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十五)——贺龙:挥师入成都(一)

贺龙:挥师入成都

· 壹 ·

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十五)——贺龙:挥师入成都(一)

1949年10月10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和决定进军大西南的若干问题。大西南为川、滇、黔、康、藏诸区域,那里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的大后方,更是重要的军需物资供应基地。

1949年春末,国民党政府拒绝和谈,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蒋家百万兵。而蒋介石仍幻想割据西南,企图以胡宗南、白崇禧、宋希濂集团各部为后盾,以西南地区为基地,以秦岭、巴山、巫山、武陵山为屏障,固守一隅,争取时间,等待国际事变,尔后东山再起。蒋介石把防御重点放在川北和鄂东,除在秦岭主脉构筑主要防线外,又沿白龙江、米仓山、大巴山构筑第二道防线;在川鄂边,除布防了宋希濂集团和孙元良兵团外,又将罗广文兵团置于南充、大竹地区,准备向北或向东机动。蒋介石命令白崇禧、胡宗南及川境诸将,密切合作,背靠云贵,组成“大西南防线”。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企图看得十分清楚,他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提出:对白崇禧集团及西南各敌,应采取大迂回、大包围动作,断其后路,先完成包围,然后再迂回打之。在作战部署上,确定第一野战军的部队积极吸引和抑留胡宗南于秦岭地区,待二野断敌退路时,再迅速南下,由北面越过秦岭,追击胡宗南集团,会同二野主力聚歼其于四川盆地。

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十五)——贺龙:挥师入成都(一)

对毛泽东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与会者皆赞同。率部入川的重担就落在贺龙肩上。当毛泽东问贺龙带一野哪支部队入川时,贺龙说:“十八兵团现在秦川和天水一带,处在入川比较方便的位置,我带十八兵团吧。”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同意了贺龙的意见,决定由贺龙率第十八兵团、第七军、第十九军共14个师入川,解放陕南和川北。毛泽东对贺龙说:“歼胡作战时间,不应太早,应待刘、邓进至叙府、泸州、重庆之线,然后发起攻击,时间大致在12月中旬。”

有人问贺龙为什么不带自己的部队,贺龙说:“为什么一定要带我从前领导的部队呢?军队都是党领导的,不是我贺龙自己的。如果那样做,我就不像个共产党员了。”

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十五)——贺龙:挥师入成都(一)

10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10月18日,毛泽东发布由陕入川的作战命令。25日,毛泽东致西北局和彭德怀电称:“贺(龙)在京事毕,明日或后日动身回西北。他到西安后,请彭(德怀)决定在11月上旬在兰州或酒泉或西安开一次西北局会议,讨论各项问题,包括贺(龙)及十八兵团离开西北进入四川问题,西北军政委员会名单及各省政府名单的最后确定问题等。”

贺龙在返回西安途经临汾时,又在这里看望了集训的干部,检查了入川的准备工作,同时,接见了辗转而来的四川地下党负责人、川康特委书记、副书记李宗林、马识途等人,听了他们关于四川情况的汇报。从1949年5月起,晋绥地区的党政机关、军区机关和各类干部学校先后迁驻临汾,并做好了南下入川的准备。

此次迁移按系统分别编为5个梯队,下设若干大队、中队、分队和小队。梯队长一般由军、师级指挥员担任,政治委员由党政领导干部担任。5个梯队总人数为16204人,统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直接受贺龙、李井泉等领导指挥。

贺龙听取了“工作团”和四川地下党负责人的汇报后,又到了运城、安邑等县,在这里,贺龙给编入“工作团”的原西北军大、西北艺校和晋绥行政干部学校的学生数千人讲了话。他号召大家发扬勇于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完成解放四川人民的历史任务。此后不久,“工作团”即从晋南临汾等地分批出发,向西安挺进。

历史的星空|伟人风采(十五)——贺龙:挥师入成都(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