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社論:自主降關稅展現堅定開放姿態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開放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明顯提升。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要降低關稅總水平”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3日宣佈,2020年將調整部分最惠國稅率、進口暫定稅率,並按協定降低部分商品協定稅率,調整特惠稅率適用國別。

具體包括2020年凍豬肉稅率由目前的12%降至8%,為保障飼料供應,支持生豬產業恢復生產,繼續對涉及10個稅目的雜粕實施零關稅;為豐富國內市場品種,增加國外特色產品進口,適當降低部分水果及果汁進口關稅;為降低用藥成本,促進新藥生產,對治療哮喘的藥品及生產新型糖尿病藥品的原料實施零關稅;以及適當降低先進技術、設備和零部件及原材料的進口關稅,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稅總水平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貨物貿易領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中國先後多次自主降低關稅水平,不斷消除各種對外貿易壁壘,將市場的大門越開越大。其中2018年進行了四次自主降稅,2019年又多次調整進口稅率,調減進口罕見病藥品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對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降稅,關稅總水平下降至7%以下。目前,中國關稅總水平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發達市場對外開放水平。

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不斷降低關稅水平,是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時期“逆勢”進行的。眾所周知,近年發生了英國脫歐、美國到處揮舞關稅大棒等逆全球化事件,還一度讓WTO(世界貿易組織)等協調機構面臨“癱瘓”。彼時,中國則在各種國際重要場合重申擴大開放立場,並出臺了包括降低關稅在內的一系列實質性舉措。

比如,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發佈了《外商投資法(草案)》,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以法治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核心內容為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和強化投資保護。規定在項目申報、土地供應、稅費減免、資質許可等方面一視同仁,不得在許可條件、申請材料、審核環節、時限等方面對外國投資者設置歧視性要求,以及規定了種種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國積極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和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同時也履行開放承諾。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擴大開放主要應體現在制度層面,即促進國內相關規章制度對標國際先進標準,與國際通行、接軌,體現監管一致性。具體表現為深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穩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完善對外開放法律法規體系和更大力度保護知識產權。

事實上,擴大開放也是共贏之舉。就自主降低關稅總水平而言,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國人民對高品質、多元化的商品有了更多需要,符合有促進中國產業發展和消費升級的需求;同時也有助於促進各國更多優質產品進入中國,讓各國更好地分享中國經濟成長,連續兩年在上海舉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例子。

當前,中美第一階段貿易磋商取得進展,這對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而言,都是積極正面的。但這不影響中國擴大開放的步伐,因為無論面對怎樣的內外複雜環境,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都是做好自己的事。就對外開放而言,持續推進是既定政策,且要從政策層面轉向制度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