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時至今日,電子競技行業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符號標誌。


隨著觀賽人群持續壯大,觀賽年齡不斷增長,人們的目光已從遊戲轉移戰隊和選手身上,就像傳統體育的球迷一樣,孕育出龐大而錯綜複雜的粉絲群體,各自立場與觀點的不一致也驅使著各方「征伐不斷」。


理性討論的聲音越來越小,極端情緒裹挾著行業內的每一個人走向失控的邊緣。


你覺得一個「合格」的粉絲應該是什麼樣子?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為此我們發起邀請人民電競、玩加電競、遊久電競、PentaQ 刺蝟電競社、超凡電競、Score 賽高六家電子競技領域專業機構共同在知乎發起「中國電競青年圖鑑丨文化篇」圓桌,暢談中國電競文化。


在問題:如何看待電競圈出現的「飯圈文化」?中,各方聲音不絕於耳。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站內電競領域機構號「遊久電競」的觀點更注重選手方向:


電競粉絲令人厭惡的「喜歡」


對於如今的電競圈來講,愈發龐大的粉絲文化成為了職業選手們最為頭疼與無奈的問題。


粉絲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正在侵蝕著選手的內心,越是強大的職業選手越是被這種文化侵蝕的越深。


不論是好的方面還是不好的方面,雖然輿論的評價都不足以成為你強大的理由,也不足以成為你倒下的藉口。


但是這些不見血的刀光劍影,依然會讓選手們心驚膽寒的面對即將上場的每一場比賽。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失利,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席捲所有社交圈的謾罵與唾棄。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早在電子競技之前,另一個龐大的娛樂圈早已被粉絲文化所淹沒。


盲目的粉絲文化帶來的極差的社會影響。往往難以被控制,甚至被追捧的明星本人都無法平息粉絲們有些過激的做法。


輿論成為了所有明星談之色變的話題,這就是真真意義上的文化消費過度。


在電競圈粉絲文化更為盛行的《英雄聯盟》賽事中,粉絲文化的消極影響尤為之甚。


職業選手 UZI 在 2018 年一年之內豪取四冠被高捧神壇,各大社交平臺乃至自媒體將這名少年捧上了一個其他所有職業選手難以企及的高度。


但隨著 S8 全球總決賽的跌落神壇,全網鋪天蓋地的極端言論鋪向了 UZI 及 RNG 電子競技俱樂部。


與此同時,隨著 IG 的奪冠,這支隊伍開始成為全網追捧的焦點。


但諷刺的是,那些高喊著「IG 牛逼」的唇舌之下,有多少人曾經準備了「RNG 牛逼」的劇本。


又有多少人曾在過去的幾年裡,根本就沒有關注過這支久不得志的 IG。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站內電競領域機構號「人民電競」也對此問題做出回答:


希望大家能夠相互包容

過程肯定是衝突不斷的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電競粉絲是由遊戲圈,愛國圈,飯圈共同組成,大家各取所需。電競圈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


我們普遍認知的飯圈文化,是伴隨著偶像經濟發展起來的,包括了很多的活動形式。


直接購買商品的行為:唱片、電影票、官方周邊,為了增加、保持偶像影響力與良好形象的行為,比如打榜、應援、做慈善,這中間也包括不同團體在公眾輿論環境下的撕逼。


飯圈文化從娛樂圈偶像明星開始,逐漸影響了更多的文化圈層。


比如喜劇、話劇、音樂劇、體育,包括電子競技,只要一種文化形態具有吸引力,那麼代表性的人物必然會出現粉絲,粉絲的集聚到一定的數量就是飯圈。


粉絲的產生還是基於吸引力原則,飯圈文化也還是一種自身情感的需求,所有行為的付出與得到反饋的過程,本身是完全合理的,「打榜」和「出征」也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包括電競在內的很多文化形態的愛好者在排斥「飯圈文化」更多的原因是不能接受一些行為本身。


比如帶有惡意的相互攻擊,比如一定程度上對於比賽輸贏的結果不夠重視的言論讓享受競技比賽觀賞性的電競愛好者感覺到了被冒犯,還有一個原因在於對於「舶來品」的自衛式反抗。


可是同時,在各大投票榜上佔據榜首又展現了飯圈文化對於擴大電競影響力的正面作用,交流、融合的前提是我們需要做好相互包容的準備。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站內電競領域機構號「玩加電競」也對此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電競「飯圈化」有利有弊


電競和飯圈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性,再加上電競行業的助推,以及飯圈本身的滲透力,這讓他們的融合顯得理所當然。


第一,兩者的受眾都是「Z世代」,即出生在 1995 年至 2010 年這個時間段的青少年,這是完完全全成長於互聯網的一代,思想開放、追求個性。


第二,兩者都屬於亞文化,最初都具有圈層性和獨立性。


從目前情況來看,電競的飯圈化趨勢是好還是不好,是存在爭議的。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成神」與「造神」的衝突


如果說電競是選手自我突破「成神」,那麼飯圈可能一貫行事是「造神」。


電競原生粉絲們表達喜愛的方式很直接:厲害了秀了就誇,失誤了上頭了就罵,還會做成表情包和集錦視頻來調侃,而這並不屬於飯圈的行事方式。


然而,電子競技中,電子遊戲是載體,競技是本質,對於電競來說最重要的一定是成績,這一點上電競和娛樂圈有本質的不同。


演唱會、雜誌、票房可能需要粉絲消費增加銷量,電競比賽並不是來的粉絲多就能拿到好成績。


電競選手的傍身之技,正是這讓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職業的、有別於普通人的操作技術和反應能力。


在被問及喜歡某電競選手的原因時,粉絲的回答不是比賽中有什麼精彩操作,而是「長得可愛」或是「性格很好」,這正是忽略選手價值的表現。


相信這樣的評價對於職業選手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誇獎。


去汙名化,共同進步


飯圈粉絲的滲透給了原本飽和的電競受眾注入了新的活力。


「飯圈」自身也在去汙名化的道路上前進,有學者研究認為網絡粉絲「謙遜、禮貌、謹言慎行、自律」等形象正在逐漸取代對傳統粉絲「瘋狂、攻擊性、缺乏理性」的負面形象。


2019 年 8 月,「飯圈女孩」和「帝吧網友」聯合「出征」,通過發表愛國言論、刷國旗、發表情包等方式,聲援愛國藝人。


在諸如此類事件中,飯圈文化打破大眾偏見,以正面姿態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在 2018 年雅加達亞運會的電子競技表演賽中,正是這些粉絲們努力找渠道觀看比賽直播、發自內心地為國家代表隊加油吶喊、不遺餘力地第一時間宣傳比賽勝利的戰果,為電競的正名貢獻出不容小覷的力量。

電子競技,菜是原罪


今年爆發疫情後,最早出現的一股極其高效透明的援助力量,正是來自飯圈。


以偶像的名義做公益是飯圈粉絲日常應援的一部分,這樣的正能量應援也同樣被帶進了電競。例如 QGhappy 的流浪貓救助活動、RNG 的跑步捐書活動等。


有些粉絲追星追成了「十項全能」,為愛發電學會了拍照攝影修圖、剪輯視頻等技能。


粉圈有個著名的詞叫「飯隨愛豆」,是說粉絲行為是受偶像影響的。


作為電競運動員的堅韌執著、力爭上游,或許對於陷入困境的粉絲來說,是一種精神的鼓舞。


對於電競選手來說,成為擁有眾多粉絲的「愛豆」無形中提高了對自身約束和要求,這樣的高標準和嚴格的自律也反過來會影響粉絲,形成一種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環。


「不在巔峰時慕名而來,也不在低谷時離你而去」是飯圈粉絲常用的一句話。對於電競選手來說,這樣一如既往的支持非常重要。


即便是頂尖的明星選手也都難免會有低谷期。


而在那些難捱的夜裡,他們面對鋪天蓋地的罵聲和質疑聲時,輾轉反側在迷茫著要不要繼續做職業選手時,支撐他們堅定走下去的,一定是這些粉絲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勵。


玩加君相信,多數粉絲之所以喜歡上某個選手、某個戰隊,一定是被他們在賽場上意氣風發的時刻所吸引,那麼不如將這份熾熱全部留給賽場。


當理性戰勝偏執,當進步打破偏見,相信電競和飯圈都能實現各自的去汙名化,真正做到被大眾接受和認可,他們的融合也將會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