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這一恢宏鉅製,不僅是漢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也對後世史傳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本紀”部分本是書寫諸多帝王的章節,但其中有兩個人物十分特殊,一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另一位是女流之輩呂后(即呂雉)。

太史公司馬遷本著“不虛美、不隱惡”的史書陳述宗旨,依據歷史人物的政治地位和歷史作用,將呂后列入本紀,而不立惠帝,不僅充分體現了司馬遷記實、求實的治史準則,也體現了呂后在歷史上不可估量的地位。

縱觀呂后的一生,歸根結底她只擔任了兩個身份,一個是家庭身份,即作為賢妻良母的身份,一個是社會身份,即作為朝堂上的政治家身份。前者溫順賢惠、安分守己,後者殺伐果斷、陰狠毒辣。那麼,呂雉如何從一個柔和體貼的賢妻良母逐漸變成一個歷練老成的政治家?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1.家庭中的呂雉——賢妻良母

  • 溫順賢淑,勤勞持家

呂雉,字娥姁,呂公長女。因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呂雉隨家人遷往沛縣。其父呂公與沛縣縣令交好,所以後者偕沛中豪傑前往慶賀喬遷之喜。呂公在宴會上初識劉邦,就覺得劉邦的相貌非同一般,因此認為他前途無量,於是便做主將女兒呂雉許配給了他。

史書上未寫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呂雉是何種反應,想必也不是多麼樂意。出身豪傑之門的呂雉與身份低微、前途渺茫的劉邦可以說是很“門不當,戶不對”,而且年齡也相差很大,一個處於二八年華,一個已經是四十多歲了。但是,呂雉還是遵從父命嫁過去了,且出嫁之後的呂雉一直是一個賢妻良母的樣子,可見呂雉是個溫順賢惠的女子。

呂雉婚後數年間都是親自下田勞作、勤儉持家,為劉邦生下了一對兒女,並且從未嫌棄這個不務正業的丈夫。劉邦微賤時交遊廣闊,且“好酒即色”,並且常越軌觸法犯事,後因羈押犯人逃跑,不得已逃亡在芒、碭山澤岩石之間暫時棲身。在這期間,作為妻子的呂雉不但毫無怨言,還冒著生命危險積極尋找並送衣食接濟劉邦。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 不離不棄,替夫受過

秦朝末年,各方勢力揭竿起義,劉邦也在沛縣殺死縣令,率眾起義。呂雉為夫所累被關進大牢,受盡屈辱和磨難。後僥倖出獄,她跟隨劉邦轉戰各地,歷經戰亂和顛沛流離之苦,在這裡,呂雉是有付出和犧牲的,她完全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賢妻良母形象。

後來,楚漢相爭日益激烈,劉邦在彭城敗北之後,項羽“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自此,呂雉與劉邦父母一起做了兩年多的人質,時刻與死亡相伴。期間,項羽曾把呂后等人押到兩軍陣前,用“烹太公”來威脅劉邦,劉邦無動於衷,且還笑言“幸分我一杯羹”。剛強如呂雉在這一刻也會心下失望的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見為成功立業,劉邦什麼都願意放棄。

總之,貧賤之時,呂雉對劉邦不離不棄、患難與共,為了成就劉邦的大業,呂雉做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重大犧牲。這既是情,也是恩。

楚漢相爭的結果是項羽烏江自刎,劉邦成功稱帝。此時,呂雉憑藉劉邦結髮夫妻的地位貴為皇后,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劉邦的寵愛。除了後宮佳麗三千之外,劉邦最寵愛一位美貌又才藝俱佳的戚夫人。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戚姬幸,常從上之關東,……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正所謂色衰愛弛,留守在宮內的呂后年紀已大,美貌也不復存在,又鮮少見到劉邦,呂后在劉邦心中的情感地位一落千丈,帝后夫妻之情早已蕩然無存。想必,此時的呂后也是心下悽然。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2.朝堂中的呂后——一代女主

  • 誅滅異姓諸侯王,鞏固劉家政權

劉家天下已定,但是崛起的異姓諸侯王成為最大的隱患。果然,陳豨謀反,作為帝王的劉邦親自率兵前往平叛。留守宮中的呂雉,得知韓信陰謀策應陳豨,遂與大臣蕭何商議,最後將韓信騙入宮,將其處死,並誅其三族。劉邦出兵陳豨,向大將彭越徵兵。彭越卻稱病不往,被劉邦廢為庶人,徙居蜀地。而呂后認為應該堅決剷除遺患,遂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誅其宗族。

誅韓信、滅彭越,幫助劉邦剷除內患,鞏固了劉家江山,呂雉功不可沒。誠如司馬遷所言:“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呂雉雖為女性,但有著卓越的政治才幹。從此,呂雉從一個普通農婦蛻變為一位殺伐果斷的政治家。

  • 爭奪太子之位,呂后用計勝出

呂后在後宮穩居首位,然而卻差點被戚夫人顛覆,這就是太子之爭。呂后固然因劉邦對戚夫人的專寵心懷不滿,但也一直不露聲色,靜觀其變,但令這份不滿轉變為仇恨的導火索是戚夫人的奪嫡陰謀。

戚夫人深受劉邦的寵愛,也隨之恃寵而驕,因嬌生欲,她也知道劉邦特別寵愛兒子劉如意,以及“常欲廢太子”的想法,這讓戚姬覺得可以為入住正宮而搏一搏,心思一起,再難平靜。故其趁“常從上之關東”的有利時機,對劉邦“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然而,劉邦固然想保戚夫人母子平安,但是他有他不得不考量的難處。“戚夫人之不見容於高後也,帝料之熟矣。欲全戚氏,非立如意不可。立如意,則並立戚氏;廢太子,則並廢高後。高後有罪,可廢也,而周旋患難,瀕死者數矣,尤可念也。況諸悍將大臣,非高後不能制之,此帝所以嘆息悽愴而不能自決也”。

劉邦也知道戚夫人和呂后水火不容,但是若想在他百年後,保全戚夫人母子二人,必須要立趙王如意為太子,扶戚夫人為皇后,廢呂后。但是呂后何罪之有?況且呂后跟隨他出生入死多年,不離不棄,這份恩情豈能泯滅。最重要的是,呂后有威信,很多大臣得靠呂后才能壓制得住,戚夫人可沒這個本事。一方面是寵妃愛子,另一方面是大漢江山,劉邦也是左右為難。

但是,劉邦最後還是向太子之位下手了。“如意且立為趙王,留長安,幾代太子者數”,這讓呂后再也坐不住了,開始積極尋找對策。為了穩固兒子的太子之位,呂后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威望,博得多位大臣的支持,再請張良出謀劃策。“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諍,未能得堅決者也。” “留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

呂后千方百計請來了著名的“商山四皓”,這四位是劉邦久聞其名而不得的野賢遺老。所以劉邦在看到這四人圍繞在太子身邊時,驚覺呂后和太子的羽翼已豐、難以動搖,只好不得不放棄了改易太子之位的想法。

至此,奪嫡之戰以呂后大勝落下帷幕。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 瘋狂復仇,卻間接害死兒子惠帝

劉邦病重駕崩,劉盈登上皇位,呂后成為呂太后。她開始了復仇之路,也開始了一代女皇的登頂計劃。

呂后先是將戚夫人囚禁於永巷,“……髡鉗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身穿囚衣,身受枷鎖,在冷宮被驅使著舂米勞作。

然後,鳩殺趙王如意。趙王此時已經去往封地,但呂后三請趙王而王不至,後以詭計先召趙相周昌,而後召趙王進京;最後,惠帝宮中時刻陪伴趙王,嚴防呂后毒手,但趙王仍遭鳩殺。

如此之後,呂后仍難洩心頭之恨,“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可憐一個美貌女子被摧殘成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

史書記載,呂后請兒子惠帝前去觀賞“人彘”,當惠帝得知此怪物為戚夫人時,“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並對太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呂后的心狠手辣讓仁慈的惠帝膽戰心驚,無法承受,以至於鬱鬱而終。這讓呂后始料未及,她或許想讓兒子“聽話”,或許是想讓兒子別那麼懦弱無能,或許還有一點炫耀的成分,但沒想到兒子不堪承受而早亡。不知當時的呂后心中作何感想,想必無奈有之,後悔或許也是有的吧?

後代的評論家們多數是批判呂后而同情戚夫人,可誰又知道這場“人彘”之禍是怎麼引來的呢?清代學著趙翼如是評斷說:“盍嫉妒者,婦人之常情也。然其(呂后)所最妒,亦只戚母子。以其先寵幸時,幾至奪嫡。故高帝崩後即殺之”。是的,若戚夫人只是受寵於劉邦,尚不會慘遭如此迫害,然而她想奪嫡上位,想讓兒子劉如意取而代之,這絕對是呂后所不能容忍的,她徹底激怒了呂后,所以引來這場悲慘的“人彘”之禍。

自古以來,皇位的爭奪從來就是血雨腥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別說呂后,換做任何人都不會輕易放過戚夫人母子,只不過呂后的報復更慘烈罷了。誰又知道,倘若戚夫人母子勝出,呂后母子結局又能好到哪去呢?她不過是在殘酷的現實環境中,奮力反擊罷了。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 從爭權奪利到臨朝稱制,一代女皇的誕生

“人彘”之禍間接害死惠帝后,身後無人依靠,呂后獨撐局面,並開始了權力的爭奪和擴張。她陸續將呂氏家族的人封官晉爵,在朝廷中執掌大權,又一個個地處置了劉家的王侯將相,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最終她實現了集權力於一身的目標。

後人對她批判謾罵居多,殘暴嫉妒,偏私專橫,篡權奪位。確實,她造成了一場又一場血淋淋的政治災難,但她在位期間也推行了一系列善政,使百姓安居樂業,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序幕。呂雉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有氣魄,又有政績。司馬遷也公正評價: “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太史公司馬遷尚且如此,何況後人乎?

姑且讓我們做一個假設,假設呂雉是一位男子,爭奪皇位,剷除異己,任人唯親,想必再如何心狠手辣,也不會被後人所詬病;倘若還能取得一番政績,更會被歌功頌德,贊為明君。歷史中的這類人很多,比如,開國帝王,還比如,殺兄弒弟的唐太宗李世民。況且,在呂后死後,劉氏聯合大臣滅絕諸呂的殘忍絕決,相比呂后的不擇手段不遑多讓,而且更加理直氣壯。

呂雉之所以為後人所不容,是因為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女人就只能是男人天然的附庸和工具,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秩序。所以與其說呂雉因她不擇手段的爭權奪利被飽受詬病,倒不如說因為她的性別和姓名才被後人所不能接受。

呂雉:一個可憐又可恨,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縱觀呂后的一生,她與高祖起於“微末”,一生之中經歷大風大浪,從委曲求全,忍辱負重,忍常人所不能忍的痛苦屈辱,到擁有至高皇權後,以一種咄咄逼人、勢在必得的心態瘋狂報復,然而終究最後灰飛煙滅,呂氏滿門抄斬。

她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悲劇歷史人物,她也是一個可敬又可嘆的非凡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