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如何欣賞弘一大師的書法《放下》?

情棋書畫


我是一人。弘一法師已經入佛門,不能用我們世俗的觀點看。

事物的價值都有一個數字,但很多事情沒有辦法用數字說清。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精通繪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和詩詞,為現代中國著名藝術家、藝術教育家等。

特別注意:中興佛教南山律宗,被尊為律宗十一祖,為著名的佛教高僧。

每當說起弘一法師的時候,可以說的點很多,需要考慮的點也很多。弘一法師出家之前,也是世俗中的李叔同。那麼我們就以世俗的眼光看一看《放下》。

《放下》成交價471.5萬,你放得下嗎?

弘一法師的字,一直是近年在收藏界非常討喜,38萬起拍,經近50輪競價,410萬落槌,加佣金,最終成交價為471.5萬元,如下圖。

《放下》,行書,尺幅不過52.5×19.5cm。《放下》只有兩個字“放下”,落款“弘一沙門演音書”。

不管只算兩個字“放下”,還是9個字。已經是一字萬金,而且此幅尺寸非常的小。

正因為尺幅52.5×19.5cm,只有9個字,拍出471.5萬。才會讓一些人瞭解到弘一法師的字,也才有了這個問題。

一人有感

我個人非常喜歡弘一法師的心經,如下圖。

符合我個人心中對佛門《心經》的書寫方式,其實我也喜歡趙孟頫的《心經》。

就一個喜歡書法的人來說,趙孟頫所寫的《心經》,筆畫結構章法都非常的好,極其優秀。

上面講的都是我個人的感受,每個人都是多面的。對佛家的淺薄的理解,覺得弘一法師的字符合心中法師寫經文的字。對書法的喜愛,覺得趙孟頫的字讓人心曠神怡身心舒暢。

弘一法師是歷史留名的人,他的各種物件受到關注很正常,按照現在收藏品,一張9個字的紙能拍出471.5萬,沒有多麼不可思議。

當世上沒有李叔同,只有弘一法師的時候。一幅471.5萬的字,寫得什麼,寫得怎樣,並不重要。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8月9日滬。






一人筆記


文字含義:

放下即勿執,執則迷,執迷則不悟!

款識:弘一沙門演音書。鈐印:弘一(朱)

作品鑑賞:

弘一法師的書法,一直是近年拍場上討喜的拍品,但僅有兩個字的《放下》拍出471.5萬元,還是讓人意外。作品原是上海書畫家陸伯龍舊藏。陸鏡清說:“這件作品的內容‘放下’與弘一特別契合,買家一定上了年紀且有人生閱歷,能拿得起放得下,也許他希望作品能伴隨自己中晚年的人生髮展。這兩個字對一個人的意義難以用價格估計,拍出高價可以理解。”



房延慶


我們的確不能僅僅從書法的角度去欣賞弘一大師的《放下》,必先了解弘一大師的人生,方能理解一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一曲《送別》唱起來,我們的眼前立刻會有一位天真美麗的少女在一展歌喉,傷感、情深,懷舊,清麗而悠遠......

弘一大師像

您知道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的作者正是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李叔同一生有很多名字,文濤,息霜,法號演音、弘一等等,他曾經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我國最早出國學習文藝的留學生之一,並且是最早把話劇,油畫,西方音樂帶入中國教育體系的藝術家之一,但是書法才是李叔同的畢生藝術追求,他曾經被譽為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之一。

弘一大師留學期間的書法作品

李叔同精通書法、音樂、話劇、戲劇、油畫、金石等等,他有氣質、有才華、也有人緣、更有愛情,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人,為什麼會去皈依佛門?原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他的一生本來就充滿傳奇,皈依佛門更給他的人生增添了一層厚重的神秘色彩!

我們回到題主的提問,先來看看他的書法作品《放下》:

弘一大師書法作品《放下》

除開落款,僅僅兩個字!可這兩個字蘊含了多少佛門律宗嚴肅又嚴謹的實踐,是弘一大師對佛的境界體驗,我覺得更是當年出家時李叔同自身心靈的流露。

據李叔同的學生豐子愷先生(我國著名的畫家、文學家)回憶,當李叔同的夫人獲悉李叔同皈依佛門的消息後,曾經多次希望他還俗,他的夫人甚至帶著孩子一起來苦苦相勸,李叔同堅持不與會面,經過一些好友從中斡旋,才最終同意與家人見了一面,但他全程雙手合十,口中只是不斷念著佛號,並不說話。

弘一大師書法作品

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期間認識了一位女性,二人用情至深,這位日本女人甚至專程從日本趕來,聲淚俱下勸其還俗,希望能夠再續前緣,但李叔同,弘一大師仍然只是口誦佛號,再無他言。

瞭解了這段故事,再去看看弘一大師的《放下》,您會不會有所頓悟,會不會聽見兩個女人瑟瑟秋風中嚶嚶的哭聲?

另外,如何欣賞弘一大師的書法《放下》,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考,我覺得同樣是一代高僧,弘一大師的書法藝術應與歷史上智永和尚、懷素和尚的書法區別看待,因為智永、懷素雖然身披袈裟,但更像是禪院中的藝術家,他們“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知”,儼然是一派藝術家浪漫和風範,而弘一大師皈依佛門是超然塵外的,他是為佛而獻身的書法家,他才是最最純粹的佛教大家。

以上就是我在欣賞弘一大師書法作品《放下》的思考,一家之言,不足之處,請多海涵、指教!


永書101


"放下",是一層心靈深處的迴響。也是弘一人生真實實踐的寫照。在弘一心中,外物巳然不存。他的住所,他的衣食,他的生活,簡樸至不能再簡,用實踐之中的實際行動,證明心中的"放下”。弘一的“放下"是真實的佛家律宗嚴肅又嚴謹的實踐。在實踐中昇華心靈的淡然,在淡然中體驗釋佛的境界,又在境界中堅定”放下”的意志。弘一筆底的"放下"於其說是自身心靈的流露,還不如說是對佛的境界體驗。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的這麼一層發自心靈深處的音響,早巳不是書法的表現,也早巳超越了書法的自身價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的一種象徵。也正這樣一種象徵,使弘一的"放下"具備了文化中的基本含義與價值。

。。從此,我們可以看到,書法的基本價值認識,並非書法自身,而存在於書法作品背後一一人的行為。不僅弘一作品“放下"如此,任何優秀的作品皆是如此。當然作為書法的作品,必須具備自身的基本價值與功力的體現。這是一件優秀作品中的藝術審美與文化精神的高度結合,才可成就了作品價值認識的體現。同時也是超越形式的基本認識。弘一的“放下",給予嘗者的這一切,難到不是讓我們真切的去體驗“放下"的真正意義?(書法自寫)。。



乾得堂


應該是弘一早期作品,有著李叔同百份九十的功底,弘一百份十的修為。真正放下時,就不會再寫它了。


戴世厚


李書同的書法作品以早期魏碑為佳,出家之後所寫多為佛系作品,多系應酬之作,其藝術性大打折扣。而《放下》這幅魏碑書作,結構嚴謹,雄強有力,但與所要書寫的內容—-放下屬於佛家思想不統一,即形式和內容不相統一,有違和之感。


fxq7151833


弘一大帥是一位在閩南修行有十多年了吧,晚年的書法作品,在脫俗、靜穆中早已融入了大師一生的心路和修行。能領略體悟大師的筆法筆意和精神境界非常不易,很早的時候大師致力於魏碑的學習,有明顯的《張猛龍碑》遺風。出家修行後的書風變得超逸散淡,到了晚年後更加謹嚴平易、明淨安詳,自闢蹊一體,自成一家,從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書法脫胎於魏碑,筆勢靈動,氣息古厚,溫婉,清拔,充滿了非凡的寧靜祥和之氣息!!


呂良訊


沒有什麼事情是放不下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c3000047f9c6ddb163\

俊澤工作坊


忘我之境


東方8919


學會放下

凡事有輕重

拿得起是一種態度

放得下是一種睿智

太多人和事

只是我們的藉口和理由

拿起 放下

或許只在一念之間

想不通的事

暫且緩一緩

放不下的人

就交給時間

慢慢

熟悉變陌生

流言終會散

慢慢

喜歡變遙遠

容顏已改變

慢慢

思念會沉澱

釋懷了從前

慢慢

學會用沉默代替語言

慢慢

風輕雲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