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新生兒會吃奶與反射有關係 這些反射有啥特點

新生兒會吃奶與反射有關係 這些反射有啥特點

大自然的安排總是那樣完美周到。新生寶寶的神經系統沒有發育成熟,不能夠自己控制身體的運動,但是卻“與生俱來”許多身體動作,這其中就有關於“吃”的原始反射。為了能夠為身體獲得足夠的營養,寶寶一來到這個世界就會有“尋乳反射”“吸吮反射”“吞嚥反射”。這些反射都有哪些特點呢?下面一塊來看看。

1、尋乳反射

當媽媽用指尖輕觸寶寶某一邊的臉頰、嘴唇或嘴角時,寶寶會張口並把臉轉向被碰觸的那一邊;若輕觸其上嘴唇,寶寶的頭會往後仰;輕觸下嘴唇,下巴則會向下壓,試圖尋找碰觸的來源,這些反應就是尋乳反射。當寶寶飢餓時,尋乳反射會相當明顯;當寶寶吃飽或睡熟時,尋乳反射就不明顯了。

消失時間:隨著寶寶漸漸成長,尋乳反射會逐漸消失,尤其清醒時的尋乳反射消失得更快,在寶寶6個月大前後會完全消失。

動作的意義:尋乳反射是嬰兒出生後為獲得食物而表現出的求生需求,當有物體碰觸到嬰兒的嘴角時,他會立即試圖尋找到物體來源並做出吸吮的動作。不過,當嬰兒長大到3~4個月之後,會認識到當肚子餓時,用哭來表現就會有人來餵奶,於是慢慢改以行為表現來表達需求,所以,尋乳反射也將慢慢消失。

2、吸吮反射

這是哺乳動物及人類嬰兒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當新生兒口唇觸及乳頭時,便張口且出現口唇、舌的吸吮動作稱吸吮反射。早在胎兒時期,這一反射在便已形成,刺激第18周的胎兒,便可以觀察到唇部的吸吮動作。

嬰兒出生後吸吮反射便很明顯,並延續4個月。此後這一反射逐漸被主動的吸吮動作所替代。

該反射1歲後消失。但在睡眠和其他一些場合,嬰兒仍會在一段時期內表現出自發的吸吮動作。若新生兒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顯減弱,提示腦內病變;若亢進則為飢餓表現。1歲後仍存在提示大腦皮層功能障礙。

吸吮反射與尋乳反射為配套的反射反應,一定要能尋乳後且有吸吮的動作,才能真正達到喝奶與補充營養的效果。否則,奶瓶或乳頭放到嬰兒嘴巴里了,但嬰兒卻無法有吸吮的動作。由此可見,嬰兒無法以吸吮的方式獲得食物,除了神經發展可能有問題外,嬰兒的吸收營養的方式與量也將出現障礙。

吸吮反射是判斷新生兒腦部是否正常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這兩種最原始的反射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卻沒有出現,嬰兒將會在進食、維生等方面發生困難,因此可能要懷疑嬰兒是否有缺氧、缺血或是腦病變等腦部損傷的現象。不過,必須經過詳細檢查、評估之後才能做出診斷,並非嬰兒未出現某種反射反應,就絕對錶示嬰兒是罹患某種疾病或是發展異常。

3、吞嚥反射

吞羊水是寶寶在胎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的一種吞嚥反射,其功能會隨時間慢慢成熟,在快要嗆入氣管時,身體還會出現咳嗽反射或嘔吐反射來保護。出生後的寶寶吞嚥反射已經健全,但是偶爾還是會因為溢奶或吃奶太急而有咳嗽的反應,甚至出現輕微的嘔吐,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消失時間:吞嚥反射並不會消失,而且小寶貝的整個口腔運動會隨著呼吸、吸吮與吞嚥等動作而發展,從而使得喝奶更加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