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景區關停、現金吃緊“文旅+康養”或成穿越疫情新機會

近年來,“旅遊過年”已經成為人們歡度春節的日常選擇,文旅地產市場也為此做著充足的準備。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整個春節黃金週被打亂,文旅地產的運營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一天擁有上萬的人流量、本該在春節期間出現擁堵的景區,紛紛被暫停開放;去年剛崛起的“夜經濟”概念,也突然變成了“宅經濟”。

那麼,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旅產業帶來了哪些衝擊和影響?此次疫情顯現出哪些行業新機會?文旅企業該如何自救?

景區關停、成本增加,文旅企業現金流承壓

2月20日,遼寧成大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遼寧成大”)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過戶登記確認書》,獲悉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將其持有公司約7927.28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18%),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韶關市高騰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過戶登記手續已於2月19日辦理完畢。據悉,該轉讓價格為16.9元/股,總價款共計約13.40億元。股份協議轉讓過戶完成後,新華聯控股不再持有遼寧成大股份。

而在此之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華聯文旅旗下銅官窯古鎮、鳩茲古鎮、西寧童夢樂園、閬中古城等項目均在春節期間閉園,這無疑影響到了新華聯文旅的現金流狀況。

新華聯控股在此時出售遼寧成大,在地產分析師嚴躍進看來,這一交易不算是非常划算的買賣,從股權角度而言,價格肯定是低估的,但此舉可理解為企業解決現金流迫不得已的一種做法。

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度市場化的文旅行業是減收較大的行業之一。新京報記者注意到,1月25日起,全國各地所有華僑城旅遊景區全部暫停開放,這其中包括華僑城旗下最大IP主題公園——歡樂谷;融創文旅旗下融創樂園、融創水世界、融創雪世界、融創電影世界、融創秀等全面閉園、閉館,堅決杜絕疫情擴散;遠洋蔚藍海岸、安仁古鎮、七彩雲南·古滇名城等文旅地產項目也紛紛取消春節活動……

不容置疑的是,此次疫情導致的閉園、客流停滯、股價下跌等損失,使文旅地產這一集酒店、住宿、餐飲、旅遊、教育、體育、影視等為一體的行業現金流急劇下滑。而疫情延續中土地、存貨、資產端的成本支出卻依舊。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確保安全運營的成本支出不能降低,不裁員、後續復工、恢復生產和運營的成本也會較高,這些都擠壓著文旅企業的現金流。

“輕+重”模式能使企業挺過去,資金鍊緊張的項目或拋售

在疫情影響下,文旅地產的資金鍊能撐多久?

在近期舉辦的一場線上直播中,上海理辰文化董事長、原復星地產副總裁康紅恩指出,文旅行業不同產品的資金鍊狀況有所不同,具體還需要從商業模型的本質和經營現金流模型來思考。其中,民宿普遍建在旅遊區域,入住率方面會考慮淡旺季、節假日,因此,這類企業面臨疫情挑戰時,不會過於茫然無措。而酒店行業雖影響較大,但普遍由業主持有,屬重資產的一部分,基本會考慮融資和資本化運作,而經營上則是輕資產。因此,總體而言能挺過此次疫情危機。

“對於大部分文旅地產來說,普遍由地產+文旅產業相結合,也就是輕和重的結合。從商業模式看,具有一定的空間來緩衝疫情衝擊。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一些企業在投資文旅地產項目時槓桿過高,且資金配置時間短、成本高,資金償還期限正好趕在這一時期,這種情況下會面臨很大壓力。”康紅恩說。

基於這一邏輯,康紅恩認為,在行業演進過程中,一些資金鍊較緊張的文旅地產項目,或出現拋售、轉讓或退出的現象,“文旅行業的特點在於,很多項目由中小投資者持有。文旅地產和房地產具有相同的演變規律,即行業分化、二八效應顯現,越來越多的項目向頭部企業集中。若把行業比作生態系統,一定會有新陳代謝。而個別項目退出,不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政策支持、企業自救,文旅企業有序復工還要做好防疫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層面上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正逐步增多。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和發改委、工信、商務、財政、金融等部門已陸續出臺,並將繼續出臺一系列穩就業、穩市場、穩預期的政策。此外,各級地方政府也從稅收減免、獎勵補貼、債務展期、擴大投資、復工復產等方面,加強了對受影響較大的行業支持力度。

在此背景下,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隨著宏觀政策和地方政府具體政策效應的顯現,旅遊企業已從初期悲觀和恐懼中緩過勁來,信心得以重新積聚,並開展形式多樣的自救和互助行動。

“支撐旅遊經濟運行的市場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旅遊消費存在築底反彈的可能性很大。”戴斌表示。不過,他同時提醒,在中央宣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之前,全國範圍內全面放開有組織的旅遊活動,以及全面開放旅遊景區的條件尚不具備,時機尚不成熟。在這一過程中,旅遊業面臨統籌疫情防控和有序復工的重要任務。不過,旅遊業復工不是簡單地回到從前,而是要著力推進旅遊業向高質量發展。

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大地風景創始人吳必虎也指出,景點開放及復工可以遵從距離衰減規律,離湖北越遠的,可以越早越多地復工,可以相對較早地啟動本地遊、市內遊、省內遊以及離疫區較遠的跨省遊。

而從企業層面分析,康紅恩指出,總體而言,在疫情還未完全消除時復工,企業能做的並不多,“畢竟願意出來消費、體驗的人很少,這時候企業需面對疫情的影響,苦練內功,加強培訓和優化管理,管好現金流等。”

結合醫療、康養,或成文旅地產發展新機會

談及未來文旅地產的發展時,深圳華僑城文旅科技公司總經理李堅指出,在開發投資模式上,簡單複製景區與房地產組合開發的傳統模式,總體空間有限。未來,景區會加速與房地產脫鉤,加快與文化、互聯網等融合與升級,通過沉浸式體驗、互動式體驗,打造流量和IP,賦能與包括房地產、工業產業、零售業等城市化轉型發展的產品和要素。

“疫情影響下,將促進旅遊景區的轉型和升級,即藉助互聯網、AR、科技手段,加速線上與線下融合,在線互動與在地體驗深度融合,其中,在線互動收入比重會逐漸增加。”李堅表示。

在地域空間上,易居克而瑞副總裁張兆娟表示,如果整體經濟較好,未來會有許多人在鄉村和郊區置業,因為人們追求的度假生活、康養生活和慢生活等,城市是滿足不了的,這是文旅地產發展的一大方向。吳必虎亦認為,今年之後,鄉村旅遊會更受重視,“鄉村生產糧食,同時生產精神糧食,發展會很猛。”

而在產業融合、發展機會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研究基地江蘇省體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力指出,未來文旅地產轉型發展是必然,預計與大健康相關的文旅板塊,例如運動、體育、康養主題的文旅,會有新的成長機會。

實際上,康養產業正因其關聯性強、覆蓋領域廣等特徵,越來越迸發出新的生機。其中,“地產+旅遊+健康+養老”四大產業融合發展,逐漸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載體。

“過去人們更強調文旅行業的旅遊度假功能,健康功能並不是消費者過多關注的部分。但這次疫情給消費者帶來的衝擊十分明顯,一些文旅項目引入高水平的醫療資源,特別是當文旅產品和養老相結合時,具有較大的發展機會。”康紅恩如是說。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