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帮孩子找这5种玩伴,锻炼孩子的交友能力

小喇叭:刘鸿雁工作室,一对一微信咨询进行中,如果您对孩子教育、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存在困惑,请私信我们。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帮孩子找这5种玩伴,锻炼孩子的交友能力


相比其他宝宝而言,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宝宝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宝宝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


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儿童的交往问题,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宝宝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下面我们来对照看看,希望你家宝贝不属于这5类小朋友哦。


幼儿园里不受欢迎的5类小朋友



1、神秘的独行侠

  

有时候听老师反映,别的小朋友在嘻嘻哈哈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时候,宝宝却不喜欢参与,只是喜欢一个人在墙边推积木。不合群的宝宝往往容易被别的小朋友忽略,但他们并不是有什么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宝宝或许只是在这个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欢他们的游戏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一些孩子喜欢安静,一些孩子好动不已,家长尝试从孩子的性格、兴趣出发,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小伙伴。


虽然说合群的宝宝有着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家长并不能要求孩子和全部小朋友都成为好朋友,在朋友交往上孩子有着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家长不要强迫孩子非合群不可。虽然你家宝宝喜欢自己一个人玩在别人看来是另类的,是难以接近的,但是只要宝宝是健康快乐的,家长就应该任由孩子按照自己的心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当然,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不妨给孩子报个兴趣班,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和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一起,即便他在某个群体里仍然不太适应,但是如果孩子能够交到一两个固定的小伙伴,孩子依然能够收获友谊和快乐。


2、园里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欢跟别人一起玩,但是只要认定这个玩具是他的,他就绝不给别人碰它,更不要说是和别人分享了。孩子如果养成自私、霸道的行为习惯,别的小朋友都不会喜欢和他一起玩呢!


帮孩子找这5种玩伴,锻炼孩子的交友能力


分享其实是建立友谊的基础,0~3岁是宝宝分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抓住这个时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比如,家长可以将宝宝的玩具 “借走”10分钟,然后还给他。这样来回重复借走几次后,宝宝暂时失去的东西,所有权还是自己的,被拿走了但终究还是会回来,这样宝宝就产生了一种物权安全感。


家长还可以经常邀请一些与宝宝相熟的小朋友,让他们各自带上玩具来家里一起玩。妈妈提议他们将玩具互相交换,让宝宝了解到“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自己也就能玩到别人的玩具”。游戏结束后,妈妈要保证孩子们的玩具在分享后能够重新回到各自手中。有了愉快而安全的分享经验之后,宝宝慢慢也就能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3、自尊心强的失败者

些宝宝的好胜心很强,即使是在玩游戏的时候都很较真。如果在集体游戏里输了,他就会赌气说不要玩了。宝宝这样“输不起”会让别的小朋友感觉很没劲,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了。


小皇帝在家里和爸妈游戏从没有输过,孩子的家人对孩子百般迁就使得孩子难免有点自我中心,孩子娇惯成性,容不得自己失败,为我独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

另外,家长平常也在注意在夸奖孩子的时候不要 “浮夸”,最好就是客观一点,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自我认识,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一些小小的失败对于过高的自尊心的宝宝来说或许就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因为在他的心里已经容不下“失败”二字了,因此,家长给孩子的行为作评价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呢!


4、老师的小跟班

一些宝宝很黏人,他们在家里经常黏着爸妈,在幼儿园就只能在老师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们就想小跟屁虫一样,时时刻刻都黏住老师,还经常撒娇,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老师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共有财产”了,因此谁都想要在老师身上得到家长般的关爱和照顾,因此谁要是独占老师的爱,难免会使得其他小朋友“侧目”。你家宝宝很爱黏人,归根结底是因为宝宝只有在成人身上才能找到这种特别的安全感。

或许是由于家长过度呵护,给孩子包办一切,使得孩子形成强烈依赖感;或许是因为宝宝缺乏自信,他们只有在大人身边才能感觉自在一些。建议家长在给予宝宝足够关爱和安全感的同时,多放手给宝宝机会自己玩

(补充:还可以多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去参加一些儿童群体的活动,让孩子适应成人不在身边的自由活动)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应该多鼓励宝宝参加集体的游戏,让宝宝享受在群体活动中的快乐,将孩子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小朋友们身上,这样子家长和老师便比较容易“脱身”了。


5、爱炫耀的公主

一些宝宝总是喜欢把爸爸新给他买的小玩具车,或者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满拜金、物质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渐受到物质意识的影响,变得喜欢“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欢和这种人成为好朋友呢!


家长要培养好宝宝正确的物质意识,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的同时,要多与孩子交心谈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思想。同时家长不能对孩子用钱放任自流,对物质有求必应,避免让孩子过分地“阔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常常会遇到一些人际困扰,他们很想赢得友谊,很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但是真正生活中,却发现不知道如何去赢得友谊,而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很多班干部选举都是通过投票决定的,所以人际关系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我们做家长要怎么做,才能锻炼孩子的交友能力,使他能够交上好朋友呢?下面介绍5种玩伴,通过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来实现吧。


让孩子健康成长的5类玩伴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帮孩子找这5种玩伴,锻炼孩子的交友能力


2、找异性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快5岁
到哪里找:去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地方,如小公园、兴趣班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会让他们今后更尊敬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你需要帮个小忙:2-3时,男孩和女孩没什么区别,但到了4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这时,要想办法增加孩子与异性朋友的相处机会。

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因为会与异性相处的孩子思路想法更开阔。

注意自己发出的暗示,孩子对家长的语言和身体暗示都很敏感,像“男孩子就是野”或者“女孩子应该穿花衣服”这类话最好不说。


不要硬按自己的喜好给他们安排朋友,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配对”,这会让孩子觉得交这个朋友很不舒服


3、爱好运动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3岁开始

到哪里找:操场、游泳班,甚至只是在你门前玩球的,在路上跑步的孩子。

这个朋友的作用:可以避免孩子总窝在家里看电视


4、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孩子会走路到上学之前

到哪里找:在孩子的姑表亲戚中找,如表哥、表姐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他不仅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还可以帮你监督孩子的行为。

  

5、他自己选择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4岁以后
到哪里找:用不着你帮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是他向独立迈进的一大步


从现在开始,孩子将会结交的新朋友有些你喜欢,有些不一定,别为这个焦虑,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

去认识孩子新朋友的父母,与他们交流,一起规范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比如他们看暴力电视时要及时制止。让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公共场合见面,这样也方便双方家长交流


如果孩子对你的干涉感到不快,那么要让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处理不同意见,去面对朋友之间的冲突,甚至去亲手结束一段友情,都是他必须学习的功课。如果孩子和朋友的关系日益亲近,应当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