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教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真笨!”

“过来,这是李阿姨,快向阿姨问好。”妈妈跟儿子说,儿子一直怯生生的扯着母亲衣角,躲在母亲背后不肯出来。

“为什么别人都能回答出来问题,就你连话都不敢说?!你说是怎么回事?!”爸爸质问的声音极大,儿子泪涌了出来。家长无奈。

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有很多。有孩子年面对老师、面对爱慕的人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上台演讲前、面试时、比赛前、照相时等,常常感觉紧张、脸红、心跳、发抖,学习或工作中总是惴惴不安,神经绷得如一张满弓,唯恐出了差错……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上中学的小宇以前是个性格很活泼的人,现在见人就怕。面对熟悉的人从对面走过来,内心不知道应不应该和对方打招呼,紧张的情绪就会产生。发现咬口香糖可以缓解说话紧张,所以现在一天到晚都要咬口香糖。晚上失眠越来越严重。每天觉得自己很难看,声音很难听,所以很少和人交流,看到有人在很流利地谈话就嫉妒。每天要照镜子很多次。不敢笑,也不敢大声说话。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人际关系非常紧张。

具体来讲,不敢在别人面前大胆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不想露丑。有时孩子的想法是,只要我不在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别人也就不会知道我的缺点。而是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粗浅根底、拙劣看法都会暴露出来,那么从此以后,哪时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所以,不说话更稳妥。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第二种,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说话的内容,就像被硬拉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一样,所以会感到惊惶。有的孩子是因为先天原因。他们生来性格内向,气质属于黏液质、抑郁质类型,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

当然,导致孩子不敢大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更多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及时地培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胆小不加引导,孩子见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习惯性地害羞、躲避,没有自信心。当他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有一个“光辉形象”留在别人的心目中,为此,他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视,唯恐有差错。这种心理状态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生怕被人耻笑,因此表现得不自然、心跳、腼腆。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对此,应给予正确指导,鼓励孩子大胆、真实、自然地表现自己。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恐惧或忧虑会阻碍孩子们说话的尝试。有时保持安静较容易,退缩在“壳”里可以掩饰自己的软弱。

“我总是不敢在人面前讲话、发言,那会使我心跳加快,脑中一片空白……”有的孩子曾坦然地承认自己说话的胆怯,而且对此颇为苦恼。

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或多或少在说话方面有些不健康的心理,而紧张和恐惧便是这些不健康心理的突出表现形式,是影响人们进行正常说话和语言交流的明显障碍。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能在说话前后或说话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心理: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者如此;天性活泼、思想活跃者如此;即便演说专家、能言善辩者也不例外。 而恐惧是后天的反应。两岁大的孩子在过马路时不会懂得害怕,直到有人猛地把他拽回来,警告他过马路有多么危险。同样,当我们第一次看见同学站起来背诵诗歌,发现他突然梗住了,变得慌张窘迫,以致全班发出阵阵的窃笑时,我们懂得了当众讲话时害怕。既然紧张害怕是后天学会的,那么它也是可以被忘却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被控制的。

家庭是练习说话的第一个场所。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给自己一个讲寓言故事。如果孩子不能讲清楚,就让孩子去找一本儿童文学看看,再来训练。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这样孩子便会渐渐了解语言,懂得如何并敢于与人们交谈了。另外,鼓励孩子平时就一些小问题与人交流。鼓励广结良友,与朋友频繁往来,是练习口才的又一途径。

无疑,我们每个人都多少会有一些朋友,这些朋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处于不同的年龄,属于不同的阶层,从事不同的工作,因而与他们相处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孩子拥有的朋友,了解的谈话内容,都会渐渐地增多起来,他说话的胆量也会渐渐大起来。

给父母的建议:多夸奖孩子某一方面的长处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它的中心意思是,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作出最好的表现。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人们通常这样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称赞就像是养料。它会使孩子得到很大的鼓励,使他们雄心勃勃,信心十足更进一步。父母的表扬比其他人给孩子的表扬作用更大,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孩子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按大人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得到父母的表扬和鼓励。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因此,在教育中,家长们应该多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面对孩子天真幼稚的行为,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判定,应发自内心地赞美孩子的创造力:“你真行!我小时候可不如你。”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对他的鼓励更应多于批评,孩子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快,也会把家长当做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如果父母只知道一味地责备,甚至恶狠狠地训斥,那么必定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在你的训斥声中渐渐丧失殆尽,同时毁掉的还有你与孩子的关系。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中,积极的心理期待对孩子的自我肯定和未来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许多家长总是习惯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却绝不在别人面前表扬孩子,觉得这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一种良好的家教风气,也是一种谦虚,却不知孩子的内心是最渴望表扬的,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其实,大人也需要公开表扬,只不过孩子是高兴在脸上,而大人是高兴在心里。

把儿子培养成著名天才的老卡尔·威特认为,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只要父母自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流”的,他们就会把这种意识直接传到孩子的头脑。当孩子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正确的赞许、表扬和肯定,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父母不要吝惜自己的称赞,鼓励孩子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属于自己的乐章。这是挖掘孩子潜能的重要通道,也是增强孩子自信的源泉,更是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更何况孩子,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