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瑣:「我連做夢都不曾想過自己那麼幸運」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琐:“我连做梦都不曾想过自己那么幸运”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 11月8日上午,在濟南舉行的首屆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上,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分享了新奧集團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成長曆史。王玉瑣表示:“回首新奧創業的30年,每一步的成長,都得益於改革開放......感恩改革開放,讓我收穫了財富和榮譽。回想過去,我連做夢都不曾想過,自己會幸運地成為‘先富起來’的那批人。”

王玉瑣回憶,改革開放初期,是價格改革,讓新奧賺到了第一桶金,積累了原始資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開始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迎來了曙光,我也滿懷熱情地踏上了創業之路。彼時,他抓住的第一個機會就是價格改革,靠著買入企業超產並自主出售的液化氣,然後倒手銷售,短短一個月,就掙了幾萬塊錢,也從此與能源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的兩三年通過“倒騰”液化氣,王玉鎖有了第一筆積蓄。1989年,王玉鎖帶著這筆錢,從鎮上來到市裡,正式註冊了公司,開始了創業。

九十年代初,是生產要素改革,讓新奧確立了城市燃氣、城市地產兩大事業基點。1992年,小平同志的南方講話,給改革注入了“強心針”,反映在市場上,就是生產要素改革的蓬勃推進。在這個時期,天然氣資源政策的改革,讓新奧有機會與華北油田合作,獲得了發展城市燃氣業務的氣源;國家住房體制的改革,讓新奧能夠從為員工解決住房問題出發,進入了房地產市場;人才流動政策的鬆綁,又讓新奧首次引進了一批捨棄“鐵飯碗”的人才,這些人逐漸成為了新奧的中流砥柱,為後來的開疆拓土立下了汗馬功勞。時至今日,新奧的能源、生活兩大板塊也都是由此發展而來。

上世紀末,是公共事業改革,讓新奧拿到了駛出廊坊的“通行證”,走上了全國拓展的快速成長之路。1993年,新奧在廊坊開發區實現管道天燃氣首次點火成功,但此後的五年,新奧始終在廊坊“打轉”。直到1998年,建設部出臺政策,允許公共事業領域多元化投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也開始啟動。於是,新奧在山東聊城市政府的支持下,作為光彩項目參與昌潤供熱的股份制改革,成立合資公司,邁出了走向全國的第一步。

2001年,以資本市場改革為契機,新奧成功赴港上市,進一步打通了融資渠道。從此,新奧得以迅猛發展,從最初不足十城,快速擴張到上百個城市。如今,新奧光在山東的業務就已覆蓋天然氣、綜合能源、煤化工、旅遊等諸多領域。其中,僅燃氣一項業務就擁有16個公司,3000餘名員工,累計固定資產投資90億元,為256萬的居民用戶和7880個工商用戶提供能源服務。

對於當前環境下的民營經濟,王玉鎖說:“11月1日,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堅決駁斥了 ‘民營經濟退場論’、‘新公司合營’等錯誤論調,他用“56789”充分肯定了民營經濟的貢獻,再次強調了黨中央對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心和“兩個毫不動搖”,給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更重要的是,針對當前我們發展面臨的困難,總書記還提出了六項基本措施,針對性強、力度大,含金量非常高。”

與此同時,王玉鎖也認為,民營企業自身也需努力,爭取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這是因為,民營企業最初的發展,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跌跌撞撞中成長起來的。有的企業靠“搶市場”,規模驅動;有的企業靠“一招鮮”,機會驅動;有的企業靠“錢包鼓”,投資驅動;有的企業靠“人脈好”,公共關係驅動……因為改革開放的政策好,不少這樣的民營企業,也幸運的“活”了下來,但後勁兒明顯不足。還有一些企業,依靠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但這些企業下一步共同的挑戰就是,如何突破自我,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