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陈汤说的,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抹茶听香


陈汤是汉元帝刘奭时的西域都护府副校尉。



下面听苍茫大地介绍这样一位豪气冲天的爱国英雄!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两边不敢得罪,左右为难。匈奴称霸西域多年,咽不下汉朝称霸西域这口气。它干不过汉朝,就抓住一切机会挑唆各国跟大汉开战,结果楼兰、车师、大宛、龟兹、乌孙、西羌部落来找大汉操练,都失败了。为了加强管理,公元前六O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扩,郑吉为首位都护,主要工作是调解西域各国矛盾;如果各国遭外敌入侵,就担任总司令调动各国联军抵御;还要客串交通局局长,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匈奴自顾不暇,先是分成两派对撕,越打越上瘾,分成五派混战,最终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北边归郅支单于,南边归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身大力不亏,呼韩邪扛不住了,投靠汉朝,汉宣帝加派军队协助他们抵御郅支单于势力。

郅支单于头疼了,只好西迁,吞并西域几个小国暂居下来。郅支单于的霸主梦难圆,他想起在长安当人质的儿子。这时宣帝病逝,元帝继位,元帝菩萨心肠,派使者归还郅支单于的人质儿子到北匈奴王庭,郅支单于竟恩将仇报,杀死使者。但他毕竟色厉内荏,怕大汉报复,一路西逃,想搞定强大的乌孙国在西域安家。郅支单于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来啦,康居国国主邀请他去打康居国,郅支率军到了康居国,国王热情招待,把漂亮的女儿嫁给郅支,两国合兵,兵临乌孙国都城下。郅支认为对康居国有大恩,住在丈人家不肯走,要讹诈老大人给他建一座新城。老丈人一犹豫,郅支就干掉他女儿,康居国国王见请神容易送神难,只好发动全国百姓辛苦两年给郅支单于建了一座单于城。这回郅支单于更得意了,他以西域老大自居,开始勒索各国向他进贡。

郅支如此嚣张,担任汉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看不下去了,但西域的地盘由都护甘延寿当家。这位老兄谨慎有余,胆略不足。当时没手机没电报,陈汤担心写信到长安,要贻误战机,就做出了大胆决定,读者朋友在私下里猜测:矫诏!对了!他亲自动手伪造了元帝的诏书,他拿着假诏书征调军队,并令西域各国一同进兵,甘延寿只好答应配合,公元前36年,陈汤调集四万大军赶到单于城下。

汉军箭如雨下,匈奴兵穷于应付,渐渐溃散,郅支狗急跳墙,把太太、宫女拉上城墙,顽命抵抗,郅支单于被射中鼻子奔下城楼。陈汤攻下单于城,部下斩杀郅于单于,陈汤写信向汉元帝报告整件事。

在信的最后,陈汤写下了至今令人热血沸腾的誓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郅支单于死了后,呼韩邪单于成了唯一的单于。他夹起尾巴,向汉元帝打报告,带匈奴百姓离开汉朝边塞,回到草原。为表忠诚,每隔一段时间他就要来长安觐见大汉天子。

后来,阴错阳差,他娶到了汉朝第一大美人王昭君!昭君出塞,已改变了汉廷从高祖刘邦以来嫁女匈奴的屈辱和亲性质,她成为真正的和平友好使者,她带来了匈奴和汉朝将近六十年的和平,昭君永垂不朽。

二千多年过去了,陈汤和他的豪迈誓言一直激励着千万个中华儿女杀敌报国!

望斧正!


苍茫大地顾炜斌


汉元帝时期,继续了抗击匈奴大业的有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陈汤,同样是抗拒匈奴陈汤不过在历史上的声望远不及霍去病和卫青。

当时依附汉朝的匈奴,为了表达自己对大汉王朝的诚意要派质子入汉朝,质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放回国内,汉朝派出使臣护送,没有想到当时单于对汉朝不满,汉朝派出的使臣被匈奴杀害了。汉元帝即位不久,国内经济空虚实在经不起折腾,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并不想因为一件小事兴师讨伐。


朝廷能忍下这口气,并不代表边关的将领可以忍下。当时陈汤任西域副校尉,对郅支单于这样的行径感到耻辱。为了打击报复,他决定为朝廷除掉郅支单于这个后患。郅支单于已经表露出来了自己的雄心,如果任由他征服了各西域小国,到时候再讨伐就已经为时已晚,会对汉朝形成大患。


当时镇守西域的将领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坚持向朝廷请示,另一派就认为朝廷会延误战机。陈汤决定先斩后奏,假借朝廷名义征发西域各附属国兵以及屯田的汉军,整合汉胡军队四万多人,直奔中亚腹地。大军一路上一边休整,一边团结周边的小国,孤立郅支单于。这场战争大获全胜,斩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级。

尽管得胜回师,但是自己假传圣旨绝对会受到追究。陈汤选择主动坦白,令人将郅支单于的首级送往长安,上疏奏:

“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虽然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假传圣旨,封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关内侯。之后的仕途命运多舛,最后逝世于长安。


四十五度历史


从汉朝通往西域,有两条主路,一条在天山之南,一条在天山之北。沿路各有众多小国,因为国力虚弱,常常首鼠两端,时而归附汉朝,时而归附匈奴。一旦归附匈奴,则拦路截杀汉朝的使者,隔绝汉朝和西域通使之路。


为此,汉朝不得不派兵征服叛乱,并在西域驻军防守,但势必耗费人力物力,所以直到很多年以后,才能把山南山北两条路都护住。因此设立西域都护府。“都护”就是“通通守护住”的意思。


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陈汤准备谋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剿灭匈奴郅支单于。


其时匈奴已经分裂成两支,呼韩邪单于归顺大汉,郅支单于因此西逃,在康居王国附近筑城壮大,杀汉使,辱朝廷。但因为路途实在遥远,即便郅支单于如此无礼,汉朝仍很难下决心出兵。


而陈汤认为,他自己就身在西域的都护府中,完全可以调集周边小国的军队去攻打匈奴,不用汉朝劳师动众。他要做的只是两件事:一是征得顶头上司校尉甘延寿的同意。二是有皇上的手谕用来去各个小国征兵。


他是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呢?陈汤先伪造了汉朝的命令,直到大军集合了,再用剑逼着甘延寿就范。非常之人,在非常之时,用非常的手段,调集了一支多国联军,浩浩荡荡向匈奴郅支单于进发。这时,陈汤才边行军,边向朝廷上书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详细介绍自己的计划。


联军围匈奴于城中,匈奴城分几重,中间是土城,外围是木城。单于无计突围,只能坚守,连后宫阏氏夫人等也参与战斗,纷纷以弓向城外射击。联军先纵火烧木城,木城烧穿,又合力推倒土城,将士争先恐后抢入城中,郅支单于鼻上中箭,多处受伤而死,联军斩首阏氏、太子、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百余人,纳降千余人。


大汉自汉武帝以来,屡征匈奴,卫青、霍去病等常有大胜,但能进击千里斩单于首级而归,声震西域的,唯陈汤一人。从此,匈奴只剩呼韩邪单于一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汉朝再也没有匈奴之患。


凯旋途中,陈汤再次上书朝廷,表明匈奴的无礼和出兵的理由,并希望朝廷能将匈奴的首级悬挂在西域各国示众,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里的“明”,是使西域各国明白的意思。而不是“明犯”。


按理说,陈汤之功自汉以来,亘古未有。然而在朝廷,却展开了要不要封赏的讨论。


说是讨论,其实刚开始“不该封赏”的声音占优,以权臣石显、丞相匡衡为代表,没错,就是年轻时候凿壁偷光那位。他们认为:伪造朝廷的命令,罪大恶极,假如对陈汤行赏,今后前往西域的使者将纷纷效仿争攻,为朝廷多生事端,故不能开此先例。因此陈汤虽然立有不世之功,却只得了非常微薄的一点赏赐。


陈汤本人在其他事上也并不争气,虽然作战果断,多有奇谋,是个军事天才,然后在政治上却几乎是个白痴,多次口不择言,又十分贪财收受贿赂,因此在匡衡再次攻击下,被免官。后陈汤又被流放敦煌。


之后很久,都有人反复上书,认为朝廷对陈汤不公,他的罪过得到了惩罚,但是他的功绩却没有得到适当的封赏。直到汉哀帝即位,敦煌太守上书道,陛下您不知道陈汤诛杀郅支单于后,在西域有多大的声威吗,西域各国知道这样的功臣被长久流放,我怕他们会从此看不起大汉。哀帝这才将他迁回内地,最后迁回长安。


陈汤在京城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日子。陈汤看上去是个矛盾集于一身的人物,功过都十分显著,其实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是如此。只不过历史在描述下往往把人物脸谱化,二元化。反倒是陈汤这样,显得更真实一些。只是对于他来说,也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遗憾。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原话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

汉元帝,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由此走向衰落。

那么陈汤为何向汉元帝上书呢?

汉武帝时期曾北击匈奴,开拓疆土,培养了大批的名将,比如“飞将军”李广、“烈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汉朝和匈奴战争不断,但是到了汉元帝时期,双方很少兵戎相见,尽管史书上记载汉元帝时期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可大汉和匈奴的和平,又是为何?

一、昭君出塞和亲。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二、郅支之战。

郅支之战就是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出处了,郅支之战又被称为“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是一场灭国的斩首战争。

战争背景是汉宣帝末年,匈奴内乱,形成呼韩邪单于和呼屠吾斯两大集团。呼韩邪亲汉,呼屠吾斯(郅支单于)与汉为敌,他远徙西北,和相邻国家联盟,势力渐强,成为西域一霸,准备与大汉长期对峙。

没想到发生了一件事,西汉的西域使者郅支单于杀了,常言道“两国相争尚且不斩来使”,这是典型的外交挑衅外加赤裸裸的敌意行为,郅支单于对于大汉王朝的敌意显露无遗。

要知道,郅支单于有两大法宝护身:第一是地理上的距离优势,第二是匈奴游牧民族的高速机动性。

这时候,一代名将陈汤出现了,他假传朝廷号令,调发汉屯田卒及西域诸国兵共4万余西征。

这场战争,一举格杀郅支单于,斩首成功。另共斩单于阏氏、太子、王公以下1518人,生俘145人,投降者1000多人。通过这场大捷,汉军彻底歼灭了反汉的匈奴郅支部落,一举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

但是,陈汤回来后,汉元帝不仅没有奖赏他,还将他抓起来打入死牢。因为此次西征,陈汤系假传圣旨,死罪。眼看要身陷囹圄,而且面临杀身之祸,陈汤上书汉元帝,有理有据,做了自我辩护,其中就有了这句名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所以,这句话是在诛杀完再说的而不是诛杀前所说的。


五味社


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是表明击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这句话是诛杀完再说的而不是诛杀前所说。
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