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任何事情都可以看作是“一场游戏”一场游戏过后,总会有胜利的一方,同样也会有失败的一方。游戏结束后,胜者心安理得,败者服服帖帖。对于胜者来说,“打天下坐天下,谁不服就拔刀相见”,用实力来决定一切;而对于败者来说,“十年河东,十年河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总有一天会东山再起,报仇雪恨。那个时候,败者势必“卧薪尝胆”、“厚积薄发”;而胜者势必应该“斩草除根”、“除恶务尽”。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斩草一定要除根,如果只是单纯的斩断杂草,那么过一阵子草还是会再次生长出来,并且会越长越旺;再次斩断它,而仍旧没有除掉草根,过一阵子杂草就又会长出,这样下去草永远不会被除尽。而想要拔草除尽,就势必要斩草除根,使其萌芽不发。做人做事也应该如此。对待敌人的仁慈就是对待自己的残忍,在打败敌人时,一定要做到除恶务尽,而不能留下后患。

元前627年,秦国军队偷袭郑国,但是晋国已经在事先获得了可靠的情报。晋文公的丧事刚办完,晋襄公就跟大臣们商议与秦国交战的事,他们在崤山(地名,现在河南省西部)布置了天罗地网,等候着秦军到来。孟明视等率领的秦军到了崤山就等于钻进了一个大口袋,结果导致秦军全军覆没,尸横遍野,孟明视等三员大将也被活捉了。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晋襄公原来本想把他们杀了,但是因为晋襄公嫡母文赢,是秦穆公同宗之女,她出面向晋襄公求情,于是襄公就将这三人放走。大将先轸得知这件事后,唾了襄公一口,并大骂“败家子”,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样做是放虎归山,将来恶虎一定会返回伤人的。晋襄公醒悟过来,擦去脸上的唾沫说:“我错了。”然后晋襄公急忙派人去追赶,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孟明视等对追赶的人说:“承蒙晋君宽恕了我们,我们万分的感激,三年以后,我们一定会再来报答贵国的。”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孟明视等三员大将回到秦国后,秦穆公穿了素服,亲自去城外迎接他们。秦穆公非但没有治他们的罪,反而自责没有听他们父辈的劝告。三人见此,心中十分感激。从此以后,他们更加地认真操练兵马,一心一意要为秦国报仇。这期间,他们率领秦军打了两次仗,又都失败了。然而,秦穆公仍然没有治他们的罪,这就更加激励了他们苦练兵马的决心。

公元前624年夏天,孟明视做好了一切准备,他在秦穆公的全力支持下,再一次向晋国进兵。

大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对将众将士们说:“此次出兵,是只有进路没有退路的,我想把船烧了,然后做必死的决心打仗,大家看好不好。”将士们听了孟明视的话一致同意。

战斗很快打响了,秦军憋了两年的闷气和仇恨,在战斗中全都爆发了出来,他们势如破竹。没用几天工夫,秦军不仅收复了丢失的城池,还攻下了晋国的八座大城。晋国全国上下全都慌了,晋襄公下令,只许守城,不许与秦国人交战。秦军在晋国的土地前不停地来回挑战,却没有一个晋国人敢出来应战。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最后,有人向秦穆公建议:“晋国已经屈服了,主公不如把崤山的尸骨埋了,也可以洗刷以前的耻辱了。”秦穆公听从了这个建议,然后率兵来到崤山,把两年前秦兵的尸骨埋好,祭奠完毕,才带领将士们回国。这次征战,秦穆公征服了西部的小国和西戎的许多部落,周襄王也派人到秦国赏赐他,并同时封他为西方的霸主。自此,秦穆公成了霸主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晋襄公的悲剧是令人同情的,而这个悲剧的原因就在于其一时的妇人之仁,放走了秦国的大将孟明视,使得其有机会东山再起,从而为自己留下了祸根。

斩草除根也是一种智慧,妇人之仁的人是很难成就大事业的。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大事,霸气和魄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要求在面对有可能成为后患的人时一定不可心慈手软,而应该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还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拥立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人前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封为关中王。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非常的恼怒,就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于是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灞上,刘邦知道自己军力远不及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刘邦便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地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宴”一心想要诛除刘邦。

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就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发誓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解了围,刘邦终于借口去如厕而逃遁而去。

大难不死的刘邦在军师张良的辅佐下,经过多次战斗,终于在与项羽的战斗中胜出。天下一统,刘邦称王,而楚霸王项羽只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斩草除根是一种魄力,是成大事的魄力。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对待敌人时一定要斩草除根,避免其萌芽重发,阻止其成为自己接下来道路上的绊脚石。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更好的接近目标。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最终都会形成一种气度与胸怀,影响着他的人生格局。心有大格局,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人生的不断历练中,拥有豁达而从容的人生格局,将自己的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晋襄公、项羽为何难成霸业?有大志气的人一定要拥有这样的魄力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部好的历史读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无所不包,这便是“万卷书”帝王将相、忠奸善恶、成败得失这已是“万里路”。

所以说读书必须史,给大家推荐一套东方出版社的《一口气读懂中国史》全套10册。

为什么推荐这套呢?

第一,它一共10册,涵括了从春秋到清末这差不多3000年的历史里,最重要的10多个朝代,最经典的300多个人物,最关键的600多个事件。它以王朝兴衰转折为纲、以关键事件为目,历史脉络清晰,历史整体感好。每个朝代大致分为几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事件是怎么推动着历史往某个方向发展的都有讲。可以说,一个中学生应该知道的朝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这本书里,都有了。读完它,基本就算骨灰级的历史爱好者,什么历史剧乱编还有朋友瞎说历史,你基本就有能判断出来。

第二,在故事之外,还以边栏的形式补充了大量历史常识、语文典故、名人趣事、社会风俗,以及历史事件点评,既丰富读者的知识面,又提高读者的眼界和阅历,真正实现“读史明世”“开卷有益”,让读者真正有收获。

第三,故事很短,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非常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公交地铁上、孩子写完作业后、睡觉前,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上几篇,一点也不占用正常学习和休息时间。阅读起来很过瘾,可以做为孩子学历史的拓展阅读,也可以做为历史爱好者的收藏之书。

最关键的是,价格也相当的合适,原价268现头条团购价138,点下面的横条参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