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封面題圖|《我在故宮修文物》

文|風馬牛 (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上週,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不顧中國堅決反對,強行拍賣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這件擁有 3500 年曆史的西周青銅器,於 1860 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被英軍劫走。

拍賣行展示的「虎鎣」此前「擁有者」——英國海軍上校哈利·劉易斯·埃文斯寫給家人的信件中,詳細描述了他參與洗劫圓明園並獲得青銅器等珍貴文物的過程。

在以百萬計的利益面前,道義、國際法被搶劫者們拋在一旁。我們的反對、交涉、譴責,都沒能阻止這件非法流失的稀世珍寶最終以 41 萬英鎊(約合 366 萬元)的價格被拍出。無奈之餘,再一次憶起慘痛歷史,「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在耳邊迴響。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此次被拍賣的「虎鎣」

就在不少人還為流失文物的拍賣感到遺憾時,我們看到了故宮博物院在武英殿展出的「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張伯駒先生誕辰 120 週年紀念展」,一大批珍貴文物被展出。

這批展品中的不少文物比剛拍賣的「虎鎣」珍貴得多。比如現存年代最早、被稱為「法帖之祖」的《平復帖》,傳世最早的山水畫《遊春圖》,唐代詩人李白草書《上陽臺帖》、杜牧的存世孤品《張好好詩》,宋代書畫佳作蔡襄《行書自書詩卷》、范仲淹《道服贊》、黃庭堅《諸上座帖》、宋徽宗《雪江歸棹圖》……以及趙孟頫、唐伯虎等一大批歷代書畫大家的作品。

要知道,故宮有 180 萬件文物,而《平復帖》、《遊春圖》均被視為鎮館重寶。從 2002 年開始,國家文物局根據《文物出國(境)展覽管理規定》,分 3 批公佈了 195 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這 195 件堪稱頂級國寶的文物中,書畫作品 37 件,其中就包括此次展出的《平復帖》、《遊春圖》、《張好好詩》、《蔡襄行書自書詩卷》、《諸上座帖》。

相比於「虎鎣」的流失海外,讓我們感到幸運的是,此次展出的這些稀世珍寶都在七八十年前遇到了張伯駒。如果不是張伯駒,這一批珍品也極有可能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流失海外,成為國人心中永遠揮不去的痛。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張伯駒

今天,風馬牛就跟大家聊一聊這位生於亂世,傾盡一生所有收購頂級書畫,然後捐獻國家的「民國公子」。

張伯駒生於 1898 年,7 歲時被過繼給伯父張鎮芳。張鎮芳是 1892 年的進士,因姐姐嫁給了袁世凱的哥哥,成為袁氏姻親,清末民初隨著袁世凱地位上升,張鎮芳也逐漸飛黃騰達,曾署理直隸總督,民國成立後擔任過河南都督。

成長在這樣的官宦家庭,張伯駒的前半生過得十分優渥,年輕時與袁克文、張學良等人出現在不同版本的「民國四公子」名單中。與近些年人們評出的「京城少爺」們飆豪車、追明星、上娛樂版新聞不同,當年的「民國公子」們不僅講求出身,更要精通詩詞歌賦,能在文化新聞中露臉

1927 年,張伯駒在琉璃廠買到一副康熙的御筆大字匾額《叢碧山房》,自此開啟了收藏之路。還給自己起了個號:「叢碧」,書齋也改名為「叢碧山房」。「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幹,只知道花錢買字畫。」似乎是註定為收藏而生的他後來在書中這樣描述自己,「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後嗜書畫成癖,見名跡鉅製雖節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

不悔。」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平復帖》,書寫於 1700 多年前,作者陸機,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字體為草隸書。

作為見過世面的豪門貴公子,張伯駒的收藏以「掐尖」聞名,能入他眼的從來都是珍品。民國年間,不僅溥儀從故宮帶出大量文物,流落民間。一些遺老遺少們也依靠變賣文物維持生活,比如著名的書畫家溥儒就曾將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賣於他人,致使這件國寶流失海外。溥儒是道光皇帝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家藏文物眾多,張伯駒曾委託中間人向溥儒求購《平復帖》,溥儒要價 20 萬大洋,一分不少,張伯駒因買不起而作罷。

1937 年,溥儒的母親過世,急需用錢。張伯駒擔心溥儒會變賣手中的《平復帖》,致其重蹈《照夜白圖》的覆轍。「如果流失海外,將是千古之恨。」便請當時的教育總長溥增湘出面:「我先借他一萬元。」誰知幾日之後,傅增湘把《平復帖》抱來了。「溥儒要價四萬,不用抵押。」

在此期間,一古董商欲將《平復帖》轉手賣給日本人,向溥儒出價 20 萬大洋購買。此前不慎讓《照夜白圖》流落國外的溥儒拒絕了高價,表示「我邦家之光已去,此帖由張叢碧藏也好。」《平復帖》終於到了張伯駒手中。據說張伯駒一拿到《平復帖》,就將它供奉起來,頂禮膜拜。張伯駒寫道:「在昔欲阻《照夜白圖》出國而未能,此則終了宿願,亦吾生之一大事。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上陽臺帖》,李白傳世的唯一書跡。民國時被張伯駒收藏,1949年後獻給國家。(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在戰亂動盪年代,擁有《平復帖》這樣的稀世珍寶,不亞於在家埋了一顆不知時點的定時炸彈。日本人通過古董商找到張伯駒,願意出 30 萬大洋購買《平復帖》,被張伯駒拒絕。1941 年,張伯駒出任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同年 6 月 5 日,張伯駒在上海法租界「被人連車綁去,下落不明」。

關於這次綁架,有兩個說法,一是前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勾結汪偽 76 號特工總部綁架了張伯駒,另一個說法是日本人勾結汪偽 76 號特工總部綁架了張伯駒,都是為了那些稀世國寶。

綁匪獅子大開口索要偽幣 300 萬,否則撕票。而此時的張伯駒為了收藏真跡古畫,早已家徒四壁。張伯駒悄悄對設法看望自己的妻子潘素說,家裡那些字畫千萬不能動,尤其是《平復帖》,「那是我的命。我死了不要緊,那字畫要留下來。如果賣掉字畫換錢來贖我,這樣的話我不出去。

這場綁架持續了 8 個多月,這 8 個月裡,張伯駒隨時有被撕票的危險,但張伯駒始終不肯鬆口出讓古字畫換取贖金,綁匪最後將勒索金額降價為 20 根金條。潘素設法通過親朋好友湊足了 20 根金條,張伯駒才得以獲釋。隨後,張伯駒很快離開上海,

把古字畫縫在棉被中,一路擔驚受怕運送到西安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遊春圖》,歷來被認為是隋朝畫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國早期山水畫的面貌。有「天下第一畫卷」之稱。

1945 年日本投降後,溥儀出逃,長春「偽滿」皇宮中的不少書畫珍寶流落到東北民間。第二年,從皇宮流出的《遊春圖》出現在北京琉璃廠。張伯駒得到消息,京城裝裱名匠馬霽川得到了《遊春圖》,並準備通過滬商賣給外國人。

張伯駒找到馬霽川。馬霽川說:「這《遊春圖》舉世無雙,是真正的國寶。這畫要是賣給別人,比如換個洋人,少說也得 1000 兩黃金。」「只要你拿得出 800 兩黃金,這無價之寶就歸您了。」

雖然張伯駒也曾家財萬貫,但此時縱然是傾家蕩產,也抵不上此數。為了使《遊春圖》不落到洋人之手,張伯駒又找到故宮博物院馬衡院長,建議院方收購此畫,歸國家所有。馬衡以院方經費不足無力收購作為回應。無奈之下,張伯駒走遍琉璃廠古玩鋪子,到處傳話:「《遊春圖》屬於國寶,此畫卷萬萬不能出境。」很快國寶《遊春圖》在個人手中待售的消息傳遍了北平文化界。

迫於輿論的壓力,馬霽川不敢再私自賣給外國人,只好同意由張伯駒收購。要價 200 兩黃金。此時張伯駒剛剛耗費 110 兩黃金購買了范仲淹唯一傳世手跡《道服贊卷》,手頭拮据。思來想去,張伯駒忍痛出售了自己位於弓弦衚衕佔地 15 畝的四合院。

這處豪宅原為清朝太監李蓮英私邸,也是張伯駒最有價值的家產,裡面有四五個小院子,花草、果樹、芍藥、牡丹都有,好幾個會客廳、長廊,一向追求雅緻生活的張伯駒十分喜愛這所宅院。為了購買《遊春圖》,張伯駒已顧不上其他。

有人估算,這個宅院若擱到現在,光拆遷就得一個億。但當時即使賣了豪宅,錢也不夠,夫人潘素又變賣首飾,總共湊了 130 兩黃金。後經幾次補交,到 1949 年才補足 170 兩黃金。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孟蜀宮妓圖》,俗稱《四美圖》,明代唐伯虎畫,張伯駒收藏,後由故宮收藏。

從 1927 年開始,經過 20 多年的買買買,張伯駒收藏了一大批頂級書畫。

他的收藏,起於愛好,後則以保護文物不外流為己任。即使經歷戰亂、遭受綁架、變賣家產,也志向不改。他曾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在書畫錄中,他寫道:「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張伯駒化私為公,陸續將所藏大部分精品書畫捐獻或轉讓給國家。其中多幅國寶級名畫,現在靜靜地陳列在故宮博物院中。當時有人說,「張伯駒所捐書畫文物,可將被蔣介石几乎掏空的故宮,又復填充起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專門撰文表示,對於張伯駒的貢獻,故宮博物院一直感念於心。啟功則評價他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他賣掉佔地15畝的北京四合院,只為把一幅畫留在中國

▲1956 年,時任文化部部長沈雁冰為捐獻 8 件國寶的張伯駒頒發了一個褒獎令。

然而,這位只想讓國寶「永存吾土」的「民國富二代」,後半生過得並不算好。1957 年被打成右派。幸得陳毅相助,才輾轉到吉林,擔任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文革時又被打成「現行反革命」,遊街批鬥,然後發配到吉林舒蘭勞動改造。因年齡太大,被農場拒收。張伯駒和夫人只好回到北京,一無糧票二無戶口,靠親朋接濟度日。

1972 年,陳毅逝世。張伯駒要求前去弔唁,由於政治身份未能如願。於是他寫了一副輓聯:「仗劍從雲,作干城,忠心不易,軍聲在淮海,遺愛在江南,萬庶盡銜哀,回望大好山河,永離赤縣;揮戈挽日,契尊俎,豪氣猶存,無愧於平生,有功於天下,九泉應含笑,佇看重新世界,遍樹紅旗!」

陳毅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在這副輓聯前停下:「詞寫得好,書法也好。」陳毅夫人張茜插話說:「主席啊,這是當年捐畫的張伯駒寫的。」隨即,張茜介紹了張伯駒一家現狀。毛聽後,立即囑託周恩來安排一下。不久,張伯駒被安排到中央文史館工作,潘素也成了中國畫院的畫師。

1982 年正月,張伯駒突患感冒,被送進北大醫院,因級別不夠不能住雙人或單人病房,張伯駒和七八個病人擠在一間病房裡。不時有重病號抬進來,死人被拉出去,心緒不安的老人鬧著要回家。2 月 26 日,等到女兒終於拿到同意調換醫院的批令時,張伯駒卻剛剛離開人世。

有人說,「為人不識張伯駒,逛遍故宮也枉然」。今天,當我們在自己國家的博物館裡欣賞這些文化瑰寶的時候,在我們為英國拍賣行拍賣圓明園流失文物感到痛心的時候,我們應該記住這位不計個人得失、散盡萬貫家財,以一己之力守護國寶的「民國貴公子」。

編輯|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