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八大工学院“之一的东北大学,为何沦落成双一流B类?

candy2004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东北大学(以及西北农林科技,湖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无一个学科处于A+等级,最高的控制工程仅仅为A,这在985院校中是没有的!双一流意味着要有一流的拿手专业,这一点东北大学是欠缺的!



间接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到任何领域都是适用的,整个东北目前都处于经济下行阶段,使得高校资金支持力度日渐式微,反观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等非985院校近年来排名节节高升,与其呼应的是其享受的深圳资金支持已经远远超越了东北大学等老牌名校!没有了资金,从实验室建设到高端人才引进都打了折扣,因此,包括哈工大,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发展已经出现颓势


捧墨书生


做为“八大工学院“之一的东北大学,沦落成双一流B类主要还是自身原因和国家政策平衡的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听我慢慢的道来:

一是自身发展原因。实事求是讲,东北大学在20世纪之前,不管是各个方面来讲都是较为强劲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东北整体发展的原因,位于东北的几所985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在发展的势头上逐步慢于全国其他98大学(这和东北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在详细展开来说)。而东北大学更是在东北的几所985大学中始终是处于最后一位,逐渐在全国985高校中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虽然东北大学在全国985工程大学位置不是太靠后,但是在东北几所985工程大学的竞争中是处于落后位置的。

二是国家政策原因。总体而言,国家教育部搞出的“双一流”高校也是“新瓶装陈酿”,能入选“双一流”的大学全部是985工程大学,就是进行了AB分类而已。我们重点看看B类的六所学习就能看出国家在政策方面的平衡策略。

首先看新增的三所:郑州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河南作为中国第一高考大省,考生最多、成绩最高,竞争最大,但是一直没有一所985大学,这一直是河南广大学子心中的一个痛。因此在这一次双一流高校评选中增加郑州大学也是实至名归的。而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的入选,则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要支撑的大学。云南大学主要是辐射于东南亚地区,新疆大学主要是侧重中亚地区。这实际上也是文化自信在国家教育层面的体现。

其次我们看进入B类的三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入选,是因为是因为她的整体水平在985大学中是处于最弱的。而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入选则完全是平衡的原因。因为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来讲,现有的39所985大学必须要进入双一流大学高校。而在这类评选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现有985大学高校保证有一个A类学校。因此在排名靠后的几所985大学中进行选择,而最终只有牺牲位于东北的东北大学和位于湖南的湖南大学(实际上这两所学校实力比一些评为A类的高校强很多)。

虽然教育部在双一流高校评比中说是动态的,但是在现有的政策之下,双一流大学的名单有较大变化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变化则会体现在双一流学科院校的变化上。这仅仅是我的一些一个观点,观点的正确与否,只有时间来进行验证了。


甘肃高考志愿帮


四大工学院是编造,八大工学院法理如下: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于1951年11月3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大学工学院及独立工学院院长,部分大学教务长,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会和其他有关部门代表,各大行政区教育部(文教部)代表,连同本部出列席人员共计七十七人。马叙伦部长在会上作了“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 ”。

据1952年6月25日政务院正式公布的《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1952 年至1954年的院系调整 ,是党和国家对旧大学系科设置庞杂、师资设备力量分散、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采取的措施。首先从华北开始,陆续在华东、西南、中南、华南、东北及西北等七大行政区展开 ,改组旧的庞杂的大学 ,加强和增设高等工业学校。各大区统调的时候,侧重一所,力组多所。其中,作为当时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布设置了两所:东北工学院和大连工学院。而在华北、华东、西南、中南、华南和西北着重调拨组建的六所是北京工业学院、南京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和西北工学院。


向九天David


提到东北大学,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确实遇到了很多的争议,东北大学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因素,导致了这所高校在国内排名上出现了较大的下滑,而且一度成为高校教育舆论中的热点。近来有人提出,当年“八大工学院”之一的东北大学,为何沦落成双一流B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回到2017年,国家教育部宣布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的时候,作为国家985工程大学的东北大学,虽然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名单,但是他与其他36所国家985工程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就是将东北大学没有列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A类名单中,也就是说这次东北大学没能进入国家高校建设的最强方阵,一时间在教育领域引发了较为激烈的争论。

在东北大学落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后,很多人都开始质疑东北大学如今的地位与能力,甚至有人对东北大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攻击。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东北大学在实力方面确实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与当年在全国高校区圈内的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东北大学已然不再是当年能与大连理工、哈工大、吉大等高校抗衡的高校,甚至可以说东北大学已经从与这类高校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那么东北大学到底是如何成为如今的境遇呢?

东北大学落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与国家对高校支持计划的政策规定有着决定性关系,国家可能就是确定了36所A类高校,在39所国家985工程大学中肯定会有所取舍,综合各方面因素,将东北大学排除在外,也属于政策因素,这种因素也是无法干预的。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成为重要因素,我们注意到东北大学所在的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如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都不是很好,与当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很大的变化,可以说东北地区的经济已经没有当年的风采,经济不景气,高校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影响下,东北出现实力下滑也属于正常现象。

地理位置的全方位平衡,综合全国39所国家985工程大学来看,既考虑了学校的实力,也从学校的地理位置分布进行了考虑,从国家985工程大学中的排名来看,东北大学似乎一直处于比较靠后的方阵,而且与东北大学一同落选的2所国家985工程大学都是如此,排名一直处于靠后的方阵,在国家做出决定的时候,肯定会从排名靠后,而且所在省份已经有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的省份中进行取舍,同时也对学校的类型与定位因素融入其中,做出了较为综合性的权衡。

东北大学自身发展规划的失误,我们前面所说的都是客观因素,严格意义上来讲,东北大学在近年来的表现不尽如意,有客观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学校没有制定出比较合适的发展规划,没能融入新时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标准、新要求,也可以说东北大学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上有一定的失误,没能实现创新性发展。

不管东北大学受到多少质疑,但是这所高校的实力还是挺高的,至少在国内高校圈内还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并不是谁都能超越的,我们不能因为这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就开始质疑他的实力,开始将他批评的一无是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客观、不实际的,我们应该给予高校发展更多的包容性。


东爱雨小公


实际这和这些年东北经济发展滞后有很大关系,谁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年中国人口迁徙总体是向经济发达的北、上、广、深、江浙等东部沿海城市流动集中,人才流动也顺应时代潮流,基本也是这样的路线图。

东北的大学这些年基本是吃老本,新冒尖的名牌大学几乎没有,很多名牌大学逐渐沦落二流大学,牌子不响了,名气不大了,现在北京随便一所大学考分可能都不低于600分,而东北很多相当不错的大学分数似乎没那么高。

经济不发达,学校钱就少,员工工资待遇自然要比发达地区差,同样工作谁不愿意找个收入高的大学工作。

另外经济落后自然教学科研投入不如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项目经费都会相对少。

再就是东北的气候真的有点冷,漫长的冬天不好过。

还有东北的政治生态,人文生态不如南方,办事靠关系,提拔靠路子,项目靠门路,这些也会影响人才的长期发展和扎根。

总之,像东北大学这样优秀的大学之所以没有过去那么辉煌,看看秦皇岛分校高价宿舍就能说明很多。


防川观海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原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理工科,原文学专门学校改办为东北大学文法科。校长由王永江兼任,学生480余人。文法科设中国文学系、英文学系、俄文学系、法律学系、政治学系;理工科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土木工学系,机械学系。并成立东北大学筹委会,1923年颁发“东北大学之印”,东北大学宣告成立,王永江为首任校长。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

建国以后的1950年4月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东北大学校长,学生12936人,教师2428人。1952年至1980年先后有清华大学、大连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学校的学科和系,包括电机系、采矿系、冶金系、土木系、建筑系、市政类系(科)、外国语言系、金融系等并入东北大学。

可以说彼时的东北大学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发展也是相当的好,那后来为什么就不行了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东北长期的国有体制,导致东北人的思维比较僵化,政治生态不如南方,办事官僚主义比较严重,没有关系基本一事无成(我在东北待了四年),这导致一些人才不愿意过去,要知道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最看不惯的就是这样一种主义。

2.东北的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尤其是到了冬季,那叫一个冷啊,一般人还真是受不了,而且这个时间一般会持续半年之久,有人会说那屋里有暖气啊,但是你能保证每时每刻都在屋里?

3.东北的经济形式不如南方,南方经济形势好,就业好,工资高,人才发挥潜力的大环境比较好,导致东北的人才大量外流,其实西北也面临这个风险。

4.东北的引才力度不如南方。南方高校的招聘对人才的待遇和人才的发展、基金的获取都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东北方所提供的待遇条件要弱一些。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感觉有用,请点赞支持!您的鼓励,我的动力,谢谢!


丑角侃教育


东大底蕴还是在的,下一轮评估必回A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