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AI出品,版權歸誰?

近兩年來,人工智能飛速發展,衝擊著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可否認,AI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人們對人工智能領域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AI擅長學習,也擅長創作,前段時間甚至有平面設計師是否會因AI智能一天創作4000萬張海報的高效率而即將面臨失業的調侃說法。

AI出品,版權歸誰?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這些AI創作出的作品,其版權究竟歸屬於誰?

美國商務部專利和商標局(USPTO)現向公眾諮詢提出AI作品是否可以獲得版權,這一舉動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討論。

AI又可以創造哪些作品?

早在1957年,萊賈倫的電腦就已自主創作出了一部音樂作品。

2016年,名為“DeepBach”的神經網絡生產了2503“就像巴哈教徒一樣”的讚美詩。

2017年,TarynSouthern在YouTube上上傳了一張與AI共同創作的“無早餐”單曲。

同年,國外一個名為Botnik的團隊創作了一個名為“預言鍵盤”的AI算法,最終創作出了第8部《哈利波特》。

AI出品,版權歸誰?

對此,我國法律法規以及學界提出一致觀點:AI創作的作品並不能拿到版權。且美國專利商標局認為,AI作品並不存在獨立的個性體現,對於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他們僅承認“智力勞動成果”,即“建立在思想之上的作品”,字面意思要與人力有所關聯。

根據研究分析,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其實如出一轍,無非是通過對現有的作品樣本進行數據提取分析以及吸收學習從而進行模仿、預測及再創作。也就是說,人工智能所創造的東西都不是憑空而來,他們都存在其他作品的“影子”,所以某些方面仍存在顯著的相似性,從而導致它仍可能存在“侵權”的嫌疑。

但在另一方面,AI的存在卻能為許多創作者的創作勞動提供幫助。

AI出品,版權歸誰?

比如17年冬季上映的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個PPT式人物傳記片的時候,卻被其創作方式所震撼。這部僅長95分鐘的電影,總計65000幀,幀幀均為來自15個國家的125個畫師歷經七年親手繪製的油畫,可見其工程量之巨大。

AI出品,版權歸誰?

作為世界第一部油畫電影的製作參與者,他們基本都有油畫功底,或參與過藝術品修復,且電影團隊深入研究了梵高的

800封書信和其他相關書籍,以及梵高的畫作。在接受為期3周的課程訓練後,每人被分配到一個工作間,所謂工作間只是一個小格子間,一張畫板、三面反光板,還有一塊LED屏幕,以梵高120幅原作為基礎,畫家照著屏幕描,每天10小時。而電影中,1秒鐘需要12幅畫,一個畫師工作一個月也只能畫出3秒的畫面,可想而知,究竟是何等大的工作量才支撐起了這部驚豔銀幕的作品。

AI出品,版權歸誰?

想象一下,如果這些這些賦予想象和創作的巨大勞動力是由AI進行代替完成,那麼不僅可以削減藝術作品的生產成本,也將從一定意義上推動了技術創新及其產業發展。在這個人類知識與精神財富融合的極為豐富的時代,人工智能的數量只會日趨龐大。

但對於AI作品的版權存在爭議仍是難以避免的,也有專家認為,獨創性原則是用於防止文學藝術創作的簡單重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與已有作品相比較,如果不是複製和重複,只要具有最低程度的創新性,就應當給予保護,相比之下,對於未來AI作品的權益保護,還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妥善處理問題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有利價值,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