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八千萬兩銀子,竟在二十年裡被揮霍一空,大清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文|武品文史

八千萬兩銀子,竟在二十年裡被揮霍一空,大清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近些年因為網絡信息的發達,大家都知道了清雍正皇帝是個勤奮節儉的有為帝王,不看其它的方面,就單看那時的國庫,先帝康熙留給他八百萬兩銀子,他經過十三年運營已經把它盤到了六千萬兩之多,這個數目是相當驚人的,短短十三年就把國庫存銀翻了這麼多倍,這已經是把開源節流做到了極致。從這一點上來說,雍正確確實實是一位歷史上不多見的明君。

八千萬兩銀子,竟在二十年裡被揮霍一空,大清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到了乾隆做皇帝,他一開始也是喜歡存錢的,也算得上是個存錢能手吧,到了第四十二個年頭國庫存銀已經有了八千一百二十八萬兩,雖然效率比不上雍正,但這個數目卻已經是大清朝國庫存銀的最高峰了,此後就走下坡路了,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罪魁禍首還是乾隆自己,在他做皇帝的最後二十年裡,他外出遊玩、大興土木把個家底花得只剩下了兩千萬兩銀子。

八千萬兩銀子,竟在二十年裡被揮霍一空,大清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他的兒子嘉慶還算節省,把國庫提升到了三千萬兩白銀,之後的皇帝們因為面臨跟洋人打仗要賠款,國內要平叛亂,還要增加軍費開支,國庫存銀是一年不如一年,到了最後國庫裡連一兩白銀都沒了,搞得堂堂一個國家要向銀行貸款。

最後的溥儀反正是沒錢了,就隔三差五的賣點祖宗們留下來的古董換些錢花花,但是他們宮裡的日常開銷還是國民政府支付的。

國庫存銀往小了說其實跟家庭存款是一碼事,錢存得多說明日子過得還不錯,一旦囊中羞澀甚至是要東籌西借說明家庭財政有了危機,但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國庫存銀多老百姓安居樂業,國庫虧空就要被捱打,做亡國奴。

所以清朝走向衰退,二十年花光國庫白銀的乾隆難辭其咎。

八千萬兩銀子,竟在二十年裡被揮霍一空,大清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總結

大家都存過錢,都知道存錢的重要性,存錢的目的在於為以後做準備,以及在意外情況發生時可以有所應付。

生活中一個家庭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錢,比如孩子上學,老人養老治病,交際應酬等無不在減少你的存款金額,如果要使荷包鼓起來,開源節流是你一定要去做的。

家庭需要存錢才能生活安定富足,同樣,大到一個國家也是需要存錢度日,在古代國庫存銀多少就說明了那個時間的國力。

但是乾隆皇帝彷彿並不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在雍正不僅留下了六千萬的白銀,更留下了一套運作良好的賺錢系統,所以乾隆年間的經濟水平一直在穩步提升,特別是從乾隆十八年開始,到嘉慶四年的這46年的時間裡,清朝每年的財政收入一直穩定在5000萬兩白銀左右,算成總數也就是23億兩白銀。

換句話說,乾隆大興土木修建圓明園,又前後多次南巡,不僅勞民傷財,還把國家拖向深淵,特別是最後20年的時間裡,這20多億兩白銀被他揮霍得所剩無幾。

可是乾隆留給了嘉慶什麼?只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和一個富可敵國的和珅,可以說,大清就是乾隆敗光的,大家對此這麼看?不放在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