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公司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選邊站隊嗎?

告訴你,保持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一定要公開表態、做出行動!

董事長近日宣佈,兩年後會卸任,並積極佈局接班,公司上下為此搞得人仰馬翻。有人說,董事長兒子幾年前加入公司,應該就是為了接班準備;也有人說,公司現在的副總都跟董事長打拼好幾十年,應該也頗有機會升任……

你跟兩邊的人都交情不錯,也有人來詢問你,是否要幫他的陣營做事,這時你會怎麼選?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不表態等於與雙方為敵,結果兩邊都不討好

我來講個故事給大家聽,北宋仁宗景佑年間,王曾、呂夷簡做宰相,宋綬、蔡齊、盛度擔任參知政事(宰相副手)。王曾重視蔡齊,呂夷簡欣賞宋綬,盛度遭到冷落。盛度的朋友跟家人都為他打抱不平,「你雖位居高位,卻有名無實,應該設法改變這種狀況,」王曾、呂夷簡是他的頂頭上司,「你應該多跟他們往來才對。」但盛度卻認為他們心中存有偏見,就算花時間建立關係,一時也很難改變觀念,只能耐心等待。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多年後,王、呂內鬥愈來愈嚴重,最後兩人同時向仁宗遞奏章,請求退職,以此表明兩人不能並立。仁宗心中充滿疑惑,私下詢問盛度:「兩位宰相都提出外任之請你知道原因嗎?」

盛度不想得罪兩人,但知道朋黨之爭如果不解決,後患無窮。於是,當仁宗主動找上他,他就說:「聽聞兩位宰相各有朋黨,鬥爭也與此有關,陛下何不詢問兩人誰可做他們的繼承人,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仁宗照著盛度的建議詢問王、呂,兩人不僅大力推薦自己喜歡的副手,更不約而同攻擊對方讚許的人。仁宗馬上就知道他們的朋黨關係,一氣之下,同時罷免4人職務,任命盛度主持朝政。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不論在職場,或是官場,選邊站的問題很常發生。也許你會認為,我誰都不支持不行嗎?就像盛度始終保持中立,苦熬多年,終於得到升官機會,但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君王論》指出,當一位君主公開表示自己毫無保留地贊成某方反對另一方的話,這位君主才會受到尊重。因為如果兩個強大的鄰國打起來你一開始不公開表態,無論哪一國戰勝,你的下場不會太好。

勝利者不需要身處逆境時,卻不援助自己的可疑朋友;失敗者也不會庇護你,因為你過去不願拿起武器跟他站在同一陣線。假設你當初選邊站隊,就不必擔心自己被秋後算賬。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兩邊都不想得罪,就設法當和事佬

不過,當兩邊勢力相當,真的無法做出抉擇時,除了選邊站,你還可以怎麼做?

戰國時代,孟嘗君登上齊國相位,因為對秦昭王懷有仇恨,開始策劃攻打秦國。然而,齊、秦之間隔著許多國家,加上秦國軍事實力強大,孟嘗君決定聯合魏國和韓國,共同打擊秦國。

不過,軍費是個大問題,如果因為個人恩怨請求老闆增加戰爭預算,顯然有些意氣用事。他把腦筋動到周王,周王長期遭受秦國的壓制,孟嘗君認為自己出面組合軍隊攻打秦國,就是替周出氣,所以提出由對方贊助軍糧和兵器。

但是,周王並不想選邊站隊。畢竟他無法保證齊國能滅掉秦國,但又不想得罪齊國,於是請來著名縱橫家蘇代,勸孟嘗君放棄復仇。蘇代向孟嘗君分析局勢,如果召集韓、魏攻打秦國,勢必會增強兩國的力量,南方已經消除楚國的威懾,這次如果再解決西邊的秦國那未來齊國的處境就危險了。

他獻了一計,不必進攻秦國,也不用向周借兵器和糧食。只要把軍隊帶到函谷關下,擺出進攻的陣勢,再請週轉告秦∶齊國並不想攻破秦國來增強韓、魏勢力,只是想要大王迫使楚國割一塊地給齊國,並請秦國釋放楚懷王。


內部鬥爭激烈,派系林立,該怎麼辦?觀望只會被秋後算賬

這麼做,是訴諸第三方。一來讓秦國施予恩惠,只要利用楚國的一塊地就能避免戰爭;二來是齊國不只成了楚國的救命恩人,楚國的割地也讓齊國更強大。就這樣,一場復仇戰爭得以避免。

面臨挑陣營的選擇時,可以先考慮是否有機會促成雙方合作,或把問題焦點轉移至第三方,或許能做出對自己團隊最有利的決定。

這些故事,會給你啟發嗎?期待你的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