育事業與合銅發展帶產業的發展相適應;要支持兩市共同開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創新改革試驗,共同參與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

5

要推進合銅發展帶環境治理

銅陵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化工、冶煉、建材等汙染性產業所佔比重較高,主城區已經接近環境資源承載力的上限。隨著合肥城市規模、經濟總量的倍增式發展、裂變式擴張,環境壓力也逐步上升。為適應國家對長江沿岸生態治理要求,建議省級層面應推進合銅兩市共建環保產業園區,可選擇合銅發展帶兩市的交界地帶共建化工產業園區和環保產業園區,努力將兩市分散在主城區以及重要江河、湖泊周邊的化工企業集中遷移集聚,既有利於兩市環保設基礎施共建共享和資源循環利用,也有利於汙染集中處置和加強環境監管,從而優化合肥、銅陵兩市產業空間佈局,整體改善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帶生態環境。

(作者:方元 中共銅陵市委改革辦副主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关于推进合铜发展带建设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