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启示,重耳是如何当上国君的?

喳哩吱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关于他成为国君的经历可谓颇费了一番周折:

重耳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到了他十七岁时就已结识了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这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公元前659年重耳因晋国国内的骊姬之乱而被迫流亡国外。由于他在流亡前在晋国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重耳的母亲出生于戎狄部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一手制造了晋国内乱的骊姬立她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有人可能觉得重耳是不是脑袋进水了?多好的机会啊,就这么推辞。事实上重耳是在权衡各方面的利弊得失后做出的这个决定:晋国的原太子申生早已在骊姬之乱中自杀,里克又杀了骊姬和她所生的奚齐,如今有资格继承晋国君位的就只有流亡在外的两位公子——重耳和夷吾。相比之下重耳年长,在嫡长子早已亡故的前提下重耳继位更加名正言顺,可此时西方的秦国和东方的齐国两大强国强势插手晋国内政,干涉晋国君位的继承。秦国和齐国很清楚重耳继位名正言顺,如果自己立他为君他会认为理所当然;反观夷吾正因为继位不那么名正言顺,如果立了他必然对自己感恩戴德。重耳和夷吾都是没有任何背景势力的流亡公子,面对两大强国的强势干涉只能选择顺从,而非对抗。

夷吾在两大军事强国的支持下,最终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史称晋惠公。晋惠公一即位,立即诛杀里克,理由是里克是造成晋国动乱的罪魁祸首,实际则是清除重耳的势力。不久之后晋惠公再次清洗了里克的同党,里克手下的干将丕郑、祁举以及晋国军队中的七位高级军官。这样一来晋国朝廷中支持重耳的人员几乎被清除殆尽。原本晋惠公夷吾与重耳两人都因为申生事件的牵连,被迫亡命天涯,本来还同病相怜,但是现在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便翻脸不认人了。仅仅清除朝中同情重耳的势力还不能令惠公放心,晋惠公认为重耳在赤狄避难,而赤狄又屡屡兴兵,对自己的威胁最大,于是准备派人到赤狄去刺杀重耳(晋惠公派到狄国去的人就是当年砍断重耳一只衣袖的勃鞮,还有几个职业杀手)。重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呆在赤狄不够安全,于是又开始他的逃命之旅,逃到了齐国(齐国离晋国远,而且齐是一个大国,如果晋国在这儿谋杀一个政治避难者,难免会引起两国的纠纷)。

重耳一行人到了齐国之后,拜会了齐桓公,齐桓公何许人也?他太清楚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夷吾是自己所立,但随着他羽翼日渐丰满,难保不会和自己作对,扶持对夷吾有威胁的重耳利于牵制夷吾,所以对重耳非常的器重。齐桓公毕竟是一代雄主,慧眼识英雄,看出重耳此人不简单,于是将女儿嫁给了重耳,并且送了八十匹马作为嫁妆。重耳在齐国得了娇妻,生活上又得宽裕,有点乐不思蜀了。此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已经去世,重耳本来想利用这个机会,能够在齐国的政坛上有所作为,接替管仲的位置,但是就在重耳到达齐国的第二年齐国的一代霸主齐桓公却意外地死于非命,使得重耳的原定计划受到的挫折。重耳此时或许会叹息自己的命运坎坷吧:本来打算不再介入君位的争夺,安安心心在齐国做管仲的接班人,以自己的才华辅佐霸主,事实上选择辅佐异国君主也是当时所有在本国政治斗争中落败或是一直不得志的贵族子弟的普遍做法,可惜重耳现在已无法在齐国施展,也不知这对他而言是福是祸呢?

重耳从晋国逃亡到狄国时已经四十五岁,在狄国居住十二年之后重耳及其随从离开狄国,前往齐国。这时齐桓公尚在,对重耳很是赏识,将女儿嫁给了重耳。但是第二年齐桓公就死了,而且齐国陷于内乱纷争之中。不过齐国的内乱并没有影响到重耳的平静生活,在齐国他生活无忧无虑,就这样生活了五年,这时的重耳已经六十二岁了。六十二岁的年龄,有年轻的妻子相陪,生活轻松而自在,重耳只想能够在幸福之中安度晚年,十七年的流亡生涯让他多少感到了疲倦与劳累。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海遭虾戏,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重耳名为一国公子,实际类似流放犯,他太累了,十七年的流亡生涯消磨了他的雄心壮志,如今的他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然而重耳的特殊的身份却使他不可能脱离政治的漩涡,除了重耳之外他身边的人注定不会让他长久享受这种清福。他身边的人包括十七年来跟随在重耳左右的谋臣,象赵衰、狐偃、贾佗等人,当年这些谋臣将宝押在重耳的身上,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重耳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此时重耳选择退出,就意味着赵衰等人十七年来的所有努力、所有的赌注都会付之东流。除了这一群坚定的追随者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重耳夫人,齐桓公的女儿。

在齐国的五年重耳对政治越来越不关心,怀搂爱妻,生活惬意,甚至不想离开齐国了。赵衰、狐偃等人决定商讨对策,谋划如何让重耳重振旗鼓,恢复意志,重返晋国,夺回权力。有一天赵衰、狐偃等人正在一棵桑树下开会,秘密商讨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的计划,虽然这次秘密会议十分的隐密,但是居然百密一疏,这些人都没有意识到就在他们密谋时他们的计划却被一个侍女无意中听到了。当时这名侍女正爬到桑树上采桑,桑树下的密谋者全都没有发现。这名女子是重耳夫人的侍女,这个单纯的宫中女孩,对政治上的阴险实在太缺乏了解,所以回去之后她把听到的话告诉了重耳夫人。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是这招来了杀身之祸。重耳夫人害怕这个秘密的计划如果泄露出去,会对自己的夫君有不利的影响,于是把心一横,决心将这个侍人杀了灭口。重耳夫人在杀死侍女之后马上找到重耳,对他说:“夫君你有远大的志向,但是你们的计划被侍女偷听到了,我已经将侍女杀死了。”重耳听了觉得很奇怪,说道:“我并没有什么计划啊?”重耳夫人说:“夫君你走吧,不要因为留恋妻子和安逸的生活,而毁坏自己的事业的名声。”重耳夫人不愧是齐桓公的女儿,虽然自己是女儿身,但还是勉励夫君去完成伟大的事业。但是此时的重耳随着年纪的衰老,早就下定决心要在齐国终老一生,不再去追逐什么政治,死活也不肯离开齐国。

于是重耳夫人便跟狐偃、赵衰等人商量。此时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的霸业一去不复返,所以狐偃等人认为不可继续留在齐国,齐桓公死后宋国的宋襄公试图接手齐桓公的霸业,宋国的实力并不强大,但是因为在齐桓公会盟诸侯的数十年中,宋国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全部会盟的国家,可以说宋国是齐桓公霸业时代的第一追随国,凭借这个有利条件,宋襄公雄心勃勃,试图取代齐国成为诸侯的盟主。于是狐偃、赵衰等人认为:离开齐国之后先到宋国瞧瞧,观察一下宋国是否有实力来帮助重耳返回晋国夺取政权。可是现在的问题是重耳本人根本无意离开齐国,怎么办呢?重耳夫人提出一个方法,就是把重耳灌醉,然后趁他酒醉不醒人事时,偷偷地将其送出齐国。狐偃接受了重耳夫人的建议,于是把重耳给灌醉了,把他安置在一辆马车上,然后收拾了行李,就离开了齐国。等重耳酒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了齐国的土地,正在前往宋国的路上,重耳气得说不出话,马上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操起一把戈,就冲着狐偃杀过来,把狐偃吓得撒腿便跑,重耳追了一阵子,刚醒酒还头重脚轻的,追不上,其他随从都过来劝了,好说歹说重耳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嘴上还是说着:“此去若是不能成就霸业我要吃狐偃的肉。”狐偃回答道:“若是此去不能成就霸业,我等都会葬身虎豹豺狼之口,怕是轮不到主公来吃喽。”

狐偃这话并不完全是开玩笑,作为无权无势的流亡公子若是在路上碰上虎豹豺狼或是山贼刺客,死了都没人知道,此时的重耳简直混成了丐帮帮主,率领一众随从四处流亡,最窘迫时也曾向路人讨要食物,还曾有一位路人在他们讨要食物时随手扔给他们田里的土块。重耳气得几乎要打人,随从们拦下他说道:“有了土地就能种粮食,有了粮食就能养活百姓,这样就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这位农夫是把国土送给了我们,此乃大吉大利的征兆,预示主公必定会成为一国之君。”重耳一听转怒为喜,附身拜谢农人。可惜精神信念上的望梅止渴毕竟不能解决肚子饿的实际问题,看着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离开齐国的重耳一行来到了曹国。曹国只是一个小国,当时的国君是曹共公,曹共公不过是把重耳当作逃亡人士看待,此公听说重耳有并生的肋骨,心中好奇得很,也顾不上国君的尊严,居然在重耳洗澡的时候躲在帷帘后面偷看。曹共公的所做所为让曹国的大臣僖负羁对曹共公这个作为十分震惊,因为他觉得重耳手下的谋士个个都十分杰出,有这些谋士的辅佐,重耳是有机会返回晋国夺取晋国的政权的。僖负羁觉得重耳是有潜力的成长股,是不能惹的,不如趁早做点投资。于是私底下赠送重耳一盘山珍海味,在山珍海味之下放了一块玉璧,重耳将美味的食物留下,把玉璧归还。僖负羁的这次长线投资在七年之后获得了回报,七年后已经是晋文公的重耳下令攻打曹国,活捉了曹共公,但是赦免了僖负羁以及他的整个家庭,僖负羁仅用一盘美食换来这个结果也很合算啦。

离开曹国之后重耳和他的随从到达宋国。此时正好是宋襄公在泓水战败负伤之后不久。宋襄公倒是对重耳一行人客客气气的,赠送了八十匹马。宋襄公的部下公孙固与狐偃是老朋友,他对狐偃说:“宋国不过是个小国,又刚吃了败战,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帮助你们返回晋国,你们还是另找一个大国寻求帮助吧。”狐偃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宋襄公眼高手低,不足成大事,看来是无法依靠的。狐偃与其他谋士经过认真分析之后,觉得中原各国之中,实力还算比较强的国家,只有郑国了,于今之计,只能先到郑国观察情况一下。于是重耳等打点行李,离开了宋国,前往郑国,又一次踏上流浪之路。

公元前637年重耳来到了郑国。对于重耳的到来郑国的国君郑文公采取了一种冷漠的态度。显然郑国已经丧失了大国的地位,对于象重耳这样一个外国流亡政客,郑国没有接待的热情,郑文公的冷漠使得大臣叔瞻有了几分担心,叔瞻暗中观察重耳一行人的一举一动,他得出一个结论:重耳这个人不简单!狐偃、赵衰、贾佗这几个人的才干,都足以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臣,但却心甘情愿追随重耳漂泊流浪了十数年,而晋国的政局到现在仍然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局面,很显然重耳还是有机会重返晋国执掌大权的。对于这种人,郑国是不可得罪的。叔瞻向郑文公说:“重耳这个人十分的贤能,他的手下个个才华出众,仍然是未来晋国君主的有力争夺者;况且重耳的祖先是周武王,与我们都同属姬姓,主公还是应该对他以礼相待,否则留有后患。”郑文公不以为然地说:“诸侯国中的流亡公子逃到郑国的有许多,我怎么可能对每个流亡公子都以礼相待呢?”叔瞻一听,便接着说:“如果不能以礼相待,就将他们杀了,以免日后祸患无穷。”郑文公也没有采纳叔瞻的建议,因为在他看来:已经六十多岁的重耳已经是即将作古之人了,不用费太多心思。但是以后的事实证明了叔瞻的判断是正确的,郑文公为这次冷漠的接待付出了代价,在重耳登位后七年晋国军队对郑国进行报复,而当初提议杀死重耳的叔瞻更是成为晋军的眼中钉,最后叔瞻不得不自杀身亡,郑文公斩下叔瞻的头颅交给晋军作为议和的条件,这些是后话了。

在郑国碰钉子之后这些晋国的流亡人士深感中原各路诸侯要么实力不济,要么不肯接待,于是决心到当时最强大的楚国去试试运气。此时的楚国势力已经深入中原地带,象郑国、陈国、曹国等均已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只是中原人士的脑袋里楚国仍然是一个“蛮夷国家”。不过这个所谓的“蛮夷国家”却有中原各诸侯所没有的气魄与胸襟,楚成王热情地接待了晋国的流亡集团。深谋远虑的楚成王力图将势力深深地打入中原地带,同时未雨绸缪,倘若可以凭借重耳流亡集团将楚国的势力打入晋国,岂不是一笔长远的投资?楚成王对重耳接待规格之高可谓是空前绝后。当重耳及其随从进入楚国之后楚成王以诸侯的礼节隆重接待。重耳大吃一惊:自己不过是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怎么可以享受诸侯的待遇呢?所以打算要推辞不接受这种高规格的接待礼节。但是赵衰却力劝重耳要接受,赵衰说:“咱们在外流亡了十几年了,连曹国这样的小国家都看不起咱们,更不用说象宋国、郑国这个比较大的国家了。现在楚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却以如此高规格的礼节来对待您,正好可以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以后其他国家也不敢瞧不起咱。所以公子还是不要推辞的好。” 说白了赵衰是建议重耳利用楚成王为自己免费打广告,如果把天下各国比作江湖门派,此时的重耳不过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江湖地位的流浪汉,而楚成王则是号令天下的武林盟主。这就好比某位外国元首、大企业家或是影视明星与我们某个普通人在公开场合共进晚餐,然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立马身价倍增,这就叫狐假虎威,不得不说赵衰真是一只老狐狸,他一眼就看出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你重耳干嘛还要推三阻四呢?

于是重耳接受了这种高规格的接待。雄才大略的楚成王显然比起曹共公、宋襄公、郑文公这些君主更加了解重耳流亡集团的力量,所以他愿意对重耳进行风险投资,这将会是一笔投资小、收益大的交易。作为一位风险投资人楚成王自然关心自己的收益,于是用试探性的语气对重耳说:“公子如果返回晋国执政的话,将何以回报寡人呢?”重耳这才知道宴无好宴,盟主家的酒席哪有那么容易吃到的?原来是礼下于人比有所求呀!重耳以谦卑的态度回答说:“楚国地大物博,羽毛齿角玉帛这些贵重品,楚国不仅盛产,而且还出口到了晋国;奴仆婢女也是大王所不欠缺的;楚国应有尽有,我还真不知道要如何报答才好哩。”楚成王微微一笑说:“话虽如此,可是总要回报点什么嘛。”重耳想了想说道:“如果在下可以回国执政,而晋楚两国不幸发生战事,那么在下愿意退避三舍(九十里),以求得大王的谅解,以作为对大王的回报。如果得不到谅解,就只好左执强弓、右佩箭袋,与大王周旋一番。”重耳此话一出,满座皆惊。楚国大将子玉听了之后勃然大怒,跳出来拔出利剑指着重耳说:“大胆!我大王对公子如此敬重,公子却出言不逊,根本不把我们大王放在眼中。”楚成王摇摇手说:“子玉退下。晋公子十分的贤能,志向远大,生活俭朴,流亡在外受困遭厄十多年,他的随从皆有独挡一面的才能,态度端庄,气量恢宏,这大约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上天如果要他兴起,谁又可以违抗天命呢?”楚成王下令好好招待重耳一行人,这样重耳就在楚国住了下来。重耳这番回答可谓不卑不亢,他很清楚此时如果自己表现得过于强势无异于为自己的回国继位之路树立一个大敌;可如果表现得过于软弱又会被楚国轻视,倘若自己盲目许诺以土地钱财报答,一旦将来果真继承君位楚成王就会名正言顺要求自己兑现诺言,这对志在天下的重耳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承诺将来会报答楚国,但拒绝承诺不与楚国交战,即使楚国大将子玉拔剑威胁也不能使其折服,可以说此时的重耳已经具备一个霸主应有的气度,而这点也被楚成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西方的秦穆公向重耳伸来了橄榄枝——原来秦国自从扶植重耳的弟弟夷吾继承晋国君位后就发现这小子越来越放肆了——本来夷吾曾答应继位后将河西之地献于秦国,结果一继位就自食其言。秦国不计前嫌在晋国饥荒之时送去了粮食,晋国却趁秦国饥荒出兵伐秦,结果不得人心的晋惠公夷吾成了秦国的俘虏。好在秦穆公娶了重耳和夷吾的姐姐,在夫人的劝说下秦穆公最终还是放还了晋惠公,但要求晋国太子圉入秦当人质。秦穆公此举旨在培养亲秦的下任晋国国君,然而太子圉却在当了六年人质后逃离了秦国返回到晋国,这就使秦穆公六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秦穆公转而开始考虑扶植重耳回国继位。

太子圉离开秦国后的第二年(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终于因病重而去世,太子圉继任晋国君,史称晋怀公。晋怀公一走马上任,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针对在国外流亡的重耳和他的谋士们,命令要求流亡者的家属,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将流亡人员召集回国,否则将治以重罪。

当时在重耳流亡集团中重要的谋士狐毛和狐突兄弟,他们的父亲狐突居住在晋国,因为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召回狐氏兄弟,结果被晋怀公逮捕,最后被处死。晋怀公这个做法实在大失人心,因为晋怀公现在还不满二十岁,而且在秦国作了六年的人质,可以说在国内并没有一个稳固的政治基础。而重耳流亡集团在晋国国内有许多同情者甚至是支持者,在国际上也得了象齐桓公、楚成王这样政治巨头的礼待,国际声名卓著。这个刚刚长大成人的晋国新国君,年级不大却早学会了政治上的残忍,但是他对政治对手的打击却给了重耳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

重耳的随从们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重耳流亡在外已经十九年了,而且已经由壮年步入老年,楚成王虽然礼待重耳一行人,但是楚国距离晋国遥远,似乎不太可能劳师动众护送重耳回国,而秦国与晋国则是接壤的,更为重要的是晋国在太子圉继位成为晋怀公之后与秦国的关系陷入冰点,而晋怀公与他的父亲晋惠公,在秦国人的眼里都是属于忘恩负义之辈。重耳的谋士们判断此时的秦国是最有可能为重耳提供军事援助,支持重耳回国夺取政权的国家,于是决定跟随秦国的特使前往秦国。

重耳到达秦国后受到了秦穆公的热情接待。秦穆公为了拉拢与重耳的关系,将五位宗室女嫁给了重耳,令人吃惊的是,其中有晋国太子圉(现晋怀公)的夫人嬴氏。此前太子圉逃离秦国时,嬴氏虽然没有随同他逃跑,但是却为他逃跑出了不少力,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秦穆公对她的强烈不满,因此就逼着她改嫁给重耳。赢氏满心里怨气,要知道重耳现在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所以在新婚之夜时老夫少妻就闹了一点矛盾,赢氏端了一盆地给重耳洗手,重耳洗完手之后不用毛巾擦手,而是甩甩手,甩去手上的水,估计是有几滴水不小心甩到嬴氏的身上,嬴氏趁机发泄了怒火说:“秦国与晋国的国际地位差不多,你为什么要瞧不起我呢?”重耳听了吓了一大跳,赶忙脱了新衣服,一个劲地谢罪。

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在宴席上重耳决定对秦穆公的真实意图进行试探,他在宴会过程中朗诵了一首古诗《河水》,河水这首诗暗示希望得到秦国的帮助,返回晋国,这是一种非常含蓄的外交手腕,借助诗歌表达自己的想法。秦穆公听明白了,于是也起身朗诵了一首《六月》诗篇,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了,暗示重耳如果当上晋国的国君,一定会为周王国立下奇勋。这时重耳的重要谋士赵衰也听出弦外之音,非常的机智,马上跳了出来,对重耳说:“快拜谢恩赐吧。”于是重耳心领神会,便走下台阶向秦穆公行礼叩头,秦穆公也起身走下台阶,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大礼,赵衰说:“您把辅佐周王的重任交于重耳来承担,重耳怎么能敢不拜谢呢?”

重耳与他的谋士的机智与进退有度,使得秦穆公意识到这个老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角色,而此时,晋国国内有一股支持重耳回国的暗流涌动。这年的十二月,晋国国内握有重权的栾、郤两大家族,均派人到秦国与重耳联系,很显然,新任的年轻国君晋怀公并没有得到国内政治势力的的支持,而重耳做为晋献公九个儿子中硕果仅存的一个,自然成为国内政治势力眼中最合适的继随者。

一切回国的准备都就绪了,公元前636年,新年刚过,秦国便派出大军护送重耳返回晋国。在逃离了十九年之后,重耳即将第一次重返晋国,而且,这次是冲着最高的权力而来的。但是就是即将苦尽甘来之时,有一个人不那么乐观了,这个人就是狐偃。狐偃心想,公子重耳这次得到秦国与国内政治势力的支持,夺回君位是不成问题了,但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们这些跟随重耳流浪了十九年的谋士们,又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于是行到黄河边时狐偃决心对重耳做一次试探:他拿了一块宝玉献给重耳,然后说:“主公在外流亡十几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得罪主公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最严重的一起就是把重耳灌醉后,强行把他带出齐国,重耳醒来后拿着武器要找狐偃算账),现在主公即将返回国内了,在下就在此地向主公辞别吧。”

重耳何等的练达,听出狐偃话中有话,于是便说:“我为各位是同苦共难,如果不能同一条心,那么请以此河水作证。”说罢把宝玉扔到河中,表示自己绝不对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于是狐偃终于抛弃了心中的忧虑,欢欢喜喜随着秦国的大军返回晋国。

进入晋国的领地之后秦军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连续攻占了令狐、桑泉、臼衰三座城池。直到二月份,晋国的主力部队才赶到庐柳(山西省临猗附近),由于秦军此行的目的是要拥护重耳担任晋国国君,所以秦军并不恋战,秦穆公派了公子絷秘密抵达晋国主力部队中与晋国的高级将领进行商议,当时晋怀公在国内缺乏支持的势力,特别是来自军队的支持,因为秦公子絷与晋国高级将领秘密达成协议,晋军向后撤退到郇地。重耳派出更得力的干将狐偃与秦、晋两军的高级将领在郇地进行谈判,谈判的结果是晋军阵前易帜倒戈,宣誓效忠重耳,于是重耳抵达郇地,接管了这支晋军。这样晋国的局势陡然之间失衡了,胜利的天平倾向了重耳一方。

在获得晋军的效忠之后重耳率领这支倒戈的军队攻占了晋国最重要的城池:曲沃。曲沃是晋国内战时期,后来统一晋国的晋武公的发迹之地,可以称得上是晋国的陪都,曲沃攻克之后,重耳祭拜了晋武公的祖庙,之后开始向晋国的首都绛城进军。而此时,肝胆俱裂的晋怀公匆匆逃往高梁。重耳的大军兵不血刃占领了都城,在晋国大臣的拥护之下,重耳终于登上了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从晋国太子申生被杀、重耳受牵连不得不亡命天涯,到重返晋国,总计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十九年的时间,重耳遭受了晋国统治者的追捕、讨伐、暗杀,受到过卫国、曹国、郑国等诸侯国的冷遇甚至受辱,从西流亡到东,又从东流亡到西,不能不说倍尝艰辛,但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流亡者的身份到晋文公的演变,此时的晋文公已年逾六旬。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之一,这个君主在六十二岁的时候才登上君主之位,从十九岁开始他就一直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四处游荡居无定所,不过他不是乞丐,他的身边有一群能人志士,个个都有将相之才。他们对重耳这个潜力股一直追随左右不离不弃。这些人为后来晋文公称霸天下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霸主奠定了基础。




素有贤名,不恋富贵

重耳的父亲是晋献公,这个父亲晚年迷恋女色,做出了废长立幼的决定,逼死了太子申生,重耳不愿意和父亲为敌,直接选择跑路避祸。他回到了母亲的国家,并在那里娶妻生子,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倒也算安稳。不过他身边的这些能人是闲不住的,在晋献公死后,他们督促重耳寻找机会游说诸侯,以便于实现复国理想,这样他们也就能发挥所长,帮助重耳争霸天下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重耳是个老实人,素有贤名,在十九岁的时候就结交了很多天下人公认的贤者和能人,这是他这个年纪的人很难做到的。



逃亡之路,生死一线

晋国的里克曾经想把重耳迎回国做国君,但是重耳放弃了机会,倒不是他没有争位之心,而是一个简单的原因,怕死。重耳目睹了很多生离死别,知道地位诱惑的背后,往往是危险,他有自知之明。

这个世界最大的恐惧就是你的身边总是有个让你如鲠在喉,寝食难安的对手存在,晋惠公就是这样的人。他对重耳很不放心,于是他派出了刺客准备把重耳干掉永绝后患。不过刺客还没有出发,重耳就得到了消息,可见晋国内部有重耳的眼线而且不止一个,这就保证了他具有一个能力—预警。


这个时候他只有继续出逃了,但是这次和以前不同,如果不彻底解决问题,逃到哪里都会被干掉,还是从根本上解除隐患来的彻底一些。因此这次出行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躲避刺客的刺杀,这是第一要务,保命。第二个目的就是寻求诸侯的帮助,谋求复国的可能。老重耳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旅程,这次旅行完全出于被动,有人要刺杀自己,为了活命,重耳才出行了,其实这招派刺客的做法无疑是晋惠公的昏招,他用了一根针把重耳这个一直沉睡的老虎给刺醒了。不过换个角度来说,也许刺客根本就不存在,只是重耳身边的人想到的计策也说不定!

入齐求安,不思进取

重耳想到了去齐国,因为管仲刚去世不就,齐桓公可能需要贤能之士,因此重耳决定先去齐国。为了到齐国去,他们必须经过卫国,卫文公对重耳很不友好,没有接待这位老潜力股。重耳长途跋涉又渴又饿,于是向路边的农夫祈求食物,农夫也没有于是就捧起一把泥土送给了重耳充饥。重耳很愤怒,他手下的赵衰说到,您应该高兴才对呀,这是把国家送到了您的手上了。重耳于是转怒为喜,我看这个故事又是赵衰等人的诡计,目的是刺激重耳,让他恢复自信。

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非常重视,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并给了重耳很多赏赐,但就是不提帮助重耳回国登君位的问题。重耳多少年来一直在外颠沛流离,遇到齐女年轻貌美,知书达礼,两情相悦。尽管重耳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是齐女并没有嫌弃,夫妻关系十分融洽。这其实是齐桓公的阴谋,因为通过攀谈和观察,齐桓公发现重耳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重耳手下也都是将相之才。为了防止对自己的霸主地位构成威胁,齐桓公想用美女和锦衣玉食来麻痹重耳,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重耳果然受用,完全忘了自己是晋国的王子的身份,安心做起了齐国的上门女婿,不思进取整日玩乐。对比赵衰、咎犯很是焦急,他们在桑树之下谋划让重耳赶紧离开齐国的办法。可是隔墙有耳,他们的谈话被一名齐女的侍者听到了,我猜想这名侍者可能就是齐国安插在重耳身边的间谍,负责监视重耳的一举一动。但是这名间谍犯了一个错误,一个要了自己性命的错误,他没有去向当时在位的齐孝公汇报,而是先去向齐女即重耳的老婆汇报。齐女是个厉害角色,她立即把这名侍者除掉了,可能就是她自己亲自动的手,然后她劝重耳迅速离开。

重耳迷恋安乐不想离开,于是齐女就和赵衰等人合谋把重耳灌醉然后放到车上直接带走,这里重耳还是很被动,这个未来的霸主还是很不情愿,重耳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动。重耳醒来后要杀咎犯,咎犯说你杀我是成全了我的大善而成就了你的大恶,于是重耳没有下手,说要是不成功再杀不迟。

周游列国,寻求帮助

重耳一行人到了曹国,曹共公对待重耳很不礼貌,曹大夫厘负认为重耳是当世贤者,要以礼相待,但是曹共公不听,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窥重耳身体上的缺陷并以此为乐。曹大夫厘负于是私下里给重耳饮食和礼物,重耳接受了饮食但把礼物还给了厘负而后离去去宋国。



宋国这个时候刚刚被楚国打败,但是宋襄公这位仁君对重耳很是赏识,他对重耳以礼相待,希望重耳能留下来帮助自己。咎犯作为重耳手下的干将,通过自己在宋国的老相识了解到宋国国小且刚刚被楚国打败,不具备帮助重耳的能力。因此建议重耳离开去其它国家寻求帮助,重耳采纳了咎犯的建议离开了宋国。

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压根就没把重耳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放在眼里,直接给了个闭门羹。其实他手下是有能人的,曾经建议他如果不厚待就杀之以绝后患,可惜郑文公都没有采纳才导致了后期的身死国灭。

重耳又到了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招待了重耳,并问道“如果我帮助你成为了晋国国君,你会怎么报答我呢?”重耳想了一下说到“晋国楚国交战的时候,我会让晋国军队退避三舍。”楚成王听后没有说话,他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

秦晋之好,文公霸业

这个时候后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自己也对晋国当时的国君很不满意,因此就派人到楚国招重耳赴秦。楚成王说楚国距离晋国太过遥远,而秦国和晋国接壤,且秦穆公为人很好,一定可以帮助你的。重耳于是前往秦国,楚成王还送给了重耳很多礼物。

到了秦国,秦穆公将宗氏五个女孩都许配给重耳为妻,并问重耳是不是想回到晋国为君,重耳和赵衰都对秦穆公说您真是我们的及时雨,我们这些流亡在外的臣子遇到了您这样的贤君真是太幸运了。秦穆公于是派兵帮助重耳返回晋国,同时晋国的内应也发挥了作用,替重耳扫清了障碍。


秦晋之好后来被用来形容婚姻,但是其实这个秦晋之好是有明确的政治目的的,而且对于重耳来讲是有点难以接受的。五名宗氏中就有曾经嫁给过晋国君主的秦穆公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就是改嫁给了重耳。对于重耳来讲这是不能接受的,况且大家应该记得重耳深爱齐女,就是那个帮助他走向复兴之路的女人。但是赵衰劝重耳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接受秦穆公的“好意”,才能成就大事,重耳选择了让步。这里体现了重耳从善如流,当机立断的特质,也是他能迈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重耳回国了,成为了继齐桓公之后春秋时代的第二位霸主,开启了人生的真正巅峰。后面的故事被人描写的太多了,我就不在啰嗦了。我要说的是重耳成为晋文公是有一个过程的,没有这个过程,就没有晋文公。纵观晋文公六十岁前的生活,很丰富很精彩,很有借鉴意义。

通过晋文公,我得到了以下的启示:

大器晚成是真的,但是不能放弃努力;

成大事必有团队,成伟业不能靠个人;

能隐忍韬光养晦,聚贤才建不世之功;

说出来的牢骚话,做出来的是真功夫。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晋文公姬重耳能当上国君,除了他自身能力强,有名臣相伴外,还有两个主要的外因:一是他侄儿不亲秦;二是秦穆公扶持他。当然首先是他侄子叛秦自归,然后才有了秦穆公扶持姬重耳当上晋国国君的事件发生。历史事件如下:

(1)秦穆公是姬重耳的姐夫

晋献公的子女有:晋姬(正妻所生女儿)、姬申(太子)、姬夷吾(正妻所生儿子)、姬重耳(正妻所生儿子)、姬奚齐(骊姬所生儿子)。秦穆公即位第四年,娶晋姬为妻,也就是说秦穆公嬴任好是晋献公的女婿,是姬重耳的姐夫。

《史记.秦本纪第五》: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

(2)晋国内乱,姬夷吾与重耳外逃

《史记.秦本纪第五》: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晋献公的爱妾骊姬作乱,在新城杀了太子姬申,姬夷吾与姬重耳逃亡他国,晋国立骊姬的儿子姬奚齐为王。这是一场因为女人而引起的公室内乱,而骊姬是先秦著名的四大妖姬之一,四大妖姬分别是妹喜、妲己、褒姒、骊姬!

(3)姬夷吾以河西八城为条件,请姐夫秦穆公助其登上君位,是为晋惠公。

《史记.秦本纪第五》: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

这里可以看出,河西之地本是晋国的,因为秦穆公帮助晋惠公登上君位,河西之地才归属秦国。后来从晋国分出来的魏国占领秦国河西之地,也算是收复“失地”。当然秦国取得河西之地,也是与晋国打仗打出来的,并不是晋国心甘情愿给的。

(4)秦晋争战,晋惠公战败而献河西地,并将太子姬子圉为质于秦

《史记.秦本纪第五》: 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

秦穆公与晋惠公因为河西之地而爆发了战争,秦国战胜晋国并俘虏了晋惠公。嬴任好想杀了这个小舅子以祭天,不想周天子与老婆都来为晋惠公求情,于是嬴任好放了姬夷吾。而姬夷吾回国后也把河西之地给了秦国,并把太子放在秦国做人质。嬴任好对小侄子姬子圉也不算差,把秦国公主嫁给了他,也算是成了姬子圉的岳父。

(5)姬子圉私逃秦国,嬴任好立二小舅子兼女婿姬重耳为君

《史记.秦本纪第五》: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秦国攻灭了梁国,而梁国的公主是姬子圉的母亲,因此姬子圉对岳父大人很不满意,又想到父亲快死了,自已兄弟多,得早点回去登上君位,不然自已当不成晋国国君了。于是姬子圉私自逃离秦国,回到晋国当了国君。

嬴任好对女婿姬子圉很不满意,听说二小舅子在齐国名声高,有贤名,于是把姬重耳迎回秦国。一翻考查后,嬴任好认为二小舅子可堪为君,就把姬子圉的老婆秦国公主又嫁给了二小舅子,并派兵护送姬重耳回晋国为君。姬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到了晋国,把自已的小侄子斩杀了,当了晋国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说来秦穆公嬴任好即是晋文公的大姐夫,也是晋文公的岳父大人。


大秦铁鹰剑士


重耳流亡列国时间长达十九年,能够回国当上国君真的很不容易。

当然能当上国君除了他本人有贤才外,跟随他一起流亡的也就是将相之才,比如赵衰,狐偃,介子推等等。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的秦穆公帮助重耳回国即位的,当时晋国的国君是

晋怀公,这个晋怀公当太子时本来在秦国当人质,秦穆公为了笼络他对他相当优待,还把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结果这个晋怀公听说他的父亲晋惠公病重,他怕晋国国君的位置被别人抢走,就一个人偷偷从秦国跑回了晋国,连秦穆公的女儿他都抛弃了。抛弃秦穆公的女儿还没关系,这个晋怀公竟然从此和秦国不相往来,忘恩负义之至。

这时候的重耳还在外面流亡,秦穆公这时候就把重耳邀请到秦国,答应帮重耳回国即位,前提是重耳即位后将昔日的河东五城,割让给秦国作为酬劳,重耳欣然答应,秦穆公还把女儿怀赢重新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春天,秦穆公委派公孙枝,率领秦军三千,护送重耳渡过黄河,到此为止,重耳已经阔别祖国长达19年之久,心中感慨万千!在早已埋伏于国内的亲信力量的接应下,他如愿以偿的赶走晋怀公(后来晋怀公逃到了高梁被重耳派人杀死),62岁的重耳终于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


历史人物故事会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43岁开始流亡国外19年,62岁回国当国王,是大器晚成老年励志的最典型代表。

为了不被父王的宠妃骊姬陷害,晋文公重耳被迫在43岁那一年开始流亡,他先来到狄国,这里是他外婆家。狄国很热情地收留了他,还送给他一个美女做老婆。五年后,晋献公死了,重耳的弟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他派杀手潜入狄国要除掉重耳,以绝后患。

重耳提前得到消息,带着手下人去了齐国。齐桓公很热情地接纳了重耳,不但给他丰厚的安家费,也送给他一个老婆。重耳不想走了。不过,他的齐国老婆和他的手下合起来,把重耳逼出了齐国,重新踏上流浪路。

重耳经过曹国、宋国、郑国,又到了楚国。几个月后,秦国派人来接重耳。原来,晋惠公去世,在秦国做人质的晋国太子偷偷跑回去了。这下惹恼了秦国,他们要为晋国再选一个新国王,目标锁定了重耳。

这样,重耳去了秦国。在秦国,秦穆公一下子送给重耳5个清一色秦国贵族女子做老婆,还帮助他当上了晋国国君,就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此时的重耳已经62岁。

从43岁开始流亡,到62岁当上晋国国君,重耳经历了19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但让他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忍耐力和意志力,也加强了他的人脉和认识。

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经历很重要,人脉也很重要,一个人的任何经历都会在他身上有所体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