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2019年已經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不知不覺就從“新的一年開始啦”到“這一年怎麼這麼快就結束了”。過去一年,你對影視行業有哪些深刻的印象呢?

今天進進與你們一起回顧2019的這份影視盤點。

劇集精品化產出量減質升,多元化題材拓展廣泛受眾


在市場驅動和政策的規範與引導下,經過泡沫期後,2019年電視劇行業進入理性發展時期。

電視劇頻道單日播放量創下紀錄,峰值突破15億,這些數據表明市場的無效產能降低,精品優化率得到提高。2019年,行業進入冷靜期,用戶越發注重內容質量,據某平臺報告顯示,“品質上行,數量下行”成為了電視劇市場的新常態。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用戶構成的改變,影響了電視劇的題材內容變化,都市生活劇崛起,情感劇井噴式爆發,劇集題材與類型呈現多元化趨勢,諸如《陳情令》《全職高手》《親愛的熱愛的》《怒晴湘西》《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風格多樣的作品,都獲得了觀眾的青睞。隨著流量作用大幅縮水,預定爆款相繼撲街,流量加持的低口碑影視作品,很難有觀眾買賬。觀眾和市場更注重內容為王和製作標準,而非流量明星。以口碑贏得關注度才是優質作品的正確之選。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2019年可以說是古裝劇比較難熬的一年,多重因素不斷迫使電視劇製作迴歸作品本身,精品劇始終是市場健康發展的主心骨。從近兩年TOP30頭部劇集的評分來看,平均分從5.96上升到6.51,熱播劇整體質量提升。其中《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餘年》成為年度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而在古裝網劇走出穿越、宮斗的舊模式之後,新網劇把創新重點放在了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使用上,《長安十二時辰》對唐朝帝都繁華盛景的描述,《慶餘年》“朝堂鬥詩”等高能劇情所展現的濃郁古風,《鶴唳華亭》對君子風度與古代禮儀的紮實刻畫,都讓觀眾從中得到了娛樂之外的文化滋養。


國產電影快速崛起,用影像講述中國故事


除了電視劇、綜藝在內容與題材上不斷創新之外,電影、紀錄片、動漫等品類也在突破類型限定,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


在電影市場,講得好中國故事仍然是取得高票房的關鍵。據統計,2019年度的綜合票房已超630億,票房前三甲票房均超40億,在觀影人次上,兩大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的觀影人次均過億,這也是繼《戰狼2》(1.59億人次)後,國內僅有的三部觀影人次過億的影片。另外,國慶檔三部主旋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破50億票房……正如導演黃建新所說:

“票房高的都是主流電影”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這一年,經歷了春節檔的高潮,迎來了暑期檔的新高光,也看到了國慶檔的增長空間。在目前TOP10影片中,所有國產影片均出自以上三個檔期,而唯二上榜的進口電影,則只能“見縫插針”式的分食蛋糕。


從簡單的視覺觀感到更看重故事和內核,觀眾觀影選擇的轉變需要時間,市場的轉變同樣需要時間,我們相信,隨著國產影片在整體質量的不斷提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


積極走出國門,注重中國電影的國際化表達


隨著中國電影逐漸豐富的國際化表達,中外合拍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到底什麼樣的中外合拍片才能打動中國觀眾呢?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系列收穫了不少好評,中國青年導演已經開始探尋國際表達的新方式


隨著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越來越的人們開始意識到,電影工業要更多地依靠主流電影市場的支持,通過電影來支撐電影工業“再生產”體系。


這份影視盤點,“進”請收好


2019年,中國電影人避開彎路,用真誠與熱情投身於電影,觀眾也敏感地捕捉到了電影所釋放的當下性,對他們喜歡的作品給予充分的鼓勵與擁抱。資本與平臺的話語權開始退讓,創作與作品重新站在首位,電影作為最受歡迎的文化產品與精神產品之一,在2019年重新擁有了它最為根本的屬性


回顧2019,如何創作出好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已經成為影視行業追求的“硬核”。接下來的2020,讓我們“進”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