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浙江民營經濟“答問”:如何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浙江民營經濟“答問”:如何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 王剛 攝

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中國官方的堅定態度。該基礎上,地方如何落實為具體行動、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事關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前景。此方面,民營經濟大省浙江堪稱出色的“答問者”。

從明確民企法律地位,到優化服務環境,再到賦能企業應對風險、提振信心,當下,以“對民營企業真重視真關心真支持”為態度,該省正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程中不斷加碼。如是,換來了民企預期,更提升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預期。

浙江民營經濟“答問”:如何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浙江杭州。 江宣 供圖 攝

地方立法確立民企地位

此間舉行的浙江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草案)》(下稱條例)是被談及最多的名詞之一。

該條例將在今年浙江省兩會期間進行審議表決。而以民營企業發展促進為題開展地方性立法,在全國尚屬首次。據悉,條例填補了立法上“民營企業”定義的空白,提出民企發展促進工作應當堅持競爭中性原則,首次在地方立法權限內對銀行保證擔保使用規範等制度作了創制性規定,對規範政府行為,約束有形之手作了重點規定……

浙江省兩會上,條例也被諸多出身民營企業的人大代表關注。

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東南網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明明把條例稱作“破天荒”的舉措。“它對民企是重磅利好,主要能提升民營經濟信心,讓企業家更加堅定。我們在經營中最擔心的就是不公正、不公平,擔心規則方面有很多對民企不利的內容。條例可以更好的創造公平環境,民企只要把自己做好,就不怕不公正不公平。”

“信心比黃金更貴。”浙江省人大代表,康奈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蔡發榮表示,條例將扶持民營企業發展從行動上升到了法律層面,帶給企業家更大底氣和發展信心,也將促進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浙江省人大代表、華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則希望,條例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它表明了一種態度。我認為最大的好處是帶了一個頭,可以推動其他地方甚至全國往這個方向走。當各地都形成了氛圍,民營經濟就能發展的更健康。”

浙江省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浙江天冊律師事務所主任章靖忠評價,條例最大的突破在於用地方性法律來確定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的市場地位、合法權利、保障措施等,創設了具體的法律規範。“我們一直講要給民營企業吃‘定心丸’,法律是最好、最強的制度定型,因為它具有確定性、穩定性和強制力,讓民營企業可預期,這是真正的‘定心丸’。”

他也建議,“法律的生命、權威在於執行。其通過實施後應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包括人大監督、輿論監督等,也可開展第三方評估,瞭解其有沒有基本落實,企業家關心的問題有沒有解決。”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之道

民營經濟貢獻了浙江65%的GDP、77%的出口、87%的就業。而以為民營企業立法為代表,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也是該省長期來持續發力的方向。

以去年為例,減稅降費方面,浙江全面落實增值稅率下調等政策,為企業減負2280億元。為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通過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民企貸款餘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增長10.6%、13.6%。

浙江亦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縱深推進。41件個人和企業全生命週期事項實現“一件事”全流程辦理;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實現竣工驗收前審批“最多90天”……

浙江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以“最多跑一次”為例指出,企業跑政府少了就有更多時間去跑市場。浙江政府釐清了社會和市場的邊界,企業釐清了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這值得肯定。

理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發揮好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的作用,在浙江企業家口中有一個更通俗的說法——“企業需要時近在眼前,企業不需要時遠在天邊”。

在多地乃至國外投資佈局的汪力成說,營商環境不能看表面口號、表面熱情。“在浙江,最大的特點就是當民營企業沒有事情的時候,見不到政府,但是一旦有事情有需求,政府馬上會出現。這是浙江黨委政府骨子裡對民營企業的重視。有的地方談投資時‘熱情’的不得了,從早餐陪到夜宵,但企業真正有事的時候卻沒了這種熱情。”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在章靖忠看來,從2006年提出打造法治浙江,經過十餘年持續努力,浙江在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打造上已走在全國前列。“以重視民營經濟合法權益為例,近年包括浙江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在內,司法系統均出臺了具體的保障民營企業的規定,並通過公正、理性、文明執法妥善處理涉民企案件,這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生動體現。”

浙江營商環境的完善,也是非公經濟在中國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的縮影。郭明明舉例:“以前我們這樣的民企,在許多國家重大項目中只能做分包。現在整個環境在改變,只要民企具備實力,同樣可以平等參與競爭,我們如今有了總承包資質,2019年企業總承包業務量佔到全年業務量近四成。”

賦能企業真關心真支持

“對民營企業真重視真關心真支持”。談及2020年,浙江省長袁家軍作該省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趨勢不變,但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眾多。此背景下,浙江強調的三個“真”,也凸顯出該省的不變態度。

袁家軍指出,浙江要為企業賦能。“以繡花功夫”精準服務企業,突出信心賦能、創新賦能、金融賦能,創新政策供給和制度供給,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該省今年提出全力穩企業穩增長。精準服務企業方面,制定實施一批新的降本減負措施,全年為企業減負2700億元。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方面,將引導金融機構服務重心下沉,提升各級擔保平臺服務能力,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為加快提升製造業競爭力,浙江還將實施產業鏈協同創新工程,打造10條標誌性產業鏈,實施60項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構築100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

系列表態和舉措提振著民企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

“雖然外部環境對經濟的影響將在2020年真正顯現,但這也是未來常態的一部分。它可以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在戰略上進行優化。”汪力成表示,相信企業可以走出不只是度過當前階段、而且在度過過程中變得更強大的路徑。

郭明明說:“儘管經濟下行壓力會進一步加大,但在有利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輿論環境下,民企把自己做好,做好改革創新,發揮特色優勢,我們依然充滿機會,我們依然充滿信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