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責任編輯 | 張旖旎


作者 | 章舟


“一層秋雨一層涼”,蕭瑟的秋風之後,緊接著的便是寒冷的冬天。而說到冬天,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必是“寒冷”“蕭條” ,充滿著肅殺之風。

但有這樣一樣東西,每到寒冷即將來臨的時節,它反而極端受歡迎,價格隨之上漲,而且越是寒冷,它的價格漲的越高。這樣東西就是——天然氣!在寒冷的冬日裡,天然氣的行情經常能送來難得的溫暖。

進入10月後國內天然氣市場行情逆轉,開啟連漲模式。10月30日全國天然氣價格指數還僅為3744元/噸,到了11月1日,全國天然氣價格指數高達4542元/噸,僅兩天時間,就漲了約800元/噸,漲幅超過21%,相當於A股股票連續兩個漲停板。

天然氣連續兩天的“井噴”,其實是近一個多月以來大漲行情的總爆發:據生意社數據,11月1日天然氣參考價為4750元/噸,與10月1日的2793.33元/噸相比,上漲了70.05%。


1.天然氣大漲背後,為什麼企業越虧損,越進口?

天然氣冬季前價格大漲本是意料之中: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取暖是剛性需求,而隨著國內能源結構改變,天然氣在冬季取暖能源的比例明顯上升,因而漲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天然氣在中國的能源消費中比例還很低(圖片來源:信達證券)


但是正如凡事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一樣,中國目前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國情依然沒有變,一旦出臺、實施的政策超越了這個國情,難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甚至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在能源問題上,前兩年國內也犯過這樣的錯誤:2017年冬季,由於推行煤改氣過快,部分地方政府應急預案不健全,盲目推進“煤改氣”工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當年年底前,天然氣價格暴漲,漲勢遠遠超過了前幾年。 與此同時,局部地區採取了“一刀切”的策略,在供氣不足的前提下,對煤炭的生產、運輸、消費進行了種種不合理的限制,甚至於,用煤取暖者,在一些地方的眼裡成了需要打擊的對象,進而引發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2017年底的天然氣,上演了一出驚人的“過山車”大戲(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網)

到了2018年,雖然煤改氣的“一刀切”得到糾正,2017年冬季的“氣荒”沒有再度上演,但為了有備無患,從2017年到2018年,國內的天然氣進口量大增。2017年全年,我國進口天然氣 3813萬噸,同比增長46.32%;而2018年全年,我國共進口天然氣 5378萬噸,繼續保持高增長勢頭,也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天然氣進口消費國。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2017——2018年,國內天然氣進口量大幅增長(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進口這麼多天然氣,歸根結底,還是國內的天然氣不夠用了!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國內天然氣需求的增長,國產氣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才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天然氣。因而國際氣價的波動,直接關係國內相關企業能否盈利。 以“兩桶油”之一的中石油為例,據歷史資料顯示,其進口天然氣大幅虧損的情況從2011年上半年就開始出現。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據中國石油副總裁、天然氣板塊業務負責人凌霄介紹,自2011年以來,單是進口氣環節,中石油的虧損就已超過2300億元。相比之下,“巨無霸”阿里巴巴2019財年的總營收也只有3768.44億元,其創始人馬雲的身價只有2700多億元。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對中石油而言,天然氣進口得越多,意味著虧損越多(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顯然,中石油如此不計虧損地進口天然氣,並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有著進一步的深謀遠慮。那麼中石油進口天然氣為什麼總是虧損呢?不計虧損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考量呢?這要從天然氣的產業鏈講起。


2.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勢在必行

和其他能化產品一樣,天然氣產業鏈也分為上游(生產)、中游(運輸)和下游(分銷)三個環節。由於天然氣的天然屬性——是具有流動性的氣體,因而其生產和運輸具備天然的一體性。


從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上游資源端以及中游管網都基本上被“三桶油”所壟斷。根據“三桶油”各自年報公佈的數據,2018年我國天然氣產量達到1610億方,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別佔比58.4%、17.2%、8.3%;中游管網方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佔比分別為70%、8%、7%。 但是不得不指出的一點是,國企的目標並不是單純盈利,而是有著一系列的其他考量。

由於國內天然氣供給和價格機制尚不完善,中石油為了保障國內供給,不得不從國外進口高成本天然氣。 進口天然氣需要按照國際價格買入,但下游的銷售價格卻受到政策管制,不能隨意浮動,進口價格高於銷售定價。這就是進口天然氣連年虧損的原因。近年來,決策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開啟了天然氣價格改革之路,這裡限於篇幅,就不詳細展開了。 按照常理,連壟斷企業在天然氣上都連年虧損,民企的處境想必更為艱難。但有這樣一家企業,就在“三桶油”的壟斷中闖出了一片天空。它,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新奧集團。


3.“中國燃氣大王”煉成記


1989年成立的新奧集團,現在已經有3家內地的上市公司和一家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時達到了600億元。1992年開始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是國內最大的城市燃氣分銷商之一。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如果說這家燃氣企業有什麼特別之處的話,那就是——它的前身曾經是一家農藥企業,並且已經做到很大的規模,但在時代的命運下,走上了發展燃氣的道路。


1)新奧前史:西氣東輸迎機遇
新奧股份更名前的威遠生化成立於1992年,是河北省最早上市公司之一。公司以農獸藥起家,之後通過不斷戰略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其原有定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核心業務由農獸藥轉向整個清潔能源產業鏈。而之所以作出如此轉型,和新奧的掌門人——王玉鎖是分不開的。

1984年夏,20歲的王玉鎖在三次高考失利後走到了命運的分岔路口。他選擇了下海經商。他要自己決定以後的道路。

從現在總結當時的歷史面貌,可以看出王玉鎖做了正確的抉擇。70年代末期到整個80年代,被稱為“第一波個體戶爆發時期”,即便擺個地攤,也有很多人能發大財。

但是任何時代,發財的人都是少數:1985年,王玉鎖也開始創業,卻遭遇失敗,背上了“欠人錢的萬元戶”稱號。走投無路之際,他偶然想到液化氣生意,並通過類似“期貨”的方式預售氣罐、灶具,終於把生意做起來了,還清了債務。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液化氣罐,曾經是家家戶戶生活的日常(圖片來源:中國燃氣網)

在經營液化氣的過程中,王玉鎖看到液化氣的弱點——使用不便,便想把天然氣管道鋪進千家萬戶。1993年,天然氣在廊坊開發區成功點火,王玉鎖的新奧燃氣成為全國第一家進軍城市公用事業的企業。

但之後幾年,囿於政策束縛及燃氣公司的地理條件限制,新奧只能在廊坊小打小鬧。這很容易理解:燃氣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產業擴張無法像餐飲、服飾以及零售業那樣便於操作。

首先,天然氣並非隨處都有,地理環境決定了它存在的特殊性與稀缺性。其次,燃氣的運輸,就像電流穿過銅線,每一步的前進,都會有相應的損耗。最後,要保證燃氣從氣井裡輸出,進入到千里之外的家庭,線路選擇、管徑制定、以及設備的投資、輸氣量、施工條件與技術等,無一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硬性條件,需要的人才儲備,也非普通企業所能承擔。

也正是由於燃氣業如此“重資產”,在很長的歷史上,燃氣產業一直由國企所壟斷,廣大民企沒有染指的機會。直到1998年,國家啟動“西氣東輸”戰略,新奧才迎來了發展的新一輪契機。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西氣東輸一期、二期、三期路線圖(圖片來源:天然氣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部大部分國人還沒用過天然氣,感覺天然氣很貴,擔心沒人用得起。以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例,依然有數百萬住在老房子裡的市民,每天用煤球爐做飯。上海如此,其他省市便可想而知。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90年代的“老閘北”,依然有很多上海市民用煤球爐生火(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為了綜合考慮未來的發展前景,西氣東輸一線的設計流量不得不從200億方/年調整成為120億方/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奧獲得了3000億總投資、每年120億立方米的擴展規模以及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管道建設。

在獲得了投資的同時,新奧還發揮民營企業的靈活機制,依託西氣東輸的氣源和相關的人力資源優勢,不但在當年8月王玉鎖拿下了新疆塔中、塔北兩家油田的2口氣井,為積累“西氣東輸”後外埠運營經驗先後在遼寧省葫蘆島、山東聊城以及管線經過的區域,迅速拿下這些不起眼的二三線中小城市的獨家燃氣專營權。

超前的眼光,和精準的佈局,為新奧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基礎。

總在小城市打轉,總歸不是長遠之計。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西氣東輸”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啟動,王玉鎖又大舉擴張迅速在山東、江蘇、安徽、浙江、上海等6個省市成立8家分公司。進軍消費市場,標誌著新奧集團不僅僅是聚焦於燃氣的生產,而是目標上中下一體的產業帝國,也標誌著新奧,將自己的命運和產業的命運、以及國家的戰略緊緊綁在了一起。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西氣東輸管道,輸送的中國能源的未來(圖片來源:新福建綜合)

此後,“西氣東輸”的管道鋪到哪,新奧燃氣就開到哪,2000年當年,新奧就一舉拿下了25個城市的燃氣經營權。到了2001年,新奧能源在香港成功上市。但是新奧的真正發展,還是因為抓住了歷史的機會。

新奧在香港上市的同一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鑑於世貿協定的承諾,原國家計委出臺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獨資等方式,參與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2002年12月,建設部提出了建立政府特許經營制度。2003年10月第一次把“打破壟斷,開放市場,推進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寫進了黨的決定。新奧成長的束縛被陸續打開,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運營的城市燃氣項目也從2004年時的51個,一路增加到178個。

又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年底,新奧在全國運營187個城市燃氣項目,為1852萬住宅用戶和12萬工商業用戶提供燃氣服務,覆蓋城市人口9457萬,鋪設管道75000公里(意味著繞赤道近2圈),投運汽車加氣站593座,並在越南多個市經營城市燃氣業務。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2018年底新奧的天然氣銷售數據(圖片來源:新奧集團官網)

僅僅做到這一步,已經足以讓新奧傲視群雄了。但如果僅止步於此,那隻能讓新奧成為一家傑出的燃氣分銷商,還遠遠稱不上產業巨頭。


2)“煤制氣”,奠定產業一體化

2004年,新奧集團的創始人王玉鎖先生通過對農藥集團——1994年就上市的威遠集團進行收購,不但成為威遠生化的實際控制人,而且還實現了“借殼上市”:自2010年起,伴隨著能源化工相關資產的注入,上市公司逐步向清潔能源的轉型之路正式啟動。2014年,“威遠生化”也更名為“新奧股份”。

還是在2004年,距王玉鎖下海經商已有20個年頭。這一年,王玉鎖推動新奧,進行“二次創業”。這個舉動,將王玉鎖送上“中國燃氣大王”的寶座。這個舉動不是別的,而是一項當時在全世界都屬於尖端的技術——煤制氣,也正是它,使得新奧擺脫了單純的天然氣分銷商角色,成為足以讓“三桶油”不敢看輕的燃氣巨頭。

所謂“煤制氣”,也稱煤制天然氣,通常指採用已開採原煤,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經過氣化工藝來製造合成天然氣的工藝過程。世界各國的煤氣公司最初都是採用煤制氣,後來天然氣工業發展逐步取代煤制氣。亞洲地區最早的煤氣公司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1862年在香港創立(1975年被地產巨頭李兆基擊退怡和、港燈收購,使得李氏家族坐食其利)。

但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投產的工業級煤制天然氣裝置較少,而中國的煤制天然氣在規劃產能層面規模列世界之最,且近年來,實際“煤制氣”產量每年都在增長。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煤制氣”的複雜工業流程(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從2014年到2018年,中國的“煤制氣”產量翻了兩番多(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中國發展“煤制氣”,實乃不得已的選擇:根據常識,中國的能源結構是“多煤、貧油、少氣”。超過90%的地下儲能是煤炭,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佔比超過60%,石油和天然氣則大量依賴進口,且依存度越來越高:近年來,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超過60%,天然氣超過30%,這對於國家的能源安全非常不利。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漸上升(圖片來源:北京澳柯)

大量進口天然氣,是因為國內氣源緊張且分佈不均,也意味著產業鏈上企業可分的“蛋糕”非常有限。加之“先天不足”的劣勢——新奧並非國企,因而在開始走上擴大的快車道後,王玉鎖愈發感到氣源掣肘等因素帶來的壓力。曾經為了開發新的氣源,他在一家油氣田負責人的門外守候,從下午三點一直等到晚上十點,才說服對方同意與其合作。更多的時候,則是吃了無情的“閉門羹”。

寄人籬下的感覺,深深刺痛了王玉鎖的內心,也使得他下定決心,排除萬難,也要想法建立起新奧的“護城河”。然而從何入手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身邊也沒有可供參考的資料,以及可以諮詢的幕僚。

到了2003年中,王玉鎖讀到一份關於煤炭清潔利用的報告,介紹“煤制氣”技術。這個技術讓他豁然開朗,他覺得自己一旦擁有了該技術,便解決了氣源的問題,還可以把技術出售給同行。他組建了一個小組,研究包括煤制氣在內的煤化工行業前景。

但是走出舒適區總是艱難的:當年年底,他把發展煤化工的提議拿出討論,正式提出發展“煤制氣”技術,預期投資20億元。旋即遭到一片質疑。他甚至收到一封員工匿名信《停止新奧的自殺行為》,勸王玉鎖“懸崖勒馬”,不要在這種投入大,見效慢的“無底洞”裡砸錢。 員工的擔心,似乎也很有道理:其一,新奧2003年的年營收不過24億元,而老闆卻要花20億元開發一項技術,錢從哪裡來?其二,“煤制氣”技術本身其實不是一項新技術,美國和日本在七十年代以後的“石油危機”期間都開發過該技術,但後來都不了了之。押上全部身家,去開發一個全球已經是夕陽產業的技術,這不是自殺是什麼?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不久後的一次高管會議上,面對著眾人的反對,王玉鎖不急不慢地問道,“你們想沒想過三個問題:隨時可能受到資源制約的新奧,10年之後賣什麼?處於公用事業領域,沒有自主品牌的新奧20年以後是什麼?30年經營權合同到期後,新奧幹什麼?”

三個問題之後,是全場長達5分鐘的沉默。不久決議被通過,新奧決定投資21億元進軍煤炭清潔利用領域,正式向上遊延伸——當年新奧年收入只有25億,因而此舉完全可以用“破釜沉舟”形容。

看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新奧深深明白這個道理。煤制氣,可以說是新奧的“二次創業”。

在王玉鎖的堅強領導下,到2012年,新奧團隊在技術上獲得了大成,他們針對不同種類的煤,研發出五種“煤制氣”技術,分別是煤催化氣化技術、煤超臨界氣化技術、煤加氫氣化技術、焦爐甲烷氣化技術和煤地下氣化技術。其中前四項技術針對已經開採出來的煤,第五項技術則無需對煤進行開採,通過先進的鑽井技術,在地下煤層構建一個移動式的氣化爐,直接對地下的煤進行氣化,把煤田變成氣田。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新奧在內蒙古成套的“煤改氣”裝置(圖片來源:新奧集團官網)

在煤制氣技術上,新奧已經走過了摸著石頭過河的時期,掌握了比較成熟的技術。當新奧初步獲得成功後,國家也於2014年大力倡導發展煤制氣,中石油等石油石化企業,神華、中煤等央企煤礦集團,國電、大唐等電力公司紛紛進軍煤制氣領域,行業一下子熱鬧起來。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從2015年開始,國內煤炭的價格迎來了瘋狂的上漲,2016年全年,受鋼市回暖等因素的推動,煤炭價格幾乎翻了一番。而相比之下,原油價格卻跌了一整年,天然氣價格也暴跌,同時有了從俄羅斯進口的廉價氣源。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2016年煤價瘋狂的程度為近年罕見(圖片來源:卓創資訊)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的煤制氣產業面臨著困境,有報道稱,某央企於2017年初拋棄煤制氣業務,稱該業務造成的損失超過40億元。新奧自然也不能獨善其身,亟需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正如前文所言,國內的天然氣市場主要被大型國企牢牢把握,新奧不得不在壟斷的夾縫中艱難生存,焦慮不難想象。

正如連戰先生所言,走對路,才會有出路。2015-2016國際油價的暴跌,油氣產業的持續低迷,固然重創了新奧的煤制氣產業,但讓新奧看到了解決氣源問題、向上打通產業鏈的契機。


3)進軍海外,佈局全產業鏈

新奧能源從2016年開始就進入到澳洲市場,出資7.5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桑托斯(Santos)公司11.7%股份,成為該企業的第一大股東,進而獲取海外上游(煤層氣)資源,保障其國內天然氣下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新奧投資的澳大利亞桑托斯天然氣工廠(圖片來源:新奧集團官網)

新奧進入的時機,正是全球油氣市場不景氣的時刻,但卻是收購的“黃金時段”,隨著市場的好轉,桑托斯的股價也開始逐漸攀升,自然也為新奧集團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甚至在2016年一度引來野蠻人——港灣能源的敵意收購,說明了新奧這筆生意的眼光。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從2017年初——2019年7月,桑托斯的股價幾乎翻番(圖片來源:併購汪)

除了澳大利亞的佈局之外,早在2013年,恰逢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乘著國家開放民企進軍海外天然氣的東風,新奧進軍加拿大天然氣儲存市場:由新奧與加方合作伙伴共同投資近7億美元,在加拿大西海岸基蒂馬特海峽建設天然氣出口基站,還在溫哥華和埃德蒙頓兩地建設天然氣加工廠。

光有了氣源,沒有接氣站也是不可能的。到了2015年,新奧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成功獲得發改委的99號批文,在浙江省的舟山群島投資47.5億元,建設國內首座民營企業國際遠洋船舶天然氣加註站。成為集團進口天然氣業務的重要支點和平臺。

2018年8月,投資58.5億元的新奧舟山天然氣接收及加註站一期投產,隨著大量國外天然氣的引入,新奧的氣源緊張問題也得到了緩解。2018年10月19日,新奧舟山天然氣接收站試車順利,各項運營指標正常,進入正式運營階段。當年12月,該項目第二期也正式開工,成為新奧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新奧舟山天然氣(液化天然氣)項目配套碼頭工程(圖片來源:浙江在線)

儘管王玉鎖不後悔研發煤制氣技術,也在海外市場上的博弈中竭盡全力,但市場的強週期性,也讓他深感到,那些拼資本且週期過長的項目不適合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最好同時發展那些“輕資產”項目。


4) 泛能網,能源界“阿里巴巴”

王玉鎖所說的“輕資產”,並不是沒有資產,而是依靠機制和技術建立軟資產,就如同IBM從一家硬件公司轉型為一家解決方案提供商,諾基亞從一家手機生產商,變為5G時代領先的專利提供企業一樣。這樣的轉變,使得這兩家企業浴火重生。

什麼是解決方案提供商呢?雖然現代社會里,如果問一個人淘寶、天貓和阿里三者究竟有什麼區別,我想很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實際上,三大平臺雖然交易類型不同,但模式都是通過構建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實現供需之間更合理的配置。

王玉鎖覺得既然其他商品可以這麼買賣,能源自然也可以。新奧,也要轉型成為一家平臺,做能源界的阿里。

2008年,新奧集團轉向以技術為核心的輕資產項目,最核心的是“泛能”項目。它是從用戶需求出發,以能源全價值鏈開發利用為核心、因地制宜、清潔能源優先、多能互補的用供能一體化的能源系統。

王玉鎖和新奧已用十餘年時間,探索這一全新領域,能源轉型、泛能等是他近些年發言的主題。令王玉鎖高興的是,分佈式能源、能源互聯網等在近兩年成為行業中最熱門的概念,在新奧帶動下,國家泛能網標準體系也開始建設。 隨著電力、油氣改革的迅速推進,泛能網迎來快速發展。新奧能源也提出了從燃氣分銷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升級。泛能網也圍繞用能企業、能源供應商、園區政府、綜合能源運營商等主體的能源場景和需求,通過持續深入的技術佈局和多維度產品開發,不斷為客戶帶來更智慧的能源價值服務,幫助能源生態各方朝數字化和智能化邁進。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泛能網的發展歷程(圖片來源:新奧集團官網)

如果上面的描述有些抽象的話,那麼這裡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目前在用的、由泛能網打造的智慧能源管理平臺為例:平臺對機場內荷、源、網、儲各類能源設備實施、能源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測和對標分析,通過精細化的能源管理和優化調度,在運行一段時間後,黃花機場的能效提升了23.5%,能源費用降低了15%。由此可見,“泛能網”實實在在為企業創造了經濟價值。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運用泛能網後,長沙黃花機場各個節點的耗能量一目瞭然(圖片來源:劉興亮時間)

不過,泛能網目前並沒有普及,因為它不是簡單地變更一種設備,而是變更一整套能源供給、能源消費體系,是一種政府才能推廣的民生工程。泛能網項目要想有大成,必須得到政府的扶持,尤其是出臺相配套的政策。而近年來“產業互聯網”政策的出臺,特別是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在新奧故鄉河北的開幕,讓新奧集團迎來了新的機遇。

毫無疑問,對於新奧這樣大體量的企業,一篇文章不可能窮盡其產業版圖,那麼最後,我們就用一張思維導圖,總結新奧的天然氣產業佈局,同時也向大時代致敬,向所有為復興中華而努力的企業致敬!

從燃氣分銷大王,到能源“阿里巴巴”:王玉鎖和他的新奧帝國往事

【圖】新奧天然氣產業佈局,覆蓋了天然氣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圖片來源:天然氣行業觀察)


參考文章

1. 中石油天然氣8年虧損2300億,一天虧近一個億!網易新聞,2019

2. 2019年中國天然氣產業全景圖譜;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

3. 中石油:前三季銷售進口天然氣等淨虧損217億;新京報,2019

4. 新奧股份CEO:以“變”應“變”的發展之道;天然氣諮詢,2019

5. 突發!新奧股份擬全盤收購新奧能源,打造千億天然氣一體化巨頭;熙時君,天然氣行業觀察,2019

6. 舟山爭奪戰打響,新奧慌了?浙江LNG接收站亂局;熙時君,天然氣行業觀察,2019

7. 產業互聯網劃重點這次劃到了河北——2019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劉興亮,劉興亮時間,20198. 他闖入壟斷行業,建立千億資產民企,卻倍感生存危機;遲玉德,華商韜略,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