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競品紛紛拿小米電視做對標 不是因為產品多好而是薄利多銷見效了

競品紛紛拿小米電視做對標 不是因為產品多好而是薄利多銷見效了

對標是通向成功的好方法嗎?

Sammo||撰稿

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做產品,但是在銷量面前,一切都得讓路。

這幾個月,奧維雲網彩電周度監測數據帶動小米火了,因為好幾次都獲得線上周度銷售的冠軍,3月份的月度數據更是顯示小米電視國內出貨55萬臺,位居中國第二。同時,1-2月份包括海外共出貨84萬臺,同比增長300%。

這些利好都在小米IPO之前集中釋放,雖然有特殊時期之故,但也能說明小米電視最近在彩電市場的表現不錯。而自樂視因為資金問題衰落後,小米電視大有取而代之,成為互聯網電視品牌新龍頭的架勢。

因為參照奧維雲網的數據,1-2月份84萬臺的出貨,3月份55萬臺的出貨,這還不是傳統銷售旺季的數據,如果加上618以及下半年的雙11刺激,照此推算,小米電視全年銷量有望達到600萬臺左右的規模。

這個規模不算小,快趕上巔峰時期的樂視電視出貨量了。而對傳統制造彩電品牌來說,也將是不小的威脅。雖然可能對海信、創維、TCL等一線廠商尚不構成實質性衝擊,但是對長虹和康佳來說,是有壓力。

競品紛紛拿小米電視做對標 不是因為產品多好而是薄利多銷見效了

是個壓力

關鍵這是在彩電行業競爭進一步劇烈的基礎上,出現的逆勢上漲。且不說利潤如何,就銷售量表現來看,小米電視最近的強勢已經具備重視它的理由。而事實上,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雖然大家都在說應該追求利潤的增長,而對規模的追求適當降溫。但是在事實面前,銷量依舊是擺在很多電視廠商面前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對很多新進品牌來說,更是如此。如果在前期的市場推廣過程中沒有造成很大的聲勢,沒有消費者跟風消費,一旦聲音轉弱,那麼品牌再想有很好的表現就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小米火爆的表現,羨煞競品同行。最近對標小米的互聯網企業也多了起來,比如前不久宣稱要將小米比下去的暴風,而在前天PPTV電視新品發佈會上,也是赤裸裸地擺出了與小米電視的對標優勢。而醞釀與小米對標的企業,還有更多。

然而,在盲目對標小米電視的同時,也需要規避幾點:

其一,不要為了蹭熱度而去。

熱度都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靠沿著別人的路子去蹭熱度,沒有哪次能成功的。

想想兩年的樂視風光的時候,很多企業都會圍繞樂視的戰略去展開。樂視有“硬件免費”,PPTV也搞“硬件免費”,其他品牌殺價的也不少,最後呢?風頭自然沒有蓋過樂視,最後還被群攻落個不歡而散的下場。

現階段的小米,確實很火爆。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視,但是這與其快上市的特殊時間段有一定關係。所以其他品牌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推廣策略,而不是一開始就蹭其他品牌的熱度,你連根據自身產品特點的熱度都不會製造,已經在這一點上落後了。

其二,小米也並不是好標的。

雖然小米電視的表現不錯,但是無論從製造的角度還是從內容的角度,小米電視的表現都不能算行業內的翹楚,比如在硬件製造方面,有索尼 有三星有海信,而在海量內容方面,有聚好看有酷開等等。客觀說,小米電視的硬件配置較之樂視並沒有突出之處,而它成功與其高性價比有很大的關聯。這種高性價比在粉絲圈內很適用,簡單高效,帶來的結果也是很明顯。

競品紛紛拿小米電視做對標 不是因為產品多好而是薄利多銷見效了

粉絲經濟是效仿不來的

小米電視現階段的強勢,與其堅持做電視產品,堅持用科技回報粉絲有很大的關聯,應該說成長起來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故事,這些成功並非別人複製就能成功的。所以觀察研究小米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對小米成功的模式趨之若鶩,簡單照搬或對比,那樣學藝不成的話,很可能會落個東施效顰邯鄲學步的下場。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