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為何外蒙古獨立時,在30多萬的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

1945年10月21日,塔斯社報道說: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了公民投票,據13個省投票統計,381242人參加投票,一致贊成“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沒有一張反對票。

緊接著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自此原屬中國領土面積達156萬多平方公里的外蒙古,脫離了中國版圖。

試想一下,30多萬的公民投票,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這讓人感到非常不解和奇怪!

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這就是一個圈套,而自始至終操縱這一切的就是蘇俄。

為何外蒙古獨立時,在30多萬的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

長期以來,俄國的目標就是將外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將舉世聞名的圓明園洗劫一空。於是被英法聯軍嚇破膽的清政府,求助俄國駐華公使伊格納切夫出面調停,代價就是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幾天後,沙俄也如法炮製,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不平等條約——《北京條約》。

1862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鑑定了不平等條約《陸路通商章程》。通過這些條約的簽訂,沙俄的勢力逐漸滲透到了外蒙古的各個方面。並控制了外蒙古的經濟命脈,為日後的外蒙古分裂埋下了禍根。

自18世紀以來,沙皇俄國通過收買外蒙古的王公貴族、扶植親俄勢力等手段,挑撥其與清政府的關係,不斷對外蒙古進行滲透。最終促使外蒙的王公和大喇嘛公開投入沙俄的懷抱。

為何外蒙古獨立時,在30多萬的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

1913年11月5日沙俄與中國政府又簽訂了《中俄聲明》即:“俄國承認中國在外蒙古的宗主權,外蒙古土地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承認外蒙古的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沙皇被推翻,蘇維埃政權建立,但沙俄仍然不願意放棄沙俄對外蒙古的政策,支持其“獨立”。這就為解決外蒙問題製造了障礙,並導致了外蒙古事實上的獨立。

1919年蘇俄政府居然發表《告外蒙古人民書》,宣稱“蒙古已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任何外國人都無權干涉外蒙古內政,並有權獨立自主地同其他一切民族交往”,鼓動外蒙古脫離中國。很快,在蘇俄的支持下,所謂的“蒙古民國政府”成立。

在中國人民與與日寇殊死搏鬥的時候,1941年4月13日,蘇聯為了獲取日本對蘇聯干預控制外蒙古的承認,竟以犧牲中國的利益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即蘇聯保證尊重滿洲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證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5年2月11日,美英蘇三國元首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雅爾塔簽訂了《雅爾塔秘密協定》,蘇聯對日參戰的條件之一,就是“外蒙古(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蘇聯認為,20多年來,外蒙古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了。因此,維持現狀,就意味著讓外蒙獨立。

為何外蒙古獨立時,在30多萬的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

《雅爾塔秘密協定》簽訂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美蘇都對內容保密。在協定簽訂3個月後,國民政府才知道協定內容。

在德國投降以後,蘇聯變得更加矜持和傲慢,蘇聯在1945年6月12日,對中國提出進一步的要挾,提出將“外蒙古維持現狀”的要求改為“外蒙古獨立”。

經過多次談判後,1945年8月,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關於外蒙古問題,國民政府在給蘇聯政府的照會中表示:茲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與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證實此項願望,中國政府當然承認外蒙古之獨立,即以現在之邊界為邊界。

為何外蒙古獨立時,在30多萬的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

緊接著,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外蒙古舉行了公民投票,而且在30多萬公民投票中,竟然沒有一張反對票。就這樣,原屬中國領土面積達156萬多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在蘇聯的“關懷”下,脫離了中國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