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越來越迴避各種聚會,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是幼稚還是成熟呢?

半溪


無論幼稚還是成熟,請你都要真實地活著。

人生走上良性循環源於接納真實的自己,不包裝、不偽善,全然接受自己真實的一面,從一開始即從源頭上避免自我的衝突與分裂。人如果內在和諧,外面的世界自然會好看;如果人不把屬於自己的心理陰影投向世界,世界也會更和諧。

很多時候人們為了維護人際關係,違心地說話、做事,但事後這恰恰成為加速破壞人際關係的幕後殺手。一個人不能老是自己騙自己,時間長了必然通過明裡暗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怨氣和不滿,到頭來反而事與願違,破壞人際關係。

真實地做人,更能得到別人長久的尊敬,更能建立起高品質的人際關係,因為活得真實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訴求!

改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的秘訣是,給予對方情感支持。人們已經習慣於講大道理,而這恰恰容易造成情感的疏離與隔閡。當人在和別人訴說一件事情時,其實潛意識裡是想要得到對方情感上的支持,如果這時聽到的是大道理,心裡立馬會樹起一道“牆”。

人在訴說的時候往往帶有某種情緒,本就已經情感受挫,此時如果再聽大道理只能更來氣,而如果聽到的是入心的話,情緒更容易舒緩下來。


智賢說書


越來越不喜歡和人交集,你一定是老了吧,哈哈。我也是啊,年輕時是個活寶,什麼場合少不了我,而近幾年什麼場合都沒我,親戚朋友喊我去吃飯,覺得去了要應酬,要說虛的祝福,客套的敬酒…這樣一想、還不如家裡湊合一碗麵條、吃著舒服沒壓力。

上班時,不會和領導交流,看到領導躲著走,偶爾和領導一起去辦事,只能一前一後走,因為不會聊天。本以為領導會看不起,卻沒想到有一次,領導幫我解圍。

單位一女人,對領導會說話,對我們不會說話,她一米五,拿她的小手比我一米七二大個子的手。嫌我大手大腳,我不會說話啊,挺尷尬。領導也會說話,說:自己多大個子不清楚,找大個子比,幹活去。

有時候朋友們約聚一聚,當時不好推脫,過後總給自己找理由不想去,一群人,唱歌跳舞吃飯、拍照,尤其是唱歌,愛唱的會唱的,霸麥霸屏,我基本不會唱,但坐著過於尷尬,偶爾點一隻歌,會被任何人越過頭頂置後。心裡覺得沒多大意思,臉上有點掛不住,只有給自己說,下一次不來了。

一群人去一日遊,拍照,拍各種集體照,擺各種動作,被擺佈來擺佈去,心裡煩透啦,下決心下次不來啦。

時日長了,反覺得帶家裡舒服自在,悠閒輕鬆,做自己想做的,不用顧及別人,不用陪著笑臉吃大餐,不如在家。

偶爾去吃飯,突然發現會有一兩個特會說話的人在場,左右逢源,貼著有錢有用的、說漂亮話,戴高帽,坐不住又不得不坐著,等散場。

時間長了,自己發現,過各三八節,大家曬聚餐,曬出遊,曬逛街,而自己無聊的待家裡吃著簡單的飯。

五月二十號,朋友圈全是曬紅包,從大到小520,貼著感激的語言,而自己還要想半天今天什麼日子?

除了清明記得去給父母上墳,春節家人聚一起,說真的各種節日,各種聚會基本很少參加。

沒覺得自己有多孤獨。沒覺得痛苦,原來安靜的獨處也是享受。



文文675057


人老了,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其實很正常。每個人都有性格,開放型,外向型,孤獨型。我就是屬於孤獨型的。年輕時雖也風光過,輝煌過,那全憑自己努力奮鬥的本事,真才實幹的結果。但我天生沒有巧入舌潢的本事,又不會巴結領導,更不會籠絡人心,結果當個部門經理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把自己累個半死。最後還得罪人。退休了,和同學啊,鄰居漸行漸遠。所以好怕參加什麼聚會聚餐等,因為感覺我一直沒有存在感。在他們中間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位置。真的一個人孤獨慣了,出入都我自己。說件事就堅定了不與同學等來往的決心。我準備出國旅行,想買個拉桿箱,一天我遇到一發小加同學,也是從小玩到大,此同學很有些能耐,又能說會道,在同學中有些影響力,又能吹噓,我跟她的性格大相徑庭,交往不多,她從骨子裡也瞧不起我,對她就敬而遠之吧。偶遇寒暄幾句,問問幹啥,就說到輕工買箱子,她熱情說她有熟人賣箱子,主動說陪我去,我很高興她陪我,結果到哪裡一看價格都太貴,都要好幾百,我也不經常出去,打算買個便宜點,她說這裡性價比高,質量有保證,能給最低價,老闆又拿出一款,說是今天新款,也要好幾百,我看同學面上就買吧,但價是要搞的,不能老闆說多少就多少,我就搞價,同學立刻變了臉,說已經是發價了,你不用搞,我堅持要搞,我說了個價告訴老闆…其實也不算便宜,若不賣就算了,我就真走,我搞的價其實老闆有賺頭,老闆急了,就同意了,成交了,本是皆大歡喜的事,我同學不樂意了,氣的說了老闆,一路上就氣呼呼,我還謝謝她陪我買箱子,可她就是不高興。回到家,我心裡也是有苦說不出,我這是死愛面子活受罪,花錢也沒把面子買回來,我不活該嘛!所以人際關係太複雜,人性太複雜,我沒本事處理好,乾脆不處了,一個人挺好的。能少生多少閒氣啊。


非常時期很開心


我從年輕就是這種狀態。

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不能隨便說話,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也就養成了聽別人說並報以禮貌性的微笑的習慣。即便心裡不認同人家的觀點也因為這個不隨便說話的習慣不願去反駁。這個習慣的弊端是我不會開玩笑,也不願別人和我開玩笑,不會說風趣幽默的話,也不會接梗,自我感覺情商低不會說話也就習慣性的遠離聚會。摯友一兩個,從來沒有人家呼朋喚友高朋滿座的豪壯場面!

結婚後,家族中的瑣碎事多,參加公事更是不知道說什麼,怕說多了,說錯了。在人家能說會道的面前,只會微笑,顯得木訥又拒人千里。一天下來臉上的蘋果肌都累!時間久了,越來越不喜歡去人多的場合。感覺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是個大白,但不幼稚!因為我有摯友啊!週轉需要用錢一個電話兩個摯友就準備好了。朋友滿屋的不一定有敢借給你錢的!


菩提樹下43897715


人際關係還可以,但是從來不喜歡聚會,而且喜歡獨處。

可能個人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太一樣。

我比較戀家,特別愛回家待著,或者大學一放學就在宿舍帶著,看看小說,上上週,看看劇。

在我心裡就會覺得,除了散散心,和一兩個朋友聊聊天外,出去傻玩就是浪費青春,尤其是那種夜生活豐富,喝酒什麼的。我接受不了。

我覺得人一生一兩個朋友足以,成了家更是如此。沒有過多的感情放在“外人”身上,別人感覺你怎樣怎樣,都是很在乎,不會因此少一塊肉。

我個人而言,很享受寂寞。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的交際生活,有好友,有老公,也有愛我的爸媽,足夠了)


末奇


年少好交際,年老愛獨處,正常人的生活態度。

人不輕狂枉少年。年少時的我,愛湊熱鬧,廣交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走南創北,跟四方朋友約見,談天說地,交流捉知了、摸魚的經驗,作弄老師的趣事,傳紙條戀愛的同學笑話……不亦樂乎,精氣神十足,即使有了憂愁煩惱,和朋友們聊聊天,也就煙消雲散了。少年不識愁滋味,一點沒錯。

從校園步入職場,生活圈子小了,自由時間少了,原來的朋友也同樣各忙各的,交流越來越少。工作中社交,更多的是應酬,陪客戶吃飯,替領導代酒,說的也是一些場面上的話,言不由衷,還不如以前和少年朋友在路邊攤吃烤串香,因而漸漸對這些社交麻木,失去興趣,甚至一絲絲煩躁,最後能推脫就推脫。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見多了,一些社會關係就看淡了,愛獨處,愛清閒雅緻。極好的朋友也只是年節處電話打個招呼,知趣地不愛走動,免得相互打擾。愛張羅的朋友組織的年會、同學聚會、戰友聚會也在猶豫參不參加,愁悵惘然,最後多半找個藉口推辭了,就這樣的心理變化過程,與題目說的狀態類似。



閒著聊聊天呀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有感觸,我覺得寫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有過故事,或是經歷過一定的滄桑。

年輕的時候身邊可能是一群人,走著走著你會發現慢慢的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以前覺得最難忍受的就是孤獨寂寞,而現在卻發現無形中自己已經習慣了寂寞。以前是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盡力表現,現在是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

從二十歲一下子到了三十歲,忽然到了一個老大不小的年紀,這個年紀需要承擔很多事情,但是卻發現現實總有那麼多的不盡如人意。為了生活你也許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漸漸忘記了曾經有過的夢想。三十多歲想去努力開始,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了二十多歲那麼多機會和條件,但是又不想這樣蹉跎下去。

以前愛熱鬧,如今喜歡孤獨,避開了很多無所謂的聚會和應酬,但是生活總是需要你隱藏自己的內心世界,戴上你不喜歡的面具去扮演那些角色...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吧。記得有一句古詩寫的特別好:“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高宗1986


怎麼說呢,我現在也是這種狀態。

我對自己的分析是年齡大了,家庭瑣事多了,以前的時候一個人飽了全家不餓,現在不行了,有兒有女,還有老人需要照顧,特別是我們家,我們孩子奶奶和孩子姥姥都在我們家住,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飲食習慣不同,每天做的飯就不一樣,奶奶喜歡吃米飯,粥炒菜,喜歡清淡,姥姥喜歡吃麵食,菜無所謂,炒什麼都行,偶爾也能吃點米飯。這是飲食上的。

還有兩個孩子,大寶上學了,一天來回八趟的接送,小寶一歲七個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吃喝拉撒需要單獨準備。

最後一點我還有自己的工作,倒班制,好不容易休班就開始忙活家裡的是,打掃衛生,洗洗涮涮,等都忙活完了已經晚上十點了,剩下來的時間才是自己的。

長久以往的這種生活狀態下,與社會慢慢的脫節,朋友聯繫的越來越少(她們基本也處於這種狀態),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等孩子大了再說吧。

不知道大家有跟我一樣狀態的嗎?





山東春雨


這種現象當然是成熟的一種標誌,絕不是幼稚了。

但是,只是在走向成熟,而不是真正的成熟。

古人講,人的成熟要經歷三個階段。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不願意應酬,不願意交際,喜歡一個人獨處,這應該是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觀察,需要思考,需要冷靜,浮華散盡,真正留下的是本原。

所以對外人來講,會顯得你格格不入,會顯得有些孤僻自傲,但是不要怕。

等真正的能夠洞察世事之時,你會自然而然的迴歸。但是那時候,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當事實洞明,人情練達之時,才能真正的從心所欲。



老理空間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和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我覺得不是幼稚,反而是一種對自我探索和尋找平衡的體現。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也隨著見識越來越多,會越來越認識到時間對自己來說是多寶貴的東西,也更渴望能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實現自我的更高價值。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渴望。如果有些社交和聚會只會消耗自己,而自己在其中可有可無,並不能帶給自己愉悅也不能讓自己打開眼界,更不能對目前的困境有任何幫助,可能對長遠來說,也不存在什麼合作共贏的利益,相信對於像我這種無足輕重的人來說,還是不參與更好。

能讓自己的時間用在恰當的地方,用於實現自我價值是當下很多人都在想做的事情,社交對你來說覺得很有用,你也喜歡,可以去。

但如果像剛才說的那些種種都顯得毫無意義,那我想,自己待著會更好。

成熟不就是,既可以正常社交,但也可以選擇對自我滿足的獨處方式!我選擇獨處,有可能是迴避了很多浪費時間的社交,你也可能說我孤闢,難道我勉強去參與不適合,不容納自己的社交就是成熟了嗎?

而獨處,可能要對更多的孤獨和寂寞。但孤獨和寂寞在不合群中也會更明顯。因為孤獨和寂寞的產生更多來自於沒有契合的靈魂的碰撞。而不寄予更多社交的給予。

如果沒有,相信我的獨處,亦可以自我豐盈來對抗這世間所有的荒蕪!

一個能做到安然處之,又能靜心思考的人,內心也必定是擁有著豐富多彩的世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