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史海探奧:省城就是“省城”——邳州陳樓省城考(作者:崔學法)

史海探奧:省城就是“省城”——邳州陳樓省城考(作者:崔學法)

邳州市陳樓鎮有一個較大的自然村叫省城。由於史料失缺,它的本來面目被蒙上一層面紗。要想揭開它的本來面目,還得從金代說起。金代的中國是一個民族分治的朝代,北方廣大漢族人民,不服從女真的統治,天下動盪不安。金國末年,朝廷命侯摯行省東平(金元政體,東平即管理今山東的政體),由於動亂,行省在河北—東平—邳州遊移。

金貞祐二年(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山東、河北等地爆發大規模紅襖軍農民起義,金興定元年(1217年)山東紅襖軍起義軍波及邳州(金國山東西路邳州刺史州領轄下邳縣、宿遷縣、蘭陵縣三縣),金興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年),金國朝廷令蒙古綱、燕寧駐守金國東京東平府,鎮壓山東忠義軍、紅襖軍等農民起義軍。山東宣撫副使燕寧戰死,原來受燕寧招安的胡七、胡八起義軍復叛。加之蒙古軍進攻東平府,金軍屢戰屢敗,蒙古綱勢孤,奏請山東行省內遷。金宣宗及樞密院採納翰林待制抹捻阿虎德建議,五月,准許蒙古綱“山東行省內遷,率所部女真軍、契丹軍、漢軍五千人,行省邳州”。“於是,蒙古綱改山東路統軍使兼靖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自此山東事勢去矣”。於是行省邳州建立了,山東行省治所由東平行省移至邳州,省城說法原因正是來源於此。

金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1223年)三月,金國以元帥右監軍蒙古綱為“邳州經略司”,擴充邳州行省職能,令其招兵買馬,收復山東。可是蒙古綱治軍嚴酷,激起金軍內部反抗,於是發生譁變內訌。“蒙古綱御下嚴,信賞必罰,邳州軍不樂屬綱”。八月辛未朔,邳州從宜經略使納合六哥、都統金山顏俊率沂州軍士百餘人早晨入邳州行省,殺蒙古綱及幕僚從屬於省城衙署,遂據邳州反叛。“樞密院奏請出空名宣敕,設重賞招誘。金國丞相高汝礪曰:‘懸重賞募死士,必有能取之者。’”金宣宗不得已,下詔歸罪蒙古綱以安撫勸諭納合六哥。納合六哥遣人送蒙古綱屍體以及領兵虎符牌印與金宣宗,就是不肯出見。金宣宗“乃升邳州經略司為邳州元帥府,加納合六哥泗州防禦使,權元帥左監軍,副使烏古論老漢加邳州刺史,權右監軍”。但納合六哥不為所動,不去接受封賜,住行省邳州,聯繫各方特別是紅襖軍共商大計以圖進退。後來,金國駐邳州兵卒逃歸向金國總帥牙吾塔告密:納合六哥已經和紅襖軍李全聯繫,互為內助,共同防金。於是牙吾塔派遣總領孛術魯留住等進攻納合六哥,“毀其橋樑,攻破承安、青陽寨,留兵戍守”。這時納合六哥方才恐懼,使人向金國朝廷以及總帥牙吾塔遊說:“待李全兵入邳州,誘而殺之,以圖報效”。金宣宗已經看破納合六哥的花招:向牙吾塔說:“李全豈無心者,六哥能誘而殺之,殆詐耳。”十月壬辰,牙吾塔圍邳州,急攻之。不料這時紅襖軍內部出現了叛徒,紅襖軍小頭目高顯等人殺害了納合六哥,把納合六哥的頭裝入函內獻與金國。叛徒馬上得到金國賞賜,高顯被“詔加顯三品官職,授世襲謀克”。與高顯同謀的皆有賞賜,“侯進四品,陳榮、邢進、邊全、魏興、孫仲皆五品,賞銀有差。”

蒙古綱“改兼靜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在邳州“另築邳州省城”。“行省”是什麼?金國後期全國共設立34個“行省”,由此開創行省制度,主要是用來抵抗外來(蒙元、西夏)侵略、討伐南宋、鎮壓農民起義、控制地方形勢的軍事性較強的軍政合一性的行省。邳州行省是規模較大、職能較強的行省,邳州行省經略(籌劃治理)山東東路治所益都府(今山東青州市)轄益都府、濟南府二府及濰州、濱州、沂州、密州、海州、莒州、棣州、淄州、萊州、登州、 寧海州11個州,共53個縣。山東西路治所東平府(治須城縣,今山東東平縣)。轄東平府一府及濟州、徐州、邳州、滕州、博州、兗州、泰安州、德州、曹州9個州, 共43個縣。邳州行省治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兩路計20個州96個縣,邳州行省管轄區域夠大的了。但只有虛名,大部分地區為農民起義軍所佔領。

山東行省治所邳州省城,故址在今邳州市新城區邳州行政中心東北部與陳樓鎮交界區域的省城村,也有人認為行省邳州省城有在邳州西南部下邳古城。但是當時由於黃水氾濫,下邳古城受到黃水威脅,豈能在黃水災害中築城,況且邳西南古邳僅有沉入水中古城,周圍沒有發現其他另築的城池。邳州行省的職能是籌劃治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收復金國山東故地。舉行譁變殺害蒙古綱的兵是沂州軍士。這個邳州行省省城在下邳古城恐怕不妥吧,只能是在邳東北沂水(沂河)附近。

金國讓蒙古綱行省邳州,不是求安逸,而是阻擋起義軍,應該在沂水附近,動亂之際,蒙古綱如果在下邳,只能修補舊城,不可能另築新城。。邳州歷史上只有一次稱省,就是金國行省邳州,始於金興定五年(1221年)五月,終於金元光二年(1223年)八月,邳州行省前後不過兩年多一點。陳樓省城在“走千走萬,不如沂武河兩岸。”靠近沂河的邳州沃土上,這裡正是治理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金國收復山東故地的首選好地方。歷史上做過省的地方才能配稱省城,陳樓省城是行省邳州的省城無疑。

邳州市陳樓鎮省城村居民介紹:邳州市陳樓鎮的省城行政村北邊城後自然村、東邊前餘自然村等。古代土城連綿二三裡,城基依稀可見。城門人民公社成立時,被用作舞臺大演大唱。古城中是廟宇文革中被破壞、衙門(七十年代水利工程中發現),出土大磚都被周圍老百姓拿去蓋豬圈、雞窩之類。

《邳州志》史料記載:古城又稱餘行省城,方形,座北朝南,大門向陽。佔地約一百四十餘頃。另據民國年間竇鴻年的《邳志補》雲:“省城在受賢鄉”。清初,顧祖禹的《方輿紀要》載:“餘行鎮在州北七十里,謂舊城,其地有餘行省城”。筆者認為:“行省”是“行省邳州”的建制,“城”為為建制軍政機關所在地。元末明初,此地先後為元朝、張士誠、朱元璋佔領。他們互相傾軋,戰事頻繁。再加上邳州這時已成為“洪水走廊”,沂水咆哮,黃河氾濫,地方典籍湮滅。邳州行省雖然是 經絡山東東、西路三府二十州九十六縣的大行省,但多數地方為起義軍佔領。邳州行省設置時間又很短,只有兩年多一點,後來人們沒有搞清楚,甚至連行省是什麼都不清楚。而“行省”城邊恰有個餘村(前餘),所以“行省邳州既被省略了邳州,又被貫上“餘”,成了“餘行省”城了。餘行(行

xing又變成行hang)與杭州的古名“餘杭”諧音。依樣學樣,仿起餘杭來了。於是

餘行“省”的省城“餘行省城”就產生了。顧祖禹的《方輿紀要》就可以這樣解讀:餘行在邳州(下邳)北七十里,是行省“邳州”的“舊城”。有一個地方叫“餘行“的省城。

《方輿紀要》、《邳志補》又稱:“餘行省城”我元末山東省平章、沂州將王信所築,其實又錯了。查《元史》王信原為北義兵都元帥,亦曾為紅巾軍毛貴的部將,後為元朝穎川王罕木兒逼降。歸元后,於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冬十月,由“皇太子奏以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信為山東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樞密院事”。王信父親王暄被“加司徒、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王暄為沂國公”。而次年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元朝就滅亡了,此之前一年,至正二十六年(1366)四月,張士誠徐州守將陸聚投降徐達,朱元璋以陸聚為江淮行省參政,遣兵取邳州等地。其實張士誠早在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就佔領了邳州。元至正二十七年(

1367年)九月朱元璋命江淮衛以精兵千人駐守邳州,十月命徐達為征討大將軍,率師25萬,北取中原。十一月四日駐軍邳州。王信根本沒有時間在邳州築城,這個金元風格的古城是蒙古綱所築。其實,王信所築的是郯城,當年冬,王信為了阻擋駐紮在邳州的徐達大軍,廢棄郯城故城,築新城。當時隆冬沒法採集石頭,搶老百姓碌碡做基礎,屯土而成,故郯城又叫碌碡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