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大姜想要畝產上萬斤,整個生長期到底該如何施肥?

董希偉


大姜在我們這裡種植的比較多,畝產萬斤並非難事,但並非僅靠施肥就可以做到的,那是一套綜合性的管理措施。從如何催芽,如何整地,如何播種,多大密度,水分的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等,都得做好,那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導致產量的下降。

如果以上問題你都解決的不錯,那我就只說肥料的施用。

一,基肥

大姜生長期長達半年以上,對緩性,長性,含量齊全肥料的需求有加,所以一定要施足有機肥,如腐熟的豬糞等圈肥,全田撒施,翻入土中,一般來說用6–8方。

溝施餅肥或商品有機肥100公斤,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鋅肥1–2公斤,硼肥0.5–1公斤做種肥。


二,苗肥

當苗高25–30釐米左右,具有1–2個分枝時,可輕追促苗肥,可畝追尿素等氮肥5公斤,或大姜專用肥5公斤,加生根劑類產品隨水衝施。

苗肥可促進大姜葉片的肥厚,增強免疫力,使姜苗生長健壯。

三,促姜肥

此次追肥是在7月的上中旬,當苗高40–50釐米左右時,追施肥料是非常關鍵的一次肥料,可結合小培土進行,起到上控下促的作用,控制地上莖稈的旺長,促進姜塊儘早形成,生長加快。


此次追肥可追施高鉀型硫酸鉀複合肥,一般畝施60–75公斤左右。同時葉面噴施葉面肥,7–10天一次。

四,膨大肥

大姜進入立秋前後,大約在8月10–20號左右,是大姜的形成期,需肥的高峰期,可促進姜塊的膨大。此次追肥可結合大培土追施。

此次追肥以大量元素高鉀複合肥為主,可畝追75–100公斤左右。以後9–10月份,可根據大姜的長勢,追施適量的水溶性肥料,以高鉀型衝施肥為主,15天左右衝施一次。

五,葉面肥

大姜在整個生育期都可追施葉面肥,每7–10天左右噴施一次,結合防治病蟲害的藥進行。如氨基酸類葉面肥,磷酸二氫鉀等。


總之,大姜因根少而短,吸收能力差,而需肥量又多,所以必須重視基肥的施用,多次追肥。但俗話說,收不收在水,收多少在肥,水和肥是大姜高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切不可忽視病蟲害的防治和內澇。


努力就好


生薑種植不能過早,應也不能過晚,應適期種植,要想種植產量高,種植時間也有很大的關聯。若種植太早,地溫低,熱量不足,播後種姜遲遲不能出苗,極易導致爛種或者死苗,種植時間過晚,則出苗遲,從而縮短了生長期,造成減產,所以種植生薑要在低溫穩定在16℃以上時開始種植。想要生薑產量高,施肥可是關鍵,產量高與少,和肥料離不開。


生薑根系不發達,在土壤中分佈淺,吸水吸肥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因此姜田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排能灌都肥沃壤土,有條件的地方最好是行3至4年以上的輪作,如果發生過姜溫病的地塊不可以種姜。選定姜田後,在前一茬作物收穫後把地進行深耕,並細耙1-2遍,在耙地時施入大量腐熟的農家肥,農家肥一定要腐熟,以免未熟的農家肥裡有病菌殘留,後面感染生薑,引發瘟症,然後將地耙細耙平。

第一次追肥

第一次追肥是在幼苗期,此時雖然植株生長量小,需要肥量不多,但幼苗期很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通常與苗高30釐米左右,並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氮素化肥主,一畝地可施硫酸銨20千克左右。

第二次追肥

第二次追肥是生薑的生長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時期,自此以後植株生長加快並大量積累養份,因此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保證姜田高產,立秋前後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又稱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的作用,一畝地施餅肥70-80千克,複合肥30-40千克,硫酸鉀15-20千克。


第三次追肥

當姜苗具有6至8個分支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適時進行第三次追回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於植株長勢較弱或長是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時可以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保證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一畝地施複合肥25至30千克,硫酸鉀10至15千克。對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應酌情量少施或者不施,防止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積累。


像我們重慶這邊一般都是種植埂子姜,又稱手指姜,因外形像手指得名,以食嫩姜為主,這個時候正是上市時間。


如沐春花


大姜畝產上萬斤,在山東這裡產量應該不算高的,主產區像是安丘一帶平均在一萬五左右,他們種姜我不像以前了複合肥一畝地多少斤,有機肥一畝地多少斤,投入太大利用率低,成本高,現在產量高的基本都用滴管,水溶肥。滴灌帶用幾分錢一米的,水溶肥看著貴,用起來方便,速效利用率高,配方多樣,植物生長所需的所有元素都能加上,不用擔心缺素症,如果自己會配的話,買水溶肥原料自己配就更省錢了,平衡肥高氮高鉀隨配隨用,前期高氮後期高鉀,一畝地一千八百塊錢的化肥出一萬五千斤姜沒問題,如果你們需要配方我可以免費提供。


藍焰61570125771


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其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應施足基肥以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要求。

(1)施肥時期

前面有關部分已經介紹了生薑不同生長時期的吸肥特點,因此在栽培管理上,需按照生薑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施肥,才可收到良好的施肥效果。據趙德婉等試驗,施肥時期對產量有較大的影響(表22),在肥料種類和數量都相同的情況下,施肥時期不同,其產量有明顯的差異。按照生薑需肥特性進行分次追肥,比播種時集中1次施肥的效果好得多,產量也高,每667米2產量為3214.8千克,比對照增產8.7%。其單株產量也最高,單株根莖鮮重525克。在土質較瘠薄及低肥水條件下,分期追肥的增產效果更為明顯。據萊蕪良種場1982年試驗,分期追肥比對照增產24.9%。從表22中可看出,追施轉折肥對豐產十分重要,若不施轉折肥則產量降低。

表22 施肥時期對生薑產量的影響

北方各生薑產區,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多進行3次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期,此時雖然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通常於苗高30釐米左右,並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每667米2可施用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千克左右。若播期較早,苗期較長,可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每次施肥數量同上。

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後,此時是生薑生長的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時期,自此以後,植株生長加快,並大量積累養分形成產品器官,因此,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確保姜田高產,於立秋前後,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一般都將豆餅肥或肥效較持久的農家肥與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每667米2用細碎餅肥70~80千克、腐熟雞糞3~4米3、複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如無餅肥,亦可施用腐熟的優質廄肥3000~4000千克,在姜苗北側距植株基部大約15釐米處開1條施肥溝,將肥料撒入溝中並與土壤混勻,然後覆土封溝即可。

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適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於植株長勢較弱或長勢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期可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保證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每667米2施複合肥25~30千克,或硫酸銨25~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對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則應酌情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積累。

南方各生薑產區雨水充沛,為防養分滲漏和流失,多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分期多次追肥。如安徽銅陵生薑產區,在姜苗高8~10釐米時追施第一次肥即提苗肥,每667米2施硫酸銨10~15千克,或人畜糞1000千克;第二次追肥即壯苗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40千克左右;6月下旬,第三次追肥即“催子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120千克、灰糞4000千克,施後用湖草或牛欄糞覆蓋,以保持土壤溼潤;第四次、第五次追肥即壯姜肥,分別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追施,其作用是促進根莖迅速膨大。也有一些生薑產區,在苗高15釐米左右時開始追肥,此後每隔20天左右追1次肥,共追施3~4次,通常每667米2施人畜糞尿5000千克左右。湖南有的農戶,在姜苗缺肥發黃時,用氮素化肥和腐熟人糞尿對水澆施。採用這種追肥方法,應注意肥料濃度不可過大,不可澆在葉片上,以防止燒傷根系和姜葉。

(2)施肥種類

生薑需要完全肥,因此施肥時應按生薑吸收氮、磷、鉀、鈣、鎂等的比例,合理施用各種肥料,才能使生薑獲得全面的營養,防止偏施某種肥料或缺少某種肥料而造成營養失調。如若偏施氮肥,其結果不僅造成氮素養分的流失,而且會使氮、磷、鉀等各種養分比例失調,往往會導致植株徒長,抗病力減弱,產量和品質下降等不良後果。據徐坤等試驗研究,生薑對氮(N)、磷(P2O5)、鉀(K2O)的吸收比例約為4∶1∶5。在生產中,追肥的肥料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進行適當調整。以收穫嫩姜為主的,可適當多施一點氮肥,促使根莖鮮肥細嫩,纖維少,辛辣味淡,適於菜食或加工。以收穫老薑為主的,應在適量追施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鉀肥,使根莖辛香味濃,適於做調料或製成姜幹。

施肥種類不僅影響生薑的產量,對生薑品質亦有明顯的影響。如山東萊蕪生薑產區,群眾喜用餅肥作基肥和追肥,或用餅肥加炕土,或用黑豆煮熟以後拌草木灰施入姜溝作基肥,其養分全面而肥效持久,尤其可向土壤中補充較多的鉀肥,對改善生薑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從表23可以看出,施用餅肥的根莖,其揮發油、維生素C、可溶性糖及纖維素的含量均有明顯提高。而單純施用碳酸氫銨的產品,其營養品質則明顯下降。

表23 施肥種類對生薑品質的影響

(3)施肥水平生薑屬耐肥作物,要求營養豐富而又全面,無論哪一種肥料不足,都會對其生長髮育和產量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徐坤等(2003)採用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表24),研究了高肥水條件下,生薑產量與氮、磷、鉀肥用量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圖14),氮(N)、磷(P2O5)、鉀(K2O)每667米2的用量分別在55.3千克、28.7千克、72千克範圍內,生薑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過該施肥量後,則產量降低。通過計算機運算得出,在綜合施肥條件下,667米2生薑產量達4000千克以上的氮(N)、磷(P2O5)、鉀(K2O)施用量分別為43.8~56.5千克、23~31.2千克、56.5~81.9千克。這一結果顯示,當某種元素較缺乏時,會成為產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在增施該元素後,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但施肥量要適宜,不可過量。因為施肥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施肥量超過一定水平,反而會使產量下降,其產量明顯低於中水平處理。這是因為施肥過多,土壤溶液中離子濃度太高,致使根系吸水困難,同時還會影響根系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導致營養比例失調,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增產效果。

表24 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編碼表

圖14 氮、磷、鉀肥用量與生薑產量的關係

(4)追施鋅肥和硼肥

在生薑生長期間,除了需要大量元素以外,在缺鋅和缺硼的土壤上,應適當增施鋅、硼等微量元素,這對提高根莖產量有明顯效果。據王曉雲(1990)試驗,增施鋅肥和增施鋅肥加硼肥,對生薑莖葉生長和根莖生長,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生長後期,對促進根莖膨大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每667米2施2千克硫酸鋅,比不施鋅肥的對照田增產23.9%;每667米2施硫酸鋅2千克加硼砂1千克,比對照田增產38.9%(表25)。

表25 施鋅、硼微肥對剩姜產量的影響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施用。在缺鋅姜田作基肥時,一般每667米2用1~2千克硫酸鋅,與細土或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時施在播種溝內與土混勻即可。如作葉面噴施,其施用範圍為0.05%~0.3%,以0.1%較為適宜,可分別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共噴3次,效果較好。在缺硼地塊施硼作基肥時,每667米2可用硼砂0.5~1千克,與有機肥或細土拌勻,施入播種溝中,與土均勻混合。硼肥作基肥有效期一般為2~3年。葉面噴施硼肥常用濃度為0.05%~0.1%,即每667米2用50~70升硼砂溶液,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初期或中期噴施。施用硼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以免施用過多造成毒害。







T龍行天下T


大姜也就是我們說的生薑,生薑主要用於佐料,含有維豐富的生素類和礦物質類,辛辣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生薑湯等對感冒也有預防效果。生薑屬於喜肥作物,也屬於耐肥作物,那麼生薑要想高產,整個生長期該如何施肥呢?

基肥

生薑的基肥以腐熟的堆肥為主,以複合肥為輔。畝施堆肥3000~4000㎏,純硫基平衡型複合肥50㎏,硫酸鉀1~2公㎏,硼砂1㎏。

追肥

有些農戶在拆姜棚的時候會進行一次追肥,一直到收穫期就不再追肥,這是不合理的,生薑想要達到高產,需要最起碼三次的追肥。

  1. 第一次追肥:為了促進地上莖葉生長,苗長到30公分高度、發兩個分叉的時候,進行第一次追肥,以氮肥為主,尿素或者磷酸二銨均可以,施用量為如果是尿素,畝施4㎏;如果是磷酸二銨,量可以大一些,畝施20㎏磷酸二銨。

  2. 第二次追肥:施肥時期在立秋左右,是生薑需肥的一個關鍵時期,此時大姜已經從地上的營養生長變為地下的生殖生長,結合拆姜棚一起進行,主要適用腐熟的餅肥和高鉀肥配合施用。施用量畝施腐熟餅肥70㎏左右,高鉀肥50㎏左右。

  3. 第三次追肥:為了防治後期的早衰,在9月上旬可進行第三次追肥,以高鉀肥為主,建議畝施高鉀肥20~25㎏。

做好基肥和三次追肥,在綜合做好各期的田間管理,大姜各個時期的養分都得到了充足的供應,那麼取得高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以上就是大姜取得高產的施肥方案,你種大姜是如何施肥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如有任何疑問,請關注頭條號【新農鳴】給我發私信。


新農鳴


吃生薑可以驅走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大家是眾所周知的,生薑在幼苗期的生長時間較長,其最主要是還是要抓住以下幾點!

1、土地的選擇

生薑生長期長,產量高,因此需要大量的肥料,由於根系不發達,根的數量少,分佈淺,需要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30~40釐米。同時,我們必須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來耕種,努力使土壤變白風化,造成有利於根系生長的疏鬆肥沃的環境。深度轉彎後,汽車被打開,一般寬約100釐米。為了及時消除姜田漬水,廂溝深度應在70到80釐米之間。

將姜地整平後,築溝,將姜種在溝中,土壤用於作培土。因為土培土高,根莖會長出脂肪,產量高。一般來說,姜埂築髙33~40釐米,溝底寬10~13釐米,底寬30~35釐米,面寬15~20釐米,刺壁陡峭,一面傾斜,姜埂應該被壓實,以便田間操作和避免雨水沖塌。

2、施肥

生薑生長期長,需要大量肥料,生薑生長過程中,根莖逐漸增大,需要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鈣、鎂等各種礦物質養分。因此,生薑想要高產,除了使用足量的基肥,還需要進行分階段追肥,以滿足生薑生長的養分需求。

(1)施肥時間

不論採用何種栽培方式,生薑有兩個較大的側枝時,側枝與主莖(即三枝)的高度相似,經過這一時期,上面的地面和地下的根莖都進入了一個生長旺盛的時期。主要性能是提高生長速度。一方面出現了大量的枝幹,葉的數量也相應增加。另一方面,地下根莖也迅速擴大,大量養分累積形成產品器官,對肥料水的需求較大。

為保證生薑的高產,應增肥。此時施肥稱為“三叉肥”或“轉折肥”,這種增肥對促進發棵和根狀莖的生長有重要作用。根據不同的栽培方法,從7月初到8月初,施肥時間一般是適當的。只要姜達到三個階段的標準,就應該施肥。一般來說,天棚比小拱棚早,小拱棚比地下室早,地下室比外露的地面早,施肥前去除姜遮蔭草。

(2)施肥方法

在這一時期,化肥的數量應該是大量的,加上土壤的種植,再加上使用有機肥料和更持久的肥料和速效肥料,或者使用有機無機複合肥料,每667平方米施用優質有機肥等有機肥)80至120公斤,高氮高鉀優質複合肥100至120公斤;或25%(12-4-9)有機無機複合肥160至200公斤。

按照“先小後大”的順序,即七月五日至二十日追施總量的1/3,然後再進行一次培土;在秋初前五至十五日,然後追肥剩下的2/3,並進行一次培土,此時追肥施用有機肥,既能改善土壤,又能保證生薑在生長後期不脫肥。

(3)足夠的追肥

為了促進生薑發棵和根莖的擴張,秋季應該是“大追肥”。施肥標準為:腐雞糞3000公斤,餅肥70-80公斤,每畝硫酸銨20公斤(蛋糕肥可由熟熟的黑豆或大豆75公斤代替,而硫酸銨可以用尿素代替)。對於被追肥的“二銨”和尿素的地塊,雞糞可以補充灌溉水。在姜苗有6個以上的分枝時,再進行一次育肥,硫酸銨(或尿素)施於20公斤,硫酸鉀為10公斤,以防止過早衰變。

3、看天氣澆水

當生薑有大量的分枝和根莖時,所需的水量顯著增加。為了滿足這一時期的水分需求,水應根據天氣條件及時供應,然而如果澆水過多或過多,也會導致腐爛的根、莖和葉過早老化。因此,一般每隔4至6天澆水一次(種植在果樹下的姜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少澆水或不澆水),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原則。

4、及時除草

姜的幼苗期在高溫雨季,雜草叢生,長期水肥條件好,雜草叢生現象也很強烈,如果除草不及時,草和姜苗爭奪肥料、水和陽光,姜苗容易發育不良。因此,有必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防止雜草引起的姜苗植株早衰。

5、適時培土

生薑的根生長需要黑暗和潮溼的條件,為了防止根莖擴大和露出地面,必須及時進行土壤栽培。初秋,將第一次土壤栽培與除草、“大追肥”相結合,將溝后土置於植物基部,溝槽變成山脊;後再配合澆水進行第二、三次土壤栽培。兩次土壤栽培的時間間隔為10至15天,每次土壤為5至6釐米,山脊表面厚度逐漸擴大,為根莖的生長創造適宜的條件。

6、葉噴肥

在生薑生長的中後期,可利用肥料、菜肥、尿素水溶液進行葉面噴灑,延長葉的光合作用時間,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植物生長髮育,防止葉早衰。尤其是生薑幼苗生長不良(包括弱苗和黃黃的姜苗),可提前施用葉面噴施肥料,可增加噴灑肥料的次數。

7、輕提種姜

根據市場情況,生薑可以在長期收穫種姜出售(又稱“扒老薑”)的過程中進行採收出售。方法是沿播種方向打開土層,露出生薑,用左手按住生薑幼苗的莖,用右手輕輕舉起生薑。把它和植物分開。注意,不能搖動生薑幼苗,以防止根過早衰老,取出種姜後要及時封溝,對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種姜,以免造成早衰。

8、扣棚保護

為確保生薑的生產,應在初霜前進行屈曲植物,以延長其生長時間(根據相關的專家研究和實際經驗),生薑的收穫期每推遲一天,每畝可增加約50公斤)。拱棚的溫度在白天控制在25°c~28°c,夜間控制在15°c~18°c。一般不用水,而是要注意風害,防止有害氣體的破壞。這樣,生薑的生長期可以延長約20天。


家在農村波波


生薑生長週期長,所以在施肥時要比種小麥肥足些,它吃肥,要合理施肥,種之前施每畝50公斤的氮磷鉀複合肥,再加之有機肥,或農家肥,且忌若農家肥沒有發酵好,是不能上的,因為生薑怕細菌感染,若感染它會發溫,造成大量死亡,所以底肥可施有機肥每畝30一50公斤,等生薑發達生出後,再施控釋肥每畝15一2O公斤,多元複合肥每畝30公斤,若發現生薑葉莖瘦黃,再施葉面肥或施少許尿素。這樣每畝高產豐收可望。


用戶修改為203楊永蘭


你好,我是晴格格,姜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料,下面就讓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在人們的生活中,姜是很重要的調理,在種植大姜的時候應該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忌多施氮素化肥。施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長短效化肥配合使用。基肥通常佔總施肥量的40%,大姜播種以前,每畝可以用進口複合肥15千克加鈣鎂磷肥50 千克作深層基肥的施用。大姜播種以後用優質土雜肥、幹牛糞或者蘑菇土蓋種效果比較好。有條件的農民可以在播種以後覆蓋稻草,達到保溼潤、防雜草、保生長的目的。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追肥上做到少量多次,氮磷鉀配合使用。大姜的苗期以淡肥為主,大姜膨大期施肥,在大姜迅速膨大的中後期可以適當增加施肥量。大姜的根莖在幼苗期吸收氮、磷、鉀較少,旺盛生長期對磷的吸收量緩慢增加,對氮、鉀的需求量猛增,特別是在旺盛生長期的前期需鉀量比較多,氮肥燒一些;在旺盛生長期的中後期吸氮多於鉀,吸收鉀多 於磷。所以要根據大姜的需肥規律進行配方施肥,適時追施氮肥有助於增產。

大姜的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基肥分有機肥、餅肥和化肥。有機肥在播種前結合整地撒施,通常每畝施優質腐熟雞糞5-8方,施後旋耕;餅肥、化肥集中溝施,即在播種前將粉碎的餅肥和化肥集中施入播 種溝中,通常每畝施餅肥75-100千克,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或者尿素、過磷酸鈣、硫酸鉀各25千克。

除施足基肥外,通常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追“壯苗肥”:幼苗期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生長期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通常在苗高30釐米左右,具有1-2個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這次追 肥以氮肥為主,每畝可以施硫酸銨或者磷酸二銨20千克。若播期過早,苗期較長,可以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施肥數量同上。

第二次追“轉折肥”:在立秋前後,此時是大姜生長的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期,自此以後,植株生長加快,並大量積累養分形成產品器官。因此,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確保大姜高產,在立秋前後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這次追肥對促進大姜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通常將餅肥或者肥效持久的農家肥與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每畝用粉碎的餅肥70-80千克,腐熟的雞糞3-4方 ,複合肥50-100千克或者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在姜苗的一側距植株基部15釐米處開一條施肥溝,將肥料撒入溝中、並與土壤混勻,然後覆土封溝、培土,然後澆透水。

第三次追“壯姜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以根據植株長勢進行第三次追肥,稱“壯姜肥”。對於長勢弱或者長勢一般的姜地和土壤肥力低的姜地,這個時候可以追施速效化肥,特別是鉀肥和氮肥,以保證大姜根莖所需的養分。通常每畝施複合肥25-30千克或者硫酸銨、硫酸鉀各2.5千克。對土壤肥力高,大姜生長旺盛的姜地,就應該少施或者不施氮肥,防止大姜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累積。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以作基肥或者根外追肥。在缺鋅缺硼姜地作基肥的時候,通常每畝施用1-2千克硫酸鋅、硼砂0.5-1千克,和細土或者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的時候施在播種溝裡和土混勻。如果作追肥和葉面噴施,可以用 0.05%-0.1%硼砂每畝50-70升,分別在大姜的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3次。

以上就是大姜生長期施肥的方法了,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吧!祝大家種植的大姜都能夠結出大個的姜來!


晴格格在東北


生薑是喜肥的作物,除了底肥要用腐熟的農家肥和複合肥之外,在整個生育期還要不要進行追肥,為了高產肯定是需要的,有農戶只是在拆遮陽棚的時候追一次肥,就等著收穫了,這樣的是不對的。正確來講,生薑整個生育期需要三次追肥,第一次追肥是在苗長到30公分高,發了兩個分叉兒的時候進行追肥,可以使用尿素、複合肥、衝施肥,主要是促進營養生長,第二次在立秋的前後,主要是結合拆姜棚進行,一畝地追施腐熟的餅肥,高鉀的碳補飽複合肥,這次追肥很重要,也是地上生長開始轉向地下生長的關鍵時期,第三次追肥是在9月的上旬進行,一畝地可以使用高鉀複合肥,這次追肥主要是為了防止早衰。希望做好這三次追肥,取得一個高產量,賣上一個好價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