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南宋對蒙古帝國的最後一次反擊,為何在優勢中迅速落敗?

TseHowy


這個問題中的最後一次反擊是指什麼呢?文天祥的江西之戰嗎?還是其他戰役。不過不管什麼戰役,我們從南宋最後被滅可以能看出,南宋從來沒有取得過優勢,所謂的反擊也不過是因為蒙元一時疏忽,沒有顧及到而已。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最主要的就一點,朝廷的偏安心態以及對武將的防範心理。

南宋其實是北宋的延續,本質上跟北宋沒什麼不同。宋朝自立國開始,就採取了防內甚於防外的策略,尤其是對武將的防範超過了對外敵的防範。比如靖康之變中,金兵第一次圍城時,當時大量勤王軍趕到,迫使金兵議和。但是議和一成,金兵尚未退去,宋廷就立即解散了前來勤王的軍隊,導致金兵第二次圍城。而被解散後的民軍要想再召集已經來不及了。

宋室南渡之後,雖然定建康為都城,但因建康就在長江邊,宋廷根本不敢待在建康,而是躲在臨安。議和之後,當時掌管兵權的岳飛、韓世忠等人立即被解職,而岳飛更是被處死。後來宋廷也基本沒有恢復中原的想法,只有韓侂冑搞了一次北伐,結果居然沒有合適的將帥,而韓侂冑本人也被刺殺。

蒙哥汗死於攻宋,蒙古軍撤退。宋軍沒有乘勝追擊,那些有功的宋朝將領非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而紛紛被貶斥,甚至是獲罪。後來元軍圍攻襄陽,整整五年時間,宋廷幾乎沒有派出有力的支援,坐視襄陽被破。襄陽被破後,文天祥和張世傑帥20萬大軍想背城一戰,也居然被宋廷駁回,其實骨子裡就是害怕文天祥和張世傑掌控兵權。

像這樣腐敗無能的朝廷,將士們怎能不離心離德?


江蝶夢


宋朝自聯蒙滅金之後,面對的是一個日趨強大的“大蒙古國”。面對蒙古族橫亞歐的鐵騎,鼎盛的宋朝已無能為力。偏安的南宋,更無從對弈。

南宋,是史學界把宋朝按“大一統宋朝”與偏安長江以南的“宋朝”的區別――即公元960年,陳橋驛黃袍加身的趙匡胤,結束了自唐末之亂開始的近200年“亂世”,在開封建立了“宋王朝”,史稱“北宋”,國祚167年。即1126年,大金破宋都開封,宋衣帶南渡,由趙構在臨安(今杭州)建立的“宋王朝”,史稱“南宋”,國祚153年。

南宋自建立以來,居嶺(秦嶺)居江(長江)之險而守。雖然有能征善戰的名將頻出,並屢戰功勳倍受注目。但是,因奸相頻出,當政而誤國。在蒙古第五任大汗忽必烈“入主正統”,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後,將中原的“中央汗國”作為經營打造的重中之重。忽必烈在放棄“東征日本”,“南討越南”之後,舉兵長驅南下,展開了近六年之久的“襄陽大戰”,大敗宋軍,徹底斬斷了南宋北據元朝的重要軍事屏障與戰略支撐點。然後,分兵一路沿長江東下驅進,一路由川陝南下。儘管有主戰派張世傑、文天祥等軍政大員要員,組織民眾殊死抗擊。無奈南宋已無任何戰略支撐要素,只能任蒙元鐵騎蹂躪。於公元1279年南宋最後一個“幼帝”趙昺跳崖殉國,南宋滅亡。



因為面對元朝的進攻,南宋可以說已經無力支撐了,隨著長江防線的潰敗,蒙元正加速推進,南宋不得不任命主戰派的張世傑為保康軍承宣使及總都督府軍,希望他可以力挽狂瀾。

但是張世傑接到的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難子而已,蒙元已經跨過長江天險,直接威脅到江南地區。面對平原地形,可以說已經無險可守,而且張世傑手中兵力嚴重不足,戰線又拉的太長。於是他決定了主動出擊,重新打通與江北淮河之間的聯繫。這樣才有機會去集結長江南北的剩餘力量,去和蒙古人進行最終決戰。



就這樣,張世傑率軍一路向北,各地民眾紛紛起義支持響應,並擊敗了冒進的蒙元漢軍部隊,使南宋士氣大漲。可以說,這一系列的反擊,使蒙元措手不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收復了安吉,常州,廣德以及江北的軍事重鎮鎮巢等。

面對張世傑的主動攻擊,蒙元由於西北方向有海都掀起的叛亂,只能停止南下,抽調主力參加西北的平叛,使宋軍得以乘虛而入,從而收復江北重鎮揚州。這個時候,張世傑就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反擊作戰,力求收復鎮江,瓜州,這樣就可以打通長江下游的關鍵點,使南北宋軍彼此呼應。

可是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和以往的東南風不同。這時候,長江上突然颳起了西北風,時不我待,只能提前進攻了。但是由於冒進,在楊子橋陷入敵人的包圍,最終失去了最精銳的陸軍。這個時候,張世傑並沒有氣餒,因為他對自己的水軍抱有十足的信心,可問題是他是陸軍將領,並沒有多少水戰的經驗。他在焦山使用鐵索連舟之術,跨江橫擊元軍,可是他沒想到風向的突變,於是,元軍將領阿術使用火攻,使得宋軍瞬間崩潰,此戰過後,宋軍在長江下游重組的水軍,基本上也損失殆盡了。

這場戰役的失敗,可以說使南宋失去了一切所有的希望,張世傑原本想要趁著伯顏不在之時,打通長江南北。可是不僅沒成功,還浪費了南宋所剩無幾的軍隊。儘管還有文天祥和陸秀夫這樣的人,但他們已經無法用自己稀薄的才能去扭轉整個大勢了。


歷史拾辰



流星68421911


南宋只是強弩之末。當時縱然不敗給蒙古,也會敗給金兀朮。

南宋自趙構以下,就沒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南宋初期,朝中還算有幾個能幹的大臣,也因為如此,金國才沒有輕易滅掉南宋,到了南宋中後期,權臣弄權,武官軟弱,滅亡意料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