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此人是清朝的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做猴子被人蔘觀

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晚清著名人物,官至兩廣總督,位居一品,是清朝真正的封疆大吏。按理來說,像葉名琛這樣的官員下場應該都很不錯才對,可為何到最後流落他鄉,活活餓死呢?葉名琛究竟經歷了什麼?

此人是清朝的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做猴子被人參觀

葉名琛

第二次鴉片在開始後,葉名琛表現得異常鎮定。當時英國軍隊的三艘軍艦已經越過虎門、攻佔廣州東郊的獵德等炮臺時,葉名琛還在不慌不忙的閱看武鄉試。他聞訊後不僅不慌張,反而還越發鎮定地對眾人說到:“15日內必定無事,日暮自走耳”。即便是第二天,英軍已經攻佔了省城對岸河南鳳凰岡等處炮臺時,葉名琛仍舊是不慌不忙,繼續看他的武鄉試,仍說十五日內必定無事,讓眾人安心。

那麼問題來了,葉名琛憑什麼能夠如此鎮定呢?難道真像他說的那樣,十五日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他的自信來自哪裡?

通過查閱史料我們不難看到,葉名琛的自信,首先來自他的“巫術活動”。我們知道,在葉名琛的總督衙門裡建造了一個“長春仙館”,館內祭祀著呂洞賓和李太白二仙,他所需要的掌握的軍機進止都取決於占卜所得答案,簡言之就是靠所謂的占卜術來判定時局或者是軍事。這裡所謂的“十五日內無事”,也是他通過占卜,這兩位大仙告訴他的,但嚴格來說並不可信。

此人是清朝的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做猴子被人參觀

但是,這裡我們千萬別以為葉名琛就是一個愚昧的人,其實在另外一方面,他還是做著積極的應戰準備的。葉名琛除了在城裡發佈懸賞殺敵告示以外,他還下令加緊整備團練約兩萬餘人。值得一提的是,在葉名琛的努力下,各地民團開始積極響應,城廂內外,各榜長紅,內容皆為除洋人興中國,同仇敵愾。屆時,廣東水師也開始發動了襲擊。

所以由此可我們不難看出,世人都說葉名琛是“六不總督”(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還真的是冤枉他了。讓葉名琛尷尬的是,當時他所能調用的兵源十分有限,因為當時南方的大部分兵力都被調取鎮壓太平天國的前線去了,而就在這個時候,英軍趁機而入,葉名琛只能動用民團。在即便是在這樣如此窘迫的條件下,葉名琛也還是出戰了的,並沒有畏首畏尾,無動於衷,只不過是打不贏別人而已。

此外,葉名琛也拒絕和英國人講和也無可厚非,因為他知道,與敵人講和,就相當於投降。所以,他並沒有求和,也沒有投降,更沒有逃跑。但是資源有限,辦法窮盡,葉名琛也有自己的無奈。

此人是清朝的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做猴子被人參觀

1859年正月初五,葉名琛被俘虜到停靠在香港的英國艦艇無畏號上。成為英軍俘虜的葉名琛倒也沒有受到虐待,當然,葉名琛也保持了他凜然的氣節。據說,在軍艦上,英國的士兵見到他還會向他行禮表示尊敬,他每每也會還禮。

葉名琛在英軍軍艦上生活四十八天以後,被押解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葉名琛在前往印度時,曾吟詩闡明自己的心跡:

鎮海樓頭月色寒,將星翻作客星單。

縱雲 一範軍中有,怎奈諸君壁上看。

向戎何必求免死, 蘇卿無恙勸加餐。

任他日把丹青繪,恨態愁容下 筆難。

從此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詩中所效仿的人,大都是歷史上有民族氣節的人,既有范仲淹,也有向戎、蘇武。葉名琛將自己比作是向戎,是想要說明自己不死而跟隨英國人走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各國之間的和平。因為我們知道,向戎作為送過的大夫,在公元前546年發動了弭兵之變,親自勸說晉、楚、齊等十三個國家在宋國的首都會晤,至此之後,列國間十多年沒發生過戰爭。

此人是清朝的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後,當做猴子被人參觀

來到加爾各答的葉名琛多次想見到英國女王,但是一直都沒有結果。葉名琛在加爾各答並沒有頹廢下去,而是繼續關注時事新聞,按時作息。但是在後來他得知覲見英國君王無望之後,便決定絕食。二月二十九日,葉名琛病種,三月初七病故。葉名琛在去世前,別的沒說,就說了10個字就去世了:“辜負皇上天恩,死不瞑目”。

在葉名琛去到加爾各答之後,生活並沒有那麼好,據說他被英國人逼迫穿上清朝的官服,被關在玻璃房中像猴子一樣供人參觀。諷刺的是,在玻璃房外面還設有一個牌子,上面這樣寫到:“清國公爵,被俘虜至此,大家可以免費參觀”。

看完葉名琛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