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清朝邪教“悄悄会”剿灭记

清朝邪教“悄悄会”剿灭记

清朝的邪教上百种,“悄悄会”是其中一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两省,并发动过两次大型反清活动,最终被当地兵勇剿灭。

“悄悄会”盛行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甘肃狄道州(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王伏林,自称弥勒佛转世,有法力,不怕刀枪,不惧水火,还会点物成金。他创立教派,宣传入教者不仅不愁吃穿,还可以消灾、延年益寿。他的主要经书是《十转经》、《弥勒真经》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伏林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将其改名元(圆)顿教。当时许多贫苦的汉、回民(其中有许多妇女)纷纷携带粮食入教。入教者公开竖幡(fān 音翻)念经,以白布为号,很快发展到 2000 余人。

王伏林自称大教主,“鼓吹现在是末劫之时,从了教主王伏林,遇劫不死”。他编造“正月里,春花开,万寿宫里显道来”歌词,企图夺取河州,然后到兰州“坐万寿宫”。十一月初四日,王伏林在河州一个村子念经,聚集两千余人,一面封官许愿,一面派人到河州打探消息。后来事情泄密,陕甘总督勒尔谨亲自统兵,将王伏林的信徒包围。教徒被杀死四百四十四名,生擒五百二十二人。一时间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王伏林和他的母亲、妹妹均在混战中被杀。

因清朝政府对邪教查禁很严等原因,王伏林去世后,他的徒弟到甘肃和陕西各地秘密传教,因此将元顿教称为“悄悄会”。嘉庆年间,王伏林的再传弟子们在陕西的“悄悄会”中,设立了三宗五派名目,三宗为陈搏祖礼义宗、正机祖量主宗、悟道祖众重宗,五派为金、木、水、火、土,五派以下的头目称为头行,教徒称为失乡。王伏林在甘肃的再传弟子们称三宗为天然宗、迎春宗、玉春宗,五派为红梅、首春、昌春、义春、迎春,五派以下的头目称为即发、贤良。

“悄悄会”入教的仪式和讲经主要在黑夜进行。教内师傅上坐后,屋里随即灭灯,师傅传授三字合同,教徒跪在地上细听、默念。它们有所谓三字合同,其内容是:握手为手合同,伸舌卷舌为口合同,指心为心合同。这三字合同作为“悄悄会”徒众在异地相逢时的一种暗号。师傅传授完三字合同后,还要用香头指眉、胸和咽喉,指两眉间称为开透寒关,指其胸前为开夹脊关,指其咽喉为开玉枕关,并口授经文。教徒跪听首领讲解经卷、咒语,以修来世,并达到求福避祸的目的。

“悄悄会”把骗敛钱财作为重要目的。“悄悄会”规定,每收一徒,需交钱数十文至二三百文不等,或交布四五尺。每念经一次,收取三五百文及数十文不等,名曰“香火钱”。

石慈是狄道州人,后来的“悄悄会”首领。他“以传丹为名,奸淫妇女。每于夜深念经完毕,令妇女灭灯同宿。石慈上炕翻滚,名曰滚丹,与妇女行奸,名曰传丹,既奸之后,名为得丹。其不甘污者,谓之无缘。”他的“三宗五派”头目张添佐等八人,“无一不是假传丹之名,引诱妇女至家,效尤行奸”。

“悄悄会”的活动地区,主要是陕西宝鸡、千阳、陇州、凤翔、岐山、扶风及甘肃的狄道州、灵台、皋兰等县。

清乾隆末年,千阳县有人加入宝鸡“悄悄会”组织,后来被处徒刑。不久,千阳农民又秘密组织起“悄悄会”,以今张家塬镇寺坡村武家半山为活动据点,武家半山人武振关为首领,门徒达到数千人。

嘉庆初年,白莲教起义遍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嘉庆六年(1801)三月初二,白莲教军冉学胜部自甘肃省灵台县新集进入千阳县,与地方武装在冯坊发生战斗。次日南下,经西沟、新集转战陇州。“悄悄会”首领杨生斋,紧急将宝鸡、千阳、陇州、凤翔、岐山及甘肃灵台县的“悄悄会”首领王延、武振关、杨居等召集到他的家里——宝鸡县清水河,密谋配合白莲教反抗清朝。杨生斋声言,“事成之后,大家不作王公,亦必飞升佛祖”。他要求会首们回去后多组织人,五日携带家口到千阳,六日在武家半山汇合起事,并说“乘官兵、居民猝不及防之时,多抢粮食骡马,不过数天之内即可裹挟一二万人,由晖川进山,虽有官兵,亦无可虑”。千阳“悄悄会”首领武振关回到千阳县,迅速组织二千多人,准备鸟铳3支,刀矛镰斧千余件,并用布裙改制旗帜800余面,拟于初五日攻城起义。有人反对,他们以杀死全家威胁。千阳知县祝大澄闻知“悄悄会”准备起事,急报驻甘清军,并于初四日亲率140多名乡勇和壮丁,杀奔武家半山。祝大澄伏兵山下,诈称单骑“招抚”。武振关不知是计,单骑持械拒降,结果中计被俘下山。武振关的儿子武克祥率众救父,被击退。武家半山被藩司王文涌、道官陈学颖所领乡勇围攻。战斗激烈之际,灵台“悄悄会”首领车举鼎率数百人前来增援,夺回山鸟(炮)5个,乡勇死伤惨重,退至文家坡一带固守。当日夜,祝大澄回城,急命人到灵台县新集向清军求援。清军副将萧福禄率军从新集出发,南下大湾岭,两路包剿武家半山。“悄悄会”战死千余人,不屈跳崖死者三四百人,1290人被俘后,押解县城。初六、初七两日,县城街巷两厢站满兵勇,武振关、车举鼎、邢三德、赵宗兴、席和尚被杀,所俘男人10人一串,被绑赴千阳南城壕斩首,会众田产全被充公。

这次武装起事,直接暴露了“悄悄会”不仅传播歪理邪说、骗钱、骗色,还想夺取政权的邪教性质。

嘉庆十年(1805年),清朝官府在甘肃狄道州查获石慈“悄悄会”邪教案,将石慈等首领、骨干一百余人处以斩首、流放等刑罚,此后“悄悄会”地下活动日趋隐蔽,直至最终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