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一直以来,司马光在人们心中都是“神童”的形象。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正是在他七岁的时候,司马光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砸缸救人为世人所知。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司马光画像

但司马光的成就可远不止于此。他的一生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官至宰相,司马光为北宋朝廷辛劳一生,死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师、温国公。并配享太庙。尽享身后哀荣。除了在仕途大放异彩之外,在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的15年间,司马光还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宏伟的著作涵盖了自西周直到后周1362年的历史,总计十六朝,300余万字。是一部不朽的著作。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资治通鉴》局部

司马光能够有如此成就,与他的幼年经历是分不开的。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北宋天禧三年),其父乃是光山县令。这样的家庭出身给了他相比于普通家庭孩子更为优越的环境。他的父亲十分注重司马光的培养。小小年纪就开始引导他读书识字,而司马光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早早的就表现出了“神童”的特质。七岁时便能够背诵《左氏春秋》。可谓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天才少年。如此一来,司马光的身边便多了许多的玩伴,他们的父母皆希望自己的儿子“近朱者赤”,能够像司马光一样聪慧。

一天,就在一群孩子在司马光家中的后院玩耍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竟跳入了装满水的水缸之中。因为孩子太小,水缸中的水足以将他淹没。一时间水花四起,形势非常危机。倘若这时去叫大人来救,那么很有可能来不及,几个孩子看着在水缸中挣扎的玩伴急得哭了出来,但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有司马光还保持着冷静。他冷静的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想到既然我不能将他拉出来,那么为何不能将水放掉呢?于是司马光拿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一下子将水缸砸出一个大窟窿。水流了出来,缸中的水位降了下来,小孩得救了。事后,这个孩子的父母为了答谢司马光的救命之恩,曾登门道谢,并给司马光家送来金银财宝。但都被其父婉拒了。

这就是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小学课本就将其收录其中。其实这个故事最初是见于《宋史》之上的,之后民间才开始出现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各类作品,他也因此成为了“神童”的代表人物。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长大后的司马光仍旧堪称“人杰”,无论在仕途还是文学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流传千古的风云人物。

然而世人不知的是,这位被司马光救下来的孩子后来也是大有成就。他就是上官尚光,上官尚光出自当时的一个大户人家,虽然正史中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但通过上官家的《族谱》还是能够一窥他当年的精彩人生。

据《族谱》记载,上官尚光在长大之后也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后步入了仕途。后来还曾官至宰相,但这个官位他并没能做得长久,因为朝廷上复杂的权力斗争,一向不好名利的上官尚光最终决定辞官回乡,当了一位普通的教书先生,从此开始教化一方百姓。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对于司马光砸缸救人一事情,上官家《族谱》中也有记载。为了表示自己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后来上官尚光移居城西龙堤南坡时,还专门修建了一座亭子,并取名为“感恩亭”,以此来感谢司马光救命之恩。由此可见,上官尚光也是一位正直的人,并且知道感恩。他虽然没有像司马光一样在北宋政坛大放异彩,但能够回乡教化一方百姓,也算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了。

世人皆知司马光砸缸,却不知救出小孩是谁?怪不得老师不说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流传千年,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故事中的两人后来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不禁让人啧啧称奇。后来有人为了纪念这位知恩图报的上官尚光,还将他曾经居住的龙堤南坡,更名为上官坡或尚光岗。那么既然上官尚光可以被当作知恩图报的典范,为什么老师没能在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时一同将他的故事讲出呢?这很可能是由于他的故事并未见诸于正史的原因,本着尊重史书的原则,有着引导责任的老师也就无法讲出他的故事了。

《宋史》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