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秦川水泥厂 | 图源网络

铜川市是陕西省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煤炭建材工业基地,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历史上的铜川工业

铜川市原名同官县,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秦符坚设立铜官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设立铜官县。后周建武帝建统四年(公元528年)改铜官县为同官县。直到1946年,国民政府改同官县为铜川县,以区别与潼关的语音混淆。

建国后,因煤炭生产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1958年4月5日设立地级铜川市。成立了铜川矿务局。为陕西省第二个省辖市。铜川市的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了以煤炭、建材为主的新的工业城市。铜川的能源、建材、原材料工业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铜川市矿产资源丰富,厂矿林立为陕西省工业重镇之一,煤炭质量上品,行销全国。陶瓷悠久,名垂青史。铜矿、铁矿、石油、油母页岩、石灰石、第四纪黄土藏量丰富。以横贯东西的石灰岩大背斜划分为南北区煤田,属石炭二迭纪煤,均已开采。另有焦平煤田,属侏罗纪长焰煤。陶土为石炭二迭纪鸽子青色和红黄色页岩风化而成,能制陶瓷、耐火材料等;奥陶纪石灰岩、石炭二迭纪砂岩、白垩土、铜矿、铁矿本地均有储藏。铁矿在上店、南寺、雷家沟、虎头山一带;铜矿在立地坡盆景峪一带有黄铜矿露头;县北金牛庄、南沟一带有石油、油母页岩等。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煤矿 |

一、煤炭业:

  1. 同官煤矿:为陕西省政府与陇海铁路局合办。全称为“陕西省政府陇海铁路局同官煤矿理事会同官矿厂”。这是官办的主要煤矿。另外还有许多私人煤矿。

  2. 新民煤矿:在十里铺,资本5万元;

  3. 同泰煤矿,在王石凹,资本10万元;

  4. 协建煤矿,在韩古庄,资本50万元;

  5. 中兴煤矿,在武家河,资本50万元;

  6. 华阳煤矿,在张家沟,资本5万元;

  7. 华胜煤矿,在椿树沟,资本3.6万元;

  8. 同成煤矿,在十里铺,资本3.8万元;

  9. 同心煤矿,在庙底沟,

  10. 同兴煤矿,在杨树沟,资本50万元;

  11. 同善煤矿,在新村沟,资本20万元;

  12. 新话煤矿,在碾道沟,资本15万元;

  13. 兴国煤矿,在孙家坳,资本4万元;

  14. 利群煤矿,在十里铺,资本16万元;

  15. 合众煤矿。在川口沟,资本5万元;

另外,还有同兴华记煤矿,在庙背后;华义煤矿,在华山顶;振兴煤矿,在椿树沟;民益煤矿,在碳窠沟;同发煤矿,在石家沟;新兴煤矿,在碳窠沟;复兴煤矿,在立地坡;天兴煤矿,在康家沟;同和煤矿,在永受村;新盛煤矿,在豁险沟;民兴煤矿,在桐树沟;久兴煤矿,在史家沟;煤炭丰富,煤矿便地,人工开采,畜力运输,供应陕西和全国,煤碳成了铜川的第一大优势产业。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陈炉镇瓷业 |

二、陶瓷业

铜川陶瓷特别是黄堡镇的瓷器宋代早已驰名,为鼎盛时期。文物鉴赏家称为宋器。精美绝伦,遭金、元兵燹,后传到立地坡、上店、陈炉、顺河村等地。今惟有陈陆粗瓷仍有生产,供应民间生活用物,抗战时期,黄堡镇新式瓷厂设立,生产陶瓷、耐火材料、隔电器材料等。

据宋熙宁时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碑》记载:“晋永和中,有寿人柏林,传居民陶术,为其始也。”黄堡镇南北十里漆河,皆其陶冶之地,谓之“十里窑场”生产瓷器。宋器式样雅朴,刻画工巧,釉色精美,上列冰纹,“虽欧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亦拂能相匹也!”为中外人士收藏之佳品。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有识之士,民族工业者,来到黄堡,投资办厂,生产陶瓷。

  1. 建新实业公司瓷器厂: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山西人薛鸿林来黄堡镇投资办厂,资本10万元,后发展成今天的铜川市建筑陶瓷厂。

  2. 新新实业公司瓷器厂: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河北磁县人王振家来黄堡镇小河那村兴办瓷器厂。

  3. 立地坡瓷业:该镇橡树岭有瓷民数十户,从业瓷器。历经明朝天顺、成化、至清朝康熙、乾隆时期,著名的窑炉有光朗、坚朗、长盛、光明、坚刚等窑,曾为明秦王朱樉府烧造过琉璃瓦。

  4. 城关镇河东坡瓷窑:光绪十四年,知县徐锡献试烧未成;二十五年知县黄肇宏试烧未成;二十七年,同官大饥,江西潘民表携款来同官赈济,集股开办青瓷窑,取碨子河瓷土烧制,二十八年派同官人赵志清赴江西景德镇考察学习,雇工十余名初试于西安东门内岳庙内,三十年移到同官县城制作,每窑出色品种陪餐具数十桌,进呈慈禧太后,得到优奖。

  5. 上店瓷业:制作粗糙,创废未考。

  6. 顺河瓷业:记载不详。

  7. 陈炉瓷业:有居民八百户,瓷业兴旺,“炉山不夜”为同官八景之一,瓷业分为碗窑、瓮窑、黑窑、小货窑,四行不乱。碗窑以上街、嘴头、马家窠、窑院、永受村为主;瓮窑以水泉头、坡子为主;黑窑以任家湾、桥南为主;小货窑以宋家崖为主。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秦岭水泥 |

三、水泥业:

民国二十八年(1929年)陕西省企业公司派郭琢如来同官黄堡镇开办水泥厂,资本35万元。以火车头为动力,月产八百桶水泥,每桶162公斤,销往西安、河南等地。

四、铁工业:

民国二十九年(1930年)经济部委托第二战区经济建设委员会派李兴杰携资10万元,来同官黄堡镇开办铁工厂,生产织布机、纺纱机等。

五、造纸业:

民国二十九年第二战区经济委员会派李兴杰携姿26万元,来同官黄堡镇开办造纸厂。月产600刀纸。

六、纺织业:

民国三十年,陕西省三原工业职业学校与同官县政府募捐股金集资10万元,在城关开办纺织厂。月产洋布150丈。

七、石油业:

  1. 宣统三年(1911年)中美订立合同,派刘治洲为经理,在同官县金牛庄一带开采石油,日产1560斤,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歇业。

  2. 人造石油厂,1958年,中央、省石油部门在铜川淌泥河建设人造石油厂,试验用油母页岩干馏生产石油,试验成功,1958年7月,人造石油厂投产,年产原油100吨。铜川油母页岩储藏量为4.9亿吨,含油率为8%。

  3. 1958年,石油部第三普查大队在金牛庄废油井附近重新钻探打井,未发现石油而停。1969年长庆油田在庙湾、伍房川、四郎庙一带钻探打井27口,面积16平方公里,合资开采。1986年3月市政府将市炼油厂改为石油开发公司,在庙湾采油,后因油量低、成本高而歇业。

八、铁路: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省政府与陇海铁路局合资开发同官煤矿,第二年五月成立了咸铜铁路工程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十一月火车通到耀县,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全线通车对外营业。同时,用一台火车头为动力,在三里洞发电,供办公和井下照明用电。

建国后的铜川工业

1949年2月20日同官县解放,同月同官煤矿军管会成立。4月28日,耀县解放。7月7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同官县更名为铜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铜川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翻身解放的煤矿工人焕发出了冲天的干劲,以火热的激情投入新的社会主义建设。1955年11月1日铜川矿务局成立,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消铜川县建制,设立省辖铜川市。1961年9月1日,国务院决定,铜川市由省辖市改为县级市,恢复富平、耀县建制,均归渭南地区管理。1966年8月1日,又恢复铜川市为省辖市。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装备制造业 | 图源网络

一、煤炭工业:

以铜川矿务局为首的煤炭工业建设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铜川采煤始于唐兴于宋,三十年代以后开始半机械化开采,发展缓慢。建国后,经过普查,煤田面积522平方公里,形成了铜川、焦平两大煤田,基本上由铜川矿务局、崔家沟煤矿开采。

  1. 三里洞立井:1954年8月1日建设,1957年7月1日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60 万吨;

  2. 李家塔立井:1954年1月至1956年12月建设,后扩建为年产60万吨的矿井;

  3. 史家河立井:1954年9月至1956年6月改建,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矿井;

  4. 王家河一号井:1955年8月至1958年9月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

  5. 桃园平峒:1956年5月至1959年9月建设,年生产能力90万吨;

  6. 王石凹立井:“二五”计划重点工程,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年生产能力120万吨;

  7. 金华山立井:1958年至1963年11月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

  8. 徐家沟立井:1958年9月至1966年3月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

  9. 鸭口立井:1958年12月至1966年12月建设,年生产能力60万吨;

  10. 东坡斜井:1958年至1970年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

  11. 东背塔平峒:1966年12月至1969年5月建设,年生产能力45万吨;

  12. 下石节平峒:1970年4月至1980年2月建设,年生产能力120万吨;

  13. 陈家山平峒:1970年4月开建,1981年12月建成,年生产能力150万吨;

  14. 焦平露天:

  15. 崔家沟煤矿:属省司法厅劳改局管理,1958年开建,1979年建成,年生产能力150万吨;

二、水泥工业

  1.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1956年5月开工,1959年11月建成,年生产能力70万吨;

  2. 铜川市水泥厂:1965年8月在原秦川水泥厂的基础上改造建设的,1970 年8月投产,年生产能力14万吨;

  3. 新川水泥厂:1966年建成,年生产能力20万吨;

  4. 铁一局水泥厂:在黄堡镇李家沟,年产能力5万吨;

  5. 兰州军区水泥厂:在后洞,1972年11月建成,年产能力5万吨;

  6. 东风建材厂:1970年由建材社、市石料社合并而成,年产能力10万吨;

  7. 新耀水泥厂:

  8. 耀县红旗水泥厂:

  9. 矿务局华峰水泥厂:在王家河沟,年产能力10万吨;

  10.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华山水泥厂:在王家贬,年产能力20万吨;

三、陶瓷工业:

  1. 铜川市建筑陶瓷厂:在黄堡镇,由解放前建新实业公司瓷器厂改造而来,1970年,分为建筑陶瓷厂、电瓷厂。年产陶管一万吨,墙地砖7万平方米;

  2. 铜川市庄里陶瓷厂:陕西省轻工厅1959年在铜川市黄堡镇筹建,后搬迁到富平县庄里镇,1965年下放铜川市管理。年生产日用陶瓷900万件;

  3. 铜川市陈炉陶瓷厂:1955年下半年私营工商业者改造合营而成的集体企业,生产日用陶瓷;

  4. 铜川市陶瓷缸厂:1968年设计,1972年在原黄堡镇庄里陶瓷厂的地址上开工建设,1978年建成投产;

  5. 耀州陶瓷厂;在王家贬村,采用湖南醴陵工艺,烧制日用陶瓷;

  6. 矿务局工程处艺术陶瓷厂:仿制耀州窑工艺瓷;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矿业场景之一 | 图源网络

四、冶金工业:

  1. 铜川市铝厂:1966年10月开始建设,设计能力2000吨,1979年超过设计能力,后陆续改建扩建,形成年产5万吨的能力。2000年以后,列入国家国债环保节能项目,原北关的老厂改造成年产7万吨,在耀县董家河镇建设新厂,年产8万吨铝锭,又扩建年产8万吨的生产线一条,最终形成年产23万吨铝锭。同时,又建设一座装机1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一座。是铜川市的骨干企业。也是陕西省唯一的一座铝冶炼企业。

  2. 西北耐火材料厂:原属省冶金厅管理,现下放铜川市管理。1966年7月开工,1976年3月一期竣工,固定资产原值4500万元;其生产的电熔刚玉砂荣获国家发明奖。

  3. 铜川市耐火材料厂:原属省重工业厅管理,后下放铜川市管理,1952年建厂,1953年投产,年产一万吨耐火材料;

  4. 铜川市钢铁厂:1958年大炼钢铁时建设的,后一直生产不断。年产一万吨生铁;

五、机电制造业:

  1. 铜川市变压器厂:1956年公私合营成的机械修造厂,后经过多次改造,生产11万伏的低压变压器定点厂,现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的大企业;

  2. 陕西省东风机械厂,省国防工办管理,现下放铜川市管理。1965年由西北金属结构厂105车间从西安搬迁到铜川市王家河,军工企业。主要生产民品小轿车后桥,占全国70%的市场。

  3. 铜川矿务局机电修配厂:在老市区红旗街,1957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配件制造2217吨,设备制造1026吨;

  4.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厂:在大同桥,1956年开始建设,生产卡箍式揉性接头年产23000件;

  5. 陕西跃进机械厂:在何家坊,1965年2月开始建设,1983年搬到渭南地区;

  6. 国营新源机械厂:在纸房镇,1965年2月开始建设,1966年2月投产。生产各种频率的发射机,后生产黑白电视机,1984年搬到咸阳市。生产如意牌电视机。

  7. 国营北川机械厂:在雷家沟,1965年5月开始建设,1970年8月投产,生产石英震荡器,晶体谐振器,1986年搬到咸阳市;

  8. 铜川电厂:在三里洞,铜官煤矿第一煤矿1954年在现供电局院子内采用锅炉蒸汽发电,供电绞车、电钻用电。后关中电网110千伏接通后,电场拆除。

六、轻工、纺织业:

  1. 铜川市纺织厂:在黄堡镇,1980年由原铜川市陶瓷缸厂改造而建成的,装有680台织布机,一万纱锭的纺织机,还有年产1800万平方米的针刺地毯生产线一条。为大型企业。

  2. 铜川市灯泡厂:在黄堡镇,1970年建设,当年投产。年生产960万只灯泡;

  3. 铜川市染织厂:在黄堡镇,由原来的铜川市农机修造厂改造而来的,年生产68万米的花色布;

  4. 铜川市色织布厂:在王家河,织劳动布;

  5. 铜川市服装厂:在大同桥,服装品种繁多,部分出口;

  6. 铜川市鞋厂:在大同桥,各种布鞋,皮鞋;

  7. 铜川市丝绸厂:在大同沟;

  8. 铜川市纸袋厂,在光明巷,水泥包装袋;

  9. 铜川市塑料制品厂,在王家河,生产各种塑料凉鞋和各种塑料日用品;

七、制药、化工业:

  1. 铜川市制药厂:在北关,生产扑热息痛;

  2. 铜川市电石厂:在黄堡镇,乙炔电石;

  3. 铜川市日用化工厂:在灰堆坡;

  4. 铜川市化工厂:在王家河,生产硫酸铝,骨粉、骨胶等;

  5. 铜川市第二化工厂:在王家河,生产木糖吹醇;

  6. 铜川矿务局153厂:在广阳镇,生产火工产品,雷管,炸药等;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铜川南站 | 图源网络

八、铁路:

建国后。咸铜线由五里铺延长到东坡,为矿区运煤专线;还给市水泥厂、铝厂、王家河煤矿修了专线;

梅七线:1963年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设计,1973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到焦平前河站。1974年8月30日对外营业,1984年1月1日正式移交西安铁路局。

最近几年来工业建设新成就

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铜川市的工业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有的发展壮大,有的被淘汰,有的新兴产业也发展起来了。由于全国经济的大发展,需求增加很快,能源紧张,原材料紧张,煤炭价格提高,水泥、铝锭也相应有了增加,刺激了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铜川工业飞速进步,进入了快车道,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持续、快速、稳步、不断前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5523”工程,实现铜川工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人民正在朝气蓬勃奋力拼搏,用自己的双手铸造铜川市辉煌灿烂的美好前景。其主要项目有:

  1. 华能铜川电厂:位于耀州区坡头镇。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独资建设,投资一期45.2亿元。规划装机容量4X600MW国产亚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装置,以330KV电压等级接入泾三变电站,机组设计年利用小时为5500小时,年发电量66亿千瓦小时,年耗煤295万吨。

    该工程2004年9月7日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2005年8月26日通过初步设计审查,2006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工程项目,2006年3月1日开工建设,一期工程2008年2月建成投产发电,2号机组2008年4月投产发电。目前,厂房初具规模,气势恢弘,场面浩大,一派大项目图画。

  2. 陕西铜川鑫光铝业有限公司:以铜川铝厂为前身,1966年陕西省计委批准兴建,1969年11月投产形成年产5000吨铝锭能力,以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滚动发展规模达到3.5万吨能力,1995年组建鑫光铝业公司,产权置换,启动煤电铝联产项目,建成2X2.5MW自备电厂,规模达到6万吨。2001年根据省政府的决定,再次资产重组建立陕西省鑫光铝业有限公司,2002—2005年,自筹资金完成对老系统技术改造,形成年产8万吨能力,2004年采用240KV大型予培槽技术,分期用国家第四批国债资金建设环保节能项目15万吨电解铝,一期2006年5月120台电解槽全部投产,日产铝锭210吨。待二期7.5万吨建成后,形成年产23万吨铝锭的能力,预计产值50亿元。

  3. 陕西秦岭水泥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发起建立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挂牌上市。近50年的发展,秦岭牌成了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水泥骨干企业,2005年10月属地化化管理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扩大规模,力争2010年达到年1000万吨水泥。

  4. 铜川声威水泥公司:2003年11月22日与浙江声威集团签订项目合同,投资4.8亿元,2003年12月完成立项、审批、环评等工作,2004年2月28日开工,2005年6月28日投产,年生产高标号水泥100万吨,商品熟料70万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全自动化DCS集散型过程控制系统及QCX在现质量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年实现产值29600万元,税金2740万元,利润7000万元。为铜川“上大关小作出贡献”,水泥企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5. 铜川瑞麦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9月建立,位于新区工业园区。投资250万美元,日产22吨食品,属台湾旺旺集团,生产雪饼、米太郎、仙贝等米制品。2005年产值5400万元,税收440万元,旺旺集团决定追加3000万美圆投资生产旺在小馒头、牛奶、糖果等食品。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铜川中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月至12月,投资5000万元建成双金属复合生产基地,钢结构厂房两座,面积23000平方米,消失模真空吸铸复合工艺,三套双液离心复合工艺,温室可冲压变形镁合金中试基地,高强度超细精丝材和带材复合衬板中试基地,到2008年前建成研发基地大楼等项目。

  7. 陕西兰芝实业有限公司:位于新区工业园区,由浙江兰芝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1.33亿元,占地面积6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777平方米,生产高容量、高功率镍氢可充电电池,环保绿色,年生产电池5000万Ah,极板1.2亿Ah,产品通过CE和UL安全认证,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8. 铜川市麟字特种电源有限公司:2001年在铜川新区建设,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资产8000万元,生产大功率白光LED系列产品,在光通量、转换效率、散热、成本等方面有了突破,成为绿色照明光源。

  9. 铜川矿务局玉华煤矿:现代化矿井,年产200万吨。

铜川市工业简史与工业遗产保护

图源网络

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铜川市经济增长加快,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规模化、集约化正在形成,经济质量正在提高,速度正在加快,循环经济的链条正在形成,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63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8.49亿元,增长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7亿元,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89亿元,增长36.7%,三项增幅居全省第三。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677万吨,水泥566万吨,铝锭13万吨,分别增长22.4%、14.7%、81.1%,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22,较上年提高31.5%,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

工业遗产的保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大量的古代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大规摸的城镇建设使大量具有历史、社会、文化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被拆毁,留下千古遗恨。为了工业活动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工艺、工具、生产场所、城镇以及景观、非物质遗产与古代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2003年《工业遗产下塔吉尔宪章》,2006年4月18日无锡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发布的《无锡建议》,2006年5月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铜川工业发展的历史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

工业遗产是人类劳动创造世界、改造社会形成历史遗迹,是工人阶级发展生产,建设国家历程的缩影,保护工业遗产就是继承和发展这些成就,使人类的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些遗产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科学研究的价值。

工业遗产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房、仓库、矿山、冶炼厂址、店铺、生产和传输工具,交通设施、工艺规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这些遗迹都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程,文明的步伐,对教育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艰苦,弘扬精神,激励意志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宣传部门、工业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一定要提高认识,做好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工业遗产保护意识,增强自觉性,使工业遗产工作顺利开展。

二、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项工作已被许多工业城市的领导所重视。无锡市已开展对工业遗产的调查,提出了保护的名录。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以对嘉阳煤矿区形成的轨宽76.2厘米的小火车进行了保护,宣布“嘉阳小火车”为工业遗产,挂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牌。而小火车才是1959年7月12日开通的。我市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过去许多东西在消失,所以,各级领导一定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日程,提前谋划,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工业遗产。

三、各有关部门要注意研究这方面的政策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供领导决策。

工业遗产保护涉及工业管理、文物保护、历史地方志、政策研究、文化艺术和企业,所以,各有关部门要普查、调查,分类、认定、积累这方面的资料。以照片、录象、图纸、文字、景观档案、历史、当事人在内的资料整理。像我市的蒸汽机车游,矿井蒸汽提升机、建陶厂的旧建筑、过去霸王窑展览,有许多值得研究和重视遗产保护项目。逐步建立工业遗产保护的评估标准、分类办法,划定范围、机械、工具、场地、建筑物等,研究储存这方面的资料,管理办法、待时机成熟时实行。

四、作好工业遗产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在全社会新闻媒体要做好工业遗产的报道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社会成员关心爱护工业遗产,支持保护遗产遗址。中、小学校要编写工业遗产教材,进行必要的教育,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园。专业学校要开设工业遗产课教育。有关部门要举办工业遗产方面的展览,使人们通过图片,影视资料受到教育,了解我们发展的艰苦非奋斗历程,今天的文明的源头。有条件的遗产遗址可以改造成博物馆,供人们参观。

五、理好几个关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工业遗产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工业遗产保护是文物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他的特殊性,在现在文物的基础上完善保护和利用的规定。二是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结构性调整时,一定要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遗产。三是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对遗产遗址的保护完善,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发展旅游事业,我市前几年开发的蒸汽机车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四是遗产的环境绿化恢复工作。在一些遗址废弃后,一定要采取措施,克服放任不管,致使遗产受到破坏,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所以,一定要进行绿化,恢复环境,才能使遗产发挥作用。

工业遗产保护是一个新事物,我们一定要通过学习,认识新事物,在我们工业城市开展起来,以展示我们的艰苦奋斗历程,展现今天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成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文化遗产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