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在中国皇帝不得不说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是人人憧憬,就连猴都想尝尝鲜,孙猴子打上灵霄殿的时候都是喊着皇帝轮流做的口号,口号谁都会喊,但是怎么能当皇帝却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当皇帝无非是两种途径,第一种你爸爸是皇帝,第二种当皇帝的爸爸。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蟠龙铁棒,平定山河;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权,儿女情长;烛影斧声,湮灭英魂。他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气吞寰宇;他虚怀若谷;他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陈桥兵变发生的背景。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在临死之前,周世宗安排了三方辅政的格局辅佐继位周恭帝柴宗训,周恭帝是周世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当时只有七岁。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文武百官正在向年幼的周恭帝皇帝朝贺,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说北方的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关于这个消息的来源是整个事情的关键之一,后面我们要详细分析。)当时主政的是符太后,也就是周世宗临死前新立的符皇后,她刚刚二十多岁,又是一介女流,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屈尊求救于宰相范质。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正月初五,举行禅位大典,这个时候才发现仓卒之际没有准备好禅位诏书,没想到翰林学士承旨(官名)陶谷从靴子里掏出个诏书就念,居然早就准备好了,赵匡胤对这件事情的反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是“太祖甚鄙之”。整个政变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几乎不流血,因为只杀了韩通一个人,所以说几乎不流血。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赵匡胤为宋朝第一代皇帝,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显德七年(960)元月四日,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史称北宋),改元建隆。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为了防患于未然,赵匡胤首先废除了殿前都点检一职,接着就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喜剧。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后世对他的评价为何那么高

从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且治国有方,到宋朝社会比较安定和公平,文学、哲学、美术、科技、教育等也比较发达。这一切都证明了赵匡胤是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本书全方位描述了赵匡胤的一生,利用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多视角、多角度地再现了一个作出了雄才大略、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书中图文并茂,资料翔实,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