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很多人都會這樣:


生氣和吵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事後才想起來該怎麼去應對,然後更會突然發現,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麼生氣。


時間是越活越貴的,別讓有些人和事,來降低你的生活品質。


對於那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和事,當你實在忍不住的時候,就對TA說一句:


“你生氣了?生的是氧氣還是氫氣?如果是氮氣的話,自己蹲牆角爆炸去。”


然後做自己的事,讓他難受去。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01

公司裡有個同事脾氣特別大,把所有的情緒都寫在臉上。我另一個同事就說:


“像你這樣的人呢,在宮鬥劇裡,一定活不過2集。”


沒有哪個領導喜歡情緒控制力差的員工,也沒有哪個朋友會忍受你一直以來的負能量。


著名青年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而去世,她生前曾在視頻裡說:


“我的病就是在那段極度鬱悶的時期得的,在你特別鬱悶的時候,它一定會找一個出處,要麼身體出現問題,要麼精神出現問題,所以人一定要想開點兒。”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悲傷肺。”


這話一點不假!


憤怒和有敵意的人,容易患冠狀動脈血管疾病;怨恨悲痛的人,容易患風溼關節炎、紅斑狼瘡等疾病;焦慮、容易引起應激性腸道綜合症。——《致命的情緒》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它比情緒更懂你。


為了身體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情緒管理。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02

一個懂得控制自我情緒的人,是不會輕易受到對方情緒影響的。


厲害的人,都是默不作聲就把事情解決了,讓本身就戾氣重的人更加生氣,懲治於無形,才是既不費力,又不傷情緒,還不浪費時間的做法。


《想哭》這首歌裡,林夕寫下了一句歌詞:


若無其事,原來是最狠的報復。


是啊,最高貴的懲罰就是沉默,最矜持的報復就是無視。


03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究竟要如何釋放自己的情緒呢?


  • 善用情緒轉移法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Robert S. Feldman)提出了一種控制情緒的方法,稱為“數顏色法”。


當你感到憤怒時,最好暫停手邊的事,環顧四周的景物,然後在心中默唸:這個杯子是藍色的,襯衣是白色的,裙子是紅色的……


通過轉移注意力,讓情緒冷靜下來,才能更理智地解決好事情。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 用哭緩解情緒


情緒是流淌的,只有讓壞情緒流淌出來,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而默默承受恰恰是最不明智的選擇。


從現在開始,傷心了,難過了,想哭就痛痛快快哭一場吧。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 保持好的心態,多做正面思考


TED演講《陷入負面情緒怎麼走出來》中說,訓練你的思想更積極正面地思考。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寫一寫,你想感謝的事情,也可以複述好消息並與他人分享,這樣能明顯地提高你的幸福感,以及你的健康。


從今以後,少在爛事上糾纏,少為不值得的人生氣,讓自己活得貴一點兒,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