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大多数战斗机减速时用减速伞,不用减速板?

自食其果


F-15、F/A-18、苏-27系列、米格-29、台风等战斗机降落的时候为了增加着陆时的阻力、降低着陆速度时都会用到机背的减速板。

减速板属于符合飞机形状的空气制动器面板,飞机需要降低空速时由液压控制的减速板向上打开以产生阻力,它和扰流板的区别之处在于几乎不会对升力产生影响,而后者则会降低升阻比,且需要更高的迎角来保持升力,从而导致更高的失速速度。

减速板的缺陷是太大太重了,而且本身也拥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有些机型前期有,到了后期也就取消了,主要是出于不占用过多的机体空间(容纳更多燃油)以及减轻重量的考虑。例如,F/A-18E/F机身和机翼经过重新设计,取消了减速板改为在机翼前缘设置两块扰流板达到减速的目的;苏-35出于同样的考虑也取消了背部的大型减速板。不过,F-15E“攻击鹰”依旧沿用了前作的机背减速板。实际上,我们看F/A-18“大黄蜂”机背的减速板,其面积已经非常可观了。至于F-15、苏-27系列上的大型减速板就更大更重了。如果采用机尾减速伞的话,则没有这些缺陷,而且廉价使用,可重复多次使用,最多就是地勤人员比较辛苦一些,而且还省刹车片。

至于战斗机如果两者皆有,当然可以实现最佳的减速效果了。比如说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表演机珠海降落时打开机身两侧的小型减速板以及机尾减速伞:

欧洲台风战斗机机背减速板和机尾减速伞:


希弦


战斗机的特点是要求起飞距离短,降落距离也要短,起飞短可以在跑道被轰炸后进行紧急维修,提供一段几百米的距离就可以起飞。降落也是一样,但是降落过程不能使用发动机反推制动,因此就只能用刹车和减速装置。战斗机上的减速装置比较复杂,比如减速板,每种战斗机的减速板位置不同,而且作用的效果在飞行时比较明显,但在降落时也不够反作用。比较减速板依然是流线的,不是像反推发动机那样完全相反着来。

大多数战斗机减速时用减速伞和减速板一起工作,这样减速效果是最好的,同时加之刹车作用,目前也是战斗机减速过程中主要措施。战斗机的刹车和汽车相比,整体系统复杂性比较大,但是减速依然要依靠减速伞,这是战斗机减速的主要法宝。毕竟减速伞的作用面积非常大,效果明显,接地速度超过200多公里每小时,这种情况下全部靠刹车,那完全是吃不消的。制动系统全部用于刹车,那么费用很高,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成本上考虑当然是减速伞最为经济,而且效果最好。为题在于减速伞需要靠地勤人员去捡,然后重新装,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如果是非常紧急的任务,需要连续起降,战斗机就用减速板工作,通过小半径盘旋迅速降低速度,通过延长一些滑跑距离实现停止,也刚好滑到停机位,这就不需要地勤去捡减速伞再安装了,可以实现迅速挂弹后起飞作战。


兵器瞭望台


首先,减速伞很明显风阻比减速板更大,更利于短距离降落,而且技术难度不高,再是对刹车系统磨损较小。而减速板装飞机上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重,浪费飞机的有效载荷,但优点是维护简单。至于战机该如何选用减速方式,还要综合考虑。像su系列,F系列都是使用减速板,可能是觉得咱飞机不差这点重量。反正我该放炸弹的地方都放炸弹了再塞不下了。对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