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長期抑鬱會怎麼樣?

花飄飛羽


輕則抑鬱情緒常伴,重則大腦功性病抑鬱症到自殺。

作為一個後天環境至鬱者(6年有餘),我可以說說我自己以及我朋友和家人,真正抑鬱症患者的情況。

首先,身體傷害,我是長期便秘失眠,睡眠障礙,初中本來熄燈早,一般十點就睡得著了,而我經常一兩鍾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沒精神也就自然而然了,聽課走神就自然了。

心境低落,覺得未來無望,現在不好,以後也不會好,苟且兩字不為過。我們班是尖子班,我是典型的學弱,非常努力,基本全天學習,但是效果不佳,三年來成績穩居吊車尾,班主任的評語始終是,“嗯,是個非常努力的孩子,要是能夠提高學習方法就更好了。”當你多次全力以赴,依然不見希望,你還會再掙扎嗎?還會努力嗎?所以心境低落在所難免。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習得性無助”,我在初中三年學會一個東西叫做——“我不行”。要知道承認自己的硬件缺陷,在強調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大眾觀念下,我這樣的處境真是尷尬,也是因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所以就沒有時間豐富課外生活,所以就無知啊,無知到不知道應該去看心理醫生,這一點上學校也有責任,或者說在應試下,這是整個system(體zhi)的弊端,學生被物化量化為一個個考號和分數,很少有老師在意你的心理是不是健全,你是不是開心。冬天是我最害怕的季節,因為黑夜太久了,起床天都是黑的,很壓抑,所以我很討厭冬天。

認知障礙,思維遲緩 ,反應遲鈍 ,語言減少 ,聽不懂他人在說什麼,儘管我嘗試很認真地傾聽,就像人被罩在了一個玻璃杯缸裡面,我清楚看到外面發生了什麼,但是我出不去,別人亦進不來。我覺得我們班非常優秀,從生源構成,師資配置,教學管理到班主任對課外活動的鼓勵。就像欣賞一個精密的儀器運作一樣,這個班級有一種秩序和精密的美,然而我是站在外面去欣賞它——我是旁觀者。思維遲緩,腦子就像漿糊一樣,裡面有東西,但是無論如何都無法使之邏輯化,說不出來,思維是斷片的。就像做幾何證明,絞盡腦汁,做不出來,命裡無分啊。

記憶力下降,健忘到經常丟東西,上一秒還在,下一秒不知道去哪了。

最嚴重的是,感知的喪失和沒有價值感。

對大自然和對他人情緒感知的喪失,簡言之——麻木。我們學校在山上,樹多,草多,花多,以前走在路上,看到酢醬草或者什麼野花都會駐足欣賞,覺得造物之精妙,雜草中有瓊樓玉宇,或者冬日雪後,順著瓦簷降落的水滴在陽光下明媚耀眼,萬物有靈,不記得什麼時候,反正是初中某個階段這種敏感就沒了;對人情緒感知的喪失,體現在,我面對同學過於高興或者難過或者生氣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反應,所以時常尷尬,我一直認為我應該在他人難過的時候安慰他人,因為我認為人是具有共情能力的,不能感同身受至少有憐憫之心,可是我發現我甚至憐憫之心都沒有;最可恥又無奈的是,至親過世我內心都沒有應該的撕裂之痛和悲傷。一方面很自責一方面又無力。初一暑假某天,我莫名哭泣,我就是覺得難受,我什麼都沒有,以後也不會好,我媽看著我哭,只是看著我哭,沒有說話哪怕安慰。因為無知,所以不覺得是病或者不正常至少要去看心理醫生。

沒有價值感,一直有一種觀念縈繞腦海——你不配。你配不上好的東西,一切。你就是卑微渺小,你不值得被愛。認為自己配不上好的名次,得不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讚許,以及異性的青睞。理性告訴我,我必須變得自信起來,所以我一直有保有微小的期望,某一天我就會突然好起來,我就能恢復對萬物的感知,對情緒的感知,能夠說得出話了。就是這種“我不配”的觀念,是害人最深的,因為它扼殺你的自信,讓你錯過了太多的機會。

直到後來我遇到了真正的抑鬱症患者,那是一名躁鬱症患者跟單向的抑鬱症還有所不同,我感到非常吃驚,因為覺得這不是小說裡面的東西嗎。嚴重者有幻覺,有自殺行為,我會擔心她什麼時候突然就不在了,但是現在還挺好的,只要殺不死她,她就反殺。我親人因為工作壓力緣故患上單向抑鬱,人變得健忘,失憶,無幻覺,思維遲緩,沒無精打采,覺得孤單,無自殺傾向。有次,我去醫院看她,剛剛做完電擊治療,她意識模糊,不認得我,後來問起也不記得有我去看過她這回事。住院吃藥後,有兩次復發,現在堅持吃藥,人很精神,狀態不錯。

有抑鬱傾向的讀者,記得去醫院看醫生;好奇者,多關心周圍的同伴哈!



神吉18


長時間的抑鬱情緒,最後慢慢會發展成為嚴重的抑鬱症。

抑鬱症也會從輕度到中度,然後到重度,最後會出現自殘自殺的想法和念頭,有部分人最後真的也會走向自殺這個極端。

比如說顧城,張國榮,喬任梁,雪莉等等。


心理疾病的發展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沒有到有,從輕到重,然後到極端,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如何去改變和調整自己才是最為關鍵的。

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藥物治療或者心理治療,抑鬱症會逐漸的會泛化,泛化到整個人,人生的方方面面。

抑鬱的人會越來越迴避和退縮,不願與人交流,願與人交往,甚至都不願意出門。

在日本,有一些蟄居的那些年輕人,甚至十年20年,30年都不出的臥室,這都是這種嚴重抑鬱的表現。

損失了的不僅僅是他們的青春年華,人生的寶貴的時間,可能一輩子的歲月都在這種抑鬱當中不斷被消磨掉,這是最大的遺憾。


如果你的身邊有抑鬱症的患者,就能夠看到這些抑鬱的人看起來能量很弱,不願意說話也面無表情,或者經常苦瓜著臉。

但是他們常常會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有的時候發脾氣都是莫名其妙。

這種唉聲嘆氣,負能量,對生活周邊的人造成嚴重的影響。

身邊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建議他們積極去求助,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求助,才能夠改變自己,自己去忍和剋制,常常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對於學生來講,如果長時間的抑鬱,她的學習效率越來越低,在抑鬱的影響當中,心態會變得越來越消極,學習注意力會越來越差,記憶力也越來越差,這個人看起來是沒有力量的,很柔弱的,偶爾還伴發的煩躁,焦慮,憤怒的情緒,學習越來越吃力,學習成績越來越不好,不單單會影響她的學業,未來對工作當中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工作中,如果一個人是受長期受抑鬱的影響,或者有嚴重的抑鬱症,沒有有效的治療,那人際關係也是消極和被動的,不懂得如果去保護自己,不懂得愛自己,也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愛周圍的人甚至也不懂得如何去跟人溝通,抑鬱情緒會滲透到生活方方面面。

工作的效率,自己的心情,家庭關係,朋友的關係一定都會受到影響,要麼越來越疏遠,要麼就越來越惡劣。

如果抑鬱症對幸福感和人生的影響還不是最重要的,那麼人的身體健康可能就是致命的了,當一個人長期受到抑鬱,她的身體一定是不好的,你可以去檢查身體,要麼是亞健康的狀態,要麼就會產生一些嚴重的疾病,比如癌症,這些都是長期的憂鬱所導致的情緒在身體上的累積。

抑鬱症並不是不可以治療的,千萬不要談抑色變。

但如果我們不去治療,會讓抑鬱越來越重,會越來越泛化,遷延多年。

在早期,急性的抑鬱,慢慢轉化為慢性的抑鬱狀態,抑鬱心境。不是那麼強了,但是卻對我們生活造成更多的影響,而且治療起來會更加的難,因為錯過了在開始的時候,那個黃金的治療時期。

積極求助才是第一位。


催眠師謝東震


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臨床表現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抑鬱障礙主要包括:抑鬱症、惡劣心境、腦或軀體疾病患者伴發抑鬱等。長期的抑鬱症是非常可怕的。


1.心境低落,是患者的核心症狀。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患者大多數時候憂心忡忡、鬱鬱寡歡、愁眉苦臉、長吁短嘆,部分患者可伴有焦慮、激越症狀。典型病例抑鬱心境具有晨重夜輕節律改變的特點,即情緒低落在早晨較為嚴重,而傍晚時可有所減輕。

2.思維遲鈍,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3.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下降,學習困難,語言交流困難。警覺性變強,不願意與人交流。意志活動減退,喜歡一個人的孤獨,生活被動,吃喝拉撒都懶得搭理。嚴重者可以達到不吃,不喝,不說,到達僵木狀態。

4.軀體損害,主要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慾減退、體重下降、便秘、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慾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主訴可涉及各臟器,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也較常見。睡眠障礙以入睡困難最為多見,而以早醒最具有特徵性。總之,抑鬱症要引起重視,得了抑鬱症危害也是非常的大的。包括你生活,工作。都可能不能正常運行,也可能還得給家裡面帶來負擔。平時要學會釋放壓力,保持愉快的心情。笑一笑不僅十年少,而且有助於防治抑鬱症,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抑鬱症的治療原則是早發現早治療成功率更大。要是已經得了抑鬱症的話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主要是三環類,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

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治療,醫患關係建立,解釋病情,體育治療,電休克治療。


藥店小熊


《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如果有一瓶可以消除悲傷的水,你會不會喝?”

如果是你,你會喝嗎?

辯手黃執中說:他有一位朋友,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因為她只要想到周圍的人,就覺得可能其中有些人可能罵過她,就會讓她覺得痛苦和心悸。

這個朋友就是同在《奇葩說》的馬薇薇,馬薇薇患有重度抑鬱症

在場的所有人都震驚了,看過《奇葩說》的人都知道馬薇薇的辯論風格。

她是一位多麼活潑的女孩兒,笑起來總是那麼的可愛,雖然經常說一些反雞湯的話,但是仍然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怎麼?這麼一個活潑女孩兒?也會患上重度抑鬱症?

其實,這一點都不令人意外,比如我們所熟知的芳華絕代的張國榮、華語歌壇的陳琳、或是前幾年因為抑鬱症自殺的演員喬任梁。

他們原本都擁有著大好的前途,卻無奈被抑鬱症所吞噬,帶走了他們的生命。

皆因抑鬱症而選擇結束生命

抑鬱症,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你是否有抑鬱症?

1

上億的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根據官方媒體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超過7億抑鬱症患者,其中我國抑鬱症患者的規模最大,已經接近1億人。

和接近上億的患病率不同的是,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就診率卻低的不足一成。

這也就是導致我國自殺率逐漸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中國,自殺已經成為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在這些自殺的人群中,抑鬱症患者佔比60%~70%。

抑鬱症導致跳樓自殺

然而,大多數患者卻不知道這樣一件事情,把自己交給醫生,治癒率可以達到80%!

既然治癒率這麼高,那麼為什麼就診率如此的低呢?

根據全國各大醫院所作出的一項調查,抑鬱症患者拒絕去面對治療的原因不外乎兩種:

1、過度封閉,不相信任何人、不願意將自己的內心敞開給醫生。

2、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得了憂鬱症。

其中第二種情況佔了絕大多數。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假裝以為自己過得很好,假裝把自己放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地方,但是內心的荒涼卻只有自己知道,而這種所謂的假裝就是我們自認為自己並沒有抑鬱症的一個理由。

但是,當週圍的一切褪去,我們往往又要承受更加沉重的負擔,更加難以釋懷的情感。

然而,如果你早知道自己的情緒現狀,知道自已患上早期抑鬱症,這一切都可以避免。

2

也許你離抑鬱症

只有一步之遙

很多人都以為抑鬱症與自己無關,自己也無法理解那些抑鬱症的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離抑鬱症只差一步, 只不過那些沒有患上抑鬱症的人,也許是心態很好,也許是遭受的打擊不夠劇烈,誰又敢保證自己可以勇敢的面對人生中的所有打擊呢?

“我和女友分手了,我不能離開她,沒有她的世界是黯淡無光的”。

寫下這句話的人是我身邊的一個朋友,17歲那年他從15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每每想到關於他的事情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他是一個陽光活潑的大男孩,在他的生活裡永遠不會缺少歡聲笑語,這也是我愛和他玩的原因。

沒想到,一夜之間,一條鮮活的生命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後來見到他媽媽的時候,多了許多的白髮,眼睛都是腫的。

她強牽著我的手說:“是抑鬱症自殺的?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我永遠也忘不了見他媽媽當時的樣子,每當我緬懷起這個朋友的時候,我總是對“抑鬱症”這三個字眼出現了深深的畏懼感。

的確,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磨難與挑戰,誰都不敢確定自己的下一步不會掉進深淵。

微博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抑鬱症的第1571天》。

文章中寫到:“今天睡了三個小時,那三個小時睡得很好,什麼都想不了,什麼都看不見,挺想就這麼死去就好了,可惜還是醒了過來”。

從他的筆下,可以很深刻的感受的他的痛苦,那種心領神會的痛苦彷彿也可以瞬間帶走我們的生命。

看過他的文章的網友紛紛勸說他,可是他堅信自己無法痊癒了,他一直沒有接受治療,也沒有接受任何一個人的關心。

13天過後,他用時光機定時了他生命裡的最後一條微博:“當你們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我已經走了,我熬過了1584天,終於在今天凌晨結束了,謝謝各位,我熬不下去啦,所以我走了,對不起各位,我還是撐不下去”。

不知道自殺對他而言是不是一種解脫,但是這種解脫的代價未免也太過沉重。

其實微博上只是冰山一角,你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個社會隱藏著多少抑鬱者或是將要抑鬱的人。

在接下來的生活鬥爭過程中,也許下一個就是你!

3

如何去識別

自己的抑鬱症呢

每個人在自己生活的某個階段裡都會擁有一種獨特的情緒,也許是積極的,也許是消極的。

但是,當一個人長期擁有著一種消極情緒時,他的生活便會因此發生改變:

沒有食慾、缺乏睡眠、集中不了注意力、打不起精神等等

,這種種不良的行為又會反過來加劇情緒更加低落,最終而形成死循環。

這就是那些飽受抑鬱症困擾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如何去識別抑鬱症呢?

想要提前應對抑鬱症的困擾,瞭解抑鬱症早期的特徵可以看以下幾點:

· 容易發火,脾氣變得暴躁,容易因為小事而火冒三丈。

· 對人生產生絕望感,對很多事情持消極態度,覺得生活沒意思,對未來也不抱希望。

· 自我封閉,不願意和他人交流,獨自一人悶悶不樂也不願意跟朋友出去散心。

· 否定自我,覺得自己很失敗,甚至覺得自己情緒低落也是一種失敗者的表現。

· 常常感覺胸悶、無法呼吸,身體出現異常感,有明顯的壓迫感。

· 控制不住流淚的衝動,甚至常常在無人的時候崩潰大哭。

· 無法集中精力,工作生活常常忘事,頭腦一片模糊。

· 莫明的恐懼感和孤寂感。

如果以上幾條問題在你的生活中總是出現的話,那你就得好好正視自己的情緒了。

因為抑鬱症一旦在早期沒有合理的控制住,那麼它接下來的發展就會非常迅速,它往往能短時間將一個人徹底摧毀掉。

抑鬱症雖然來得猝不及防,但它總歸有跡可循。


扒少爺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當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

  抑鬱症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嚴重的患者中有15%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估計高達100萬。

  如今,全世界患有抑鬱症的人數在不斷增長,在未來的一年裡,將有5.8%的男子和9.5%的女子會出現抑鬱症症狀。

要治療抑鬱症,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抑鬱症。

抑鬱症,抑是壓抑,長期壓抑著情緒,內心。鬱是鬱結,裝在心裡的負面情緒不能舒發,症是症候。

顧名思義,抑鬱症是情志病,也就是心理病。這個情志不是肉體,病在內心,所以藥物不能達,儀器不能窺測。

西方早就有心理醫生,研究此類病症。

說實話,抑鬱症這麼多人數,並且在增加,和人失去文化素養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如果三觀正,懂得為家,為國,為社會做貢獻,擔責任,孝順父母,愛國敬業,義於社會,這樣沒有私心的人他能得抑鬱症嗎。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發生意外,被人傷害不敢告訴別人,沒有傾訴對象而抑鬱在心,這種原因也是一個抑鬱主要來源,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關心抑鬱病人,懂得去傾聽抑鬱病人的心聲。

唯有打開心結,鬱氣舒發,抑鬱自然而然康復。

感謝各位觀看,也歡迎點擊關注,共同探討。



不二蒙教


焦慮症?抑鬱症?剛開始幾年是沒器髒的實質病變!直接對他們某些領域的,以管窺天,冰山一角的片面觀點專業說句在哈哈的放屁!找不到病根強名曰抑鬱,哪有那麼多抑鬱症,焦慮症現代人生活不規律,吃生吃葷嚴重,晚上還吃油炸很多,吃完又躺又不動,不是正常補充能量消耗能量,保養身體!有這種傷寒之毒的人血抽的時候都是黑色的,紅細胞會高點!尿蛋白1+啥的,這病一開始主要是心裡的結,加體內不以為然的著涼後的溼寒之氣鬱結造成的內分泌紊亂,思維出問題,其實也叫傷寒病 現代你們太迷信西醫了。把中醫又死於中藥!!!假藥效果不好的藥坑人!西醫不懂傷寒,只懂他的專科類,固執己見,而很多醫生也許為了提成利益等也或許不能做一個空杯子去接受各類醫學理論和臨床!去檢查就說抑鬱症,神經官能症,一派胡言!然後只知道給人們吃些神經藥,唉!睡眠是能睡了。根本問題沒解決,病有四種,身理,心理和業障病,怨氣債主病!它們都是互相因果的,首先抑鬱症患者得心理上有精神信仰,學儒釋道 然後生活規律,再者要去找中醫會看寒氣溼氣傷寒病的看!那病灶在肚子裡,一般敲按肚子右腹比左腹憋脹感,傷寒病涉及範圍比較廣,人人症狀不一,每個人都是哪兒虛攻擊哪,開始只是虛症,看輕重拖年代或者時間長了後期引發淋巴及甲狀腺結節,遇西醫會勸你做手術哈哈,解決不了內在調和,很多手術割了這又長那,為什麼?因為內淤阻氣血經脈不通!還有引發前列腺炎,附件,腸胃炎,腸出血穿孔,氣虛血虛,舌苔明顯,上眼窩凹,臉蛋兩側凹,一開始不要緊只是虛症,檢查化驗也沒什麼問題,年代長了會引發膽囊炎,內分泌,腦袋裡糊,胡思亂想,脾胃不好,偏頭痛,假性糖尿病,便秘憋脹,視力模糊,心肌炎,胰腺炎,肝肺結節氣管炎,腎結石,尿毒症,還有的腦組織軟化灶,骨結節!忽冷忽熱,怕冷等,等等太多了!都是溼寒作祟!傷寒久拖不以為然造成的!哪有什麼抑鬱症!治療辦法第一!要有信仰,多行善事唸佛學佛去心開意解!是為調心,一切病因心結起,也因心滅,二要改變生活規律,正常作息,釋放壓力。吃喝拉撒睡都必須按規矩!三,這病在肚子裡,已經形成細菌,攻擊到內分泌,如果有炎症結節那些,要輸液加吃中藥和西藥,同時三管齊下,10天內痊癒!輸液消炎殺菌快,調內病根還得中藥!西醫做手術拉,對治某個細胞不平衡拉,那西醫來的快,但解決自身體內氣血經脈那還得中醫調好自然五行相生平衡!氣通血通便通自然無病!通了以後自然激活人的內在免疫能力,修復能力,再生能力!心情是第一藥!所以人的有信仰!可憐的人們扔幾年錢被那些西醫坑死,還治不了!南無阿彌陀佛希望幫助到有緣人,因為我曾經五年內被確診是抑鬱症,神經官能症,焦慮症!從前列腺,影響到腸胃炎,腎結石,支氣管炎,忽冷忽熱,熱冷都不行!腦袋胡思亂想,記憶下降,氣虛都虛,脾胃虛!很多人病症不一,哪脆弱攻擊哪兒,大家一定要早點看 按痰溼,傷寒類看!!!你們看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就知道了!百度查傷寒引發哪些病症!任何病一開始都是潛伏多年的傷寒重感冒!長期年累月導致的病變!


用戶5331757558


你好,你的問題涉及抑鬱症的危害,我來回答你。

我們知道抑鬱症是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長期抑鬱是會因病致殘的,這個殘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肢體方面的殘疾,而是指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害,而認知功能的損害則會導致患者明顯的社會功能下降,直至不能適應社會,完全脫離社會。很多患者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這種改變,於是產生了悲觀厭世的想法。


抑鬱症的患者往往最容易被發現的症狀就是對周圍的任何事突然都提不起興趣,什麼都不像幹、什麼都不想想,即使為了完成工作不得不去工作也很容易就會感到疲憊不堪。一個抑鬱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必須的治療,抑鬱症狀會越來越嚴重,輕度變中度也可能變重度,重度不治療則可能會出現輕生行為。所以如果患病一定要儘早到正規醫院進行診斷治療,關乎到你的身心健康,馬虎不得!

抑鬱症不罕見,甚至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我國有3000w的抑鬱症患者,患病不可怕、患病也不丟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完全可以幫助患者擺脫抑鬱症的陰霾!



我說精神


你好,我是暖心理平臺的諮詢師姚夢麗,看到了你的問題,詢問長期抑鬱會怎麼樣。這裡我猜想你說的“抑鬱”可能是指一種情緒比較低落的狀態,而不是被臨床診斷的抑鬱症哈,因為如果是已經診斷的抑鬱症,主治醫生也會給到一些治療的建議,這樣的話及時進行治療和干預會對病情有很大的控制。
假如是一種情緒比較低落的狀態,持續了挺長一段時間的話,我覺得可能會面臨以下一些狀況。第一是我們現在都知道身體和心靈是會互相影響的,當然情緒也會影響到身體狀態,如果一直都是情緒低落,可能會出現一些身心症狀,比如睡眠障礙、食慾不佳、腸胃問題等等。而且可能去醫院檢查的話,會發現身體指標看起來都是正常的,但就是會有不舒服的表現,其實就是情緒的影響。與此同時也是身體向你發出信號,告訴你需要留意並且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
其次,長期處於抑鬱的狀態,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社會交往,因為情緒低落可能會不太愛出門,也不太想約朋友,甚至會表現得比較拒絕和人接觸,長久下來有可能會同朋友之間比較疏遠,越來越一個人。同時,這種低落的狀態也可能會影響到思維或認知,本來就負性的情緒狀態極有可能帶來負性的認知或想法,從而形成一個負性-負性的循環。
最後特別說明,如果低落的狀態並無明確起因,且真的持續比如兩週以上,而且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建議一定去到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篩查診斷,如果是臨床上的抑鬱症,需要進行系統的治療和干預;即使不是,也可以通過尋找專業人士來幫助自己快速地做一些調整和恢復。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姚夢麗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抑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情緒,每個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波動。抑鬱情緒常常表現為:情緒低落,言語活動減少等等。長時間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不利於心理健康,可能會導致抑鬱症。所以抑鬱情緒與抑鬱症有很大的區別。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按照國際疾病的診斷體系ICD-10的診斷標準,抑鬱的診斷有4個維度:

一是症狀的標準:抑鬱的核心症狀包括 情緒低落、悶悶不樂、興趣減退等。除了核心症狀,抑鬱症還伴隨其他的症狀群,具體包括:

1、情感症狀:表現為心情低落,缺乏愉快感。

2、認知功能的症狀:比如腦子很木,轉不過來,抑鬱症患者經常會覺得頭腦一片空白,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不能思考,工作效率很低,記憶力很差。

3、軀體症狀:最常見的是各種各種無法解釋的疼痛,到其他科就診也查不出原因,還有一些胃部不適、消化功能的紊亂等等。

4、生物性症狀:包括食慾減退、性慾減退,睡眠障礙(最常見的是早醒)。

一般來說,如果患者滿足核心症狀+一到兩條其他症狀,我們就認為患者符合症狀學的標準。

但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標準,另一個病程的標準:抑鬱症的症狀要持續2周以上,且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症狀困擾之下。

第三個是嚴重程度的標準,抑鬱症患者的社會功能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不能正常上班、正常社交,不能像以往那樣照顧家庭等。

第四個標準是要排除其他可能導致抑鬱症狀的軀體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綜合這四大標準,才能診斷為抑鬱症。

世界上所有醫學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手段都是藥物。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如果有條件可以結合一些心理治療或其他的非藥的輔助治療。除了藥物和心理治療,還有一些新型的治療手段,如物理治療(經顱磁刺激、深部腦刺激、改良電抽搐等),物理治療一般是針對藥物治療不起效、難治癒的患者,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獲得比較好的改善。

抑鬱是患者的主觀感受,而不是外人的感覺或評判。也許有些人看起來並沒有那麼沮喪,可在平靜外表下的,內心卻無時無刻不承受著一塊巨大的石頭負重前行。或許一個人的關懷很有限,但社會共同的接納和理解,一定能為抑鬱症患者帶來溫暖的明天。


心理書單


第一長期抑鬱,是多長?抑鬱情緒,我們都有,但是如果自我調適不好,經他人幫助依然在抑鬱狀態,那就要注意了;一般而言,超過3個月,還處於抑鬱狀態,就要到醫院精神科或心理門診就醫,由精神科醫生或心理諮詢師診斷後,根據抑鬱的嚴重程度進行治療或諮詢。

第二長期抑鬱,我的理解,已經是抑鬱症了,如果經過治療依然沒有好轉,就進入所謂遷延期,即時好時壞,這樣對患者來說就比較困難,做好長期與抑鬱症鬥爭的心理準備,最關鍵的是患者本人會出現輕生念頭,這一點患者的家人要高度重視,並要多關心患者,在服用藥物的同時,最好再接受心理諮詢,由心理諮詢師提供心理支持,引導患者改變不良認知,提高患者感受生活愉悅的能力。

如有不妥,有不同意見,請在評論區留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