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真正的历史中,晋文公娶的齐桓公之女齐姜和晋献公取娶的申生母亲齐姜是同一人吗?

杰哥208733768


我们先看一个成语“秦晋之好”,指的是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世代联姻。与这个词相关的还有“秦晋之缘”、“秦晋之盟”、“天合之作”,当然,弄不好就有“反目成仇”了。


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古代女子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

女子以姓氏相称沿袭了2000余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农村中很多妇女的名字中还带有自己的姓,姓李的女子嫁给姓张的男人,她的名字就叫张李氏;姓何的女子嫁给姓郑的,就叫郑何氏。

▲齐秦剧照(网络图)

这两个齐姜不是同一个人

晋武公(前754—前677年),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儿子晋献公(?—前651年),名诡诸,在位26年。

晋献公有6位后妃,其中一位名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她生了穆姬和申生。申生为太子。另一位名狐季姬,晋国大夫狐突之女,生了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前697—前628年)。还有一位名小戎子,狐季姬的妹妹,生了晋惠公。

▲齐秦剧照(网络图)

《史记·晋世家》(卷39)对上述情况有记载:

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

齐秦为晋献公生穆姬和太子申生,后不久便去世。

重耳娶的秦姜是怎么回事呢

献公二十一年,晋献公杀死太子申生,晋献公的第5位后妃骊姬,总是在晋献公面前进谗言,重耳害怕哪天被害,没有向晋献公告辞就到蒲城守城去了。

第二年献公派人去杀重耳,他就先逃到狄国,狄国是母亲的国家。当时重耳已经43岁了,在狄国住了5年后,晋献公去世了。

晋国派人来接他回国继位,他不敢回去,他的弟弟夷吾即位,是为晋惠公。重耳在狄国居住12年后辗转到了齐国。

▲齐秦剧照(网络图)

齐桓公对重耳厚礼款待,将宗族的女儿嫁给他,送他80匹马,重耳安于在齐国的闲适生活,两年后齐桓公去世,齐孝公即位,他在齐国住了5年。

《史记·晋世家》对此有明确记载: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

这说明,重耳娶的不是齐桓公的女儿,而是宗族的女儿。虽然也叫“齐姜”,但和申生母亲不是同一个人,申生母亲早就去世了。这时的重耳至少是55岁了。

后来重耳的随从赵衰等欲回晋国,在桑树下密谋回去的办法,被侍女听到了,侍女就把这事告诉了“齐秦”,“齐秦”怕事情外泄,就把侍女杀了。她劝重耳回国,重耳不肯,最后重耳被灌醉,装进车里送回去了。重耳做了晋文公,迎“齐秦”为夫人。

▲齐秦剧照(网络图)


郑国柱


首先明确地说,两位齐姜并非同一人,但都是齐女。

对于太子申生之母,《史记·晋世家》记载,是齐桓公之女。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很不可靠。按《左传》记载,晋献公夫人是贾国之女,没有生下儿子。“烝”于齐姜后,才生下了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所谓“烝”,“上淫曰烝”。也就是说,齐姜原本是晋武公的姬妾,晋献公与之私通而生下了太子申生。齐桓公在公元前685年才回到齐国成为国君,而晋武公在公元前677年去世,明显年龄大过齐桓公一辈甚至两辈。齐桓公把自己女儿嫁给晋武公的可能性有多大?况且晋武公时代的晋国,才刚被周王室承认代晋,影响力弱小,齐桓公似乎也没有必要将女儿嫁给大数十岁的晋武公来拉拢晋国。


因此,晋献公所“烝”的齐姜肯定不是齐桓公之女,从年代推断,更有可能是齐僖公之女。不管这位齐女是谁的女儿,她生下的一儿一女都成了影响晋国政坛的关键性人物。

太子申生长期被当作嗣君,也因此而成为了晋献公宠妾骊姬的眼中钉、肉中刺。为除掉申生,骊姬千方百计离间晋献公与申生之间的父子感情。虽然太子申生非常努力地想赢回父亲信任,但在骊姬的百般陷害下,最终还是无力抵抗,成为晋国宫廷权力内斗下的牺牲品,被迫害致死了。

太子申生之死,引发了晋国史上又一场长期内乱。

晋献公死后,申生之党发动内乱,杀死了骊姬及其妹妹所生的儿子,准备改立国君。从此在晋国形成了“夷吾党”与“重耳党”,彼此混战不休。直到十九年后,重耳回国为君,这场内乱才彻底结束。

秦穆公夫人穆姬在公元前655年嫁入秦国,并为秦穆公生下了两儿、两女(也有说一女)。在晋献公死后,晋国大臣杀死骊姬儿子准备另立国君,“重耳党”与“夷吾党”争执不下,最后吕甥提议由秦穆公代为抉择——

之所以能被晋人普遍接受,就是因为秦穆公是晋国女婿。

在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秦穆公俘虏,身为秦国夫人的穆姬带着两儿两女以死相逼,让秦穆公释放弟弟回国,足见穆姬虽嫁,但仍心怀故国。此后,秦穆公又多次帮助晋国,得到的回报却异常之少。很难说,这背后不是穆姬在其中推动。

因此,虽然对晋献公所“烝”的这位齐姜人们知之甚少,但其儿女在历史上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晋文公所娶的齐姜,是他流亡到齐国时所娶的夫人。

晋文公到达齐国时,已是齐桓公晚年,齐桓公求贤若渴的心态远不如他执政初期。因此,他将晋文公当作普通大夫对待,仅赐予马二十乘。至于嫁给晋文公的齐女姜氏,《史记》的说法是“宗女”,也就是宗室之女。晋文公在齐国与姜氏生活了数年,虽然没有子嗣,但安逸的生活已经让他失去了斗志,一度想在此终老。

为此,跟随晋文公流亡的狐偃等人私谋对策,被隐藏在桑树上的蚕妾偷听到。蚕妾将此事告诉了姜氏,姜氏为避免消息泄露,便将蚕妾毒杀,并劝说晋文公离开齐国。可晋文公却执意不肯。姜氏无奈之下,只得与晋文公亲信狐偃商议好,把晋文公灌醉后,绑架他走出了齐国!

姜氏之举,让普通人很是难以理解: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赶走丈夫,逼他踏上那条前途渺茫的回国争位之路?

数年后,晋文公回国为君、且成为天下霸主之时,人们才真正理解姜氏的抉择:原来潜龙就不应该困于浅水之中!

总而言之,两位齐姜肯定不是同一人,可两位齐姜却都非寻常之人:前者生出了不同寻常的一儿一女,后者促使晋文公成为了东周新一代霸主!


欲云谈史论今


用你的脑子想想,这可能吗?!这种问题太幼稚而且太龌龊。不过还是针对你这种不好好看历史的解释一下,笔者有一篇文章《春秋五霸之间错综复杂的辈分关系浅谈》,摘录其中一段:


古代女子没有名字,只有姓氏,出嫁后随夫家姓,齐国宗室为姜姓,因而女子为姜氏。晋献公的齐姜,是齐桓公的宗女,嫁给晋文公的爷爷晋武公作为姬妾,晋文公父亲晋献公继位后私通父妾并且予以扶正,生下太子申生和公主穆姬(秦穆公夫人),从这个辈分来看,齐桓公长晋文公两辈。但是到晋文公在齐国避难的时候,齐桓公又把宗室女齐姜(另一个)嫁给了晋文公重耳,并且在晋文公复国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晋文公继位后被立为夫人,因此齐桓公和晋文公应该算是翁婿关系。


易花得木


显然不是啊,周朝的齐国为姜姓,当时女子没有名字,以姓氏相称,齐姜指齐君的宗女,

晋文公重耳的夫人齐姜,是齐桓公之宗女,是他逃难时,齐桓公嫁给他的

晋献公夫人齐姜,是齐桓公之女,生穆姬(秦穆公夫人)和申生,齐姜本是他父亲晋武公的妾,


南朝居士


严格来说,应叫文姜、献姜或晋姜。但因为晋文公、晋献公都是死后谥号,故其生前之妻可称齐姜。

《周语·富辰》:齐许姜吕由大姜。齐国为吕尚封地,吕尚姓姜,又称姜子牙。故齐王之女(田氏代齐之前)统称齐姜。嫁入晋国后,可称晋姜。

申侯之女嫁郑武公,称武姜。

陈国为妫姓。息侯取陈公之女,息夫人名息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