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看過土樓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徽鄉小居


福建土樓——方圓天地

土樓,這種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大多分佈在福建、廣東、江西,又以福建已確認的土樓建築數量最多,主要分佈於閩西南的內陸地區,隨著2008年7月,以龍巖永定縣、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為代表的“福建土樓”申遺成功,使土樓走向了世界,更多人走進了土樓,我也先後遊覽了永定和南靖的一些土樓。

^ 振成樓——土樓王子,坐落在永定縣東南面的湖坑鎮洪坑村中南部。

土樓的歷史源遠流長,這與宋元時期開始的、北方民眾大規模南遷的歷史密切相關,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到明、清、民國時期達到成熟,它的最初只是為了居住,後來逐漸演化成有很強防禦功能的、聚族而居的大型民居。

^ 南靖縣書洋鎮上坂寮村“田螺坑土樓群”,1座方形土樓居中,4座圓(橢圓)形樓環繞,5座土樓似一朵綻放梅花,亦被戲稱“四菜一湯”。

如果詳細區分,土樓的形狀有幾十種,現存數量最多的是方形樓、圓形樓,它們的最顯著的特點表現在群體佈局依山就勢、因地制宜落成,主體建築是就地取材、為土木結構為主,樓內規整的中軸線格局,主次分明,顯得莊重氣派。

^ 南靖縣科嶺村的“翻身樓”(方形樓),樓前有一石旗杆(圖左),旗杆上的文字:"大清光緒已卯年 恩授歲進士王廷瑞 立"。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土樓中的“名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開發,成為參觀遊覽的景點,相當多的土樓還是居家的住所,與村莊中的水泥樓房相併存,也有沒人居住的土樓成了堆放雜物的場所,逐漸荒廢。如今,土樓營造技藝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得到保護和傳承。


龍井rj


第一點。去過,2015年的時候,兩個人去過永定的初溪土樓群。那裡的土樓保存的非常的完好,建已經有300年的歷史。周圍的環境跟配套設施都挺好的。鄉村的自然風景非常的自然美,小溪流水清澈,當地客家人非常不熱情好客,去那裡旅遊真的是一次完美之旅。

第二點。為什麼會喜歡土樓呢?。一個是沒去前,因為土樓離我的位置比較近,受這些地方的方化影響從小就已經熟悉。一個是去了已後,當地的美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點。土樓文化,即使就是客家文化。是有歷史由來的,他的建築為什麼是這麼的奇特?這要從歷史上說,當地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客家人,從中原搬到這裡定居的。當時以家族族群為一個集體,所以你會看到這裡的建築非常的奇特,一個是為了家族的團結,大家聚在一起合建,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抵制外面的土匪。





上杭隊長114


幾年前,我專門從廣西南寧自駕到福建看南靖土樓。

福建土樓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風格奇異的土樓民宅散佈在閩西南的南靖、平和、華安、漳浦,及閩西的永定、武平、上杭。最為著名的就是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形如天外飛碟,其造型、裝飾和建造工藝世所罕見,這就是吸引我去那裡的原因。關鍵是,這些土樓還住在居民,就是說,它們不是把人清理出去的景區,而是充滿了生活氣息,所以除了看土樓,去遊覽還可以看到當地的風土人情。

我們去了10多個土樓參觀,還住在了著名的下塔村。今天我單給大家看看,我去的

震撼的中華第一奇樓--東歪西斜樓,東歪西斜土樓叫做裕昌樓,裕昌樓位於南靖縣書洋鎮下版村,已經有700年的歷史。

東歪西斜樓外觀

樓外有小溪呢

景色怡人

這小亭也是斜的

裕昌樓大門

土牆很有“歷史”、也掛上喜慶的紅燈籠

走進土樓的院子看,東歪西斜土樓三樓的木立柱一律往右傾斜,五樓的則是反過來傾斜的,一律往左傾斜,依層交錯。 而二、四樓的木立柱基本上卻是比較正常的豎立。據說整個樓身緩緩向南傾斜,近百年以來,傾斜似有加速之勢,尤其是經過1972年大地震後,它的斜度現今已達8度。但是如果把一層至五層的木柱迴廊看成一個整體,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頂部的木柱卻仍是是保持在同一條軸線上的,從樓體來看,每一處的結構還都是橫平豎直,中規中矩的。於是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美妙的稱呼:“東歪西斜”樓。


樓上的木柱東歪西斜

三樓的木柱往右斜,五樓的往左斜

看著它你會覺得完全被震撼到了,也會感嘆先人是那樣的聰明和勤勞。 我覺得裕昌樓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福建土樓了,它有五層,共有房室270間,裡面仍然住人,我為了一探究竟,走上這樓遊玩拍照,我在各樓層間穿梭遊覽,雖說那些柱子有點東歪西斜,但是其實是有驚無險、斜而不危的,樓體非常的牢固,堪稱奇蹟。

樓道里還曬白菜

這裡也是還有人住的

柱子看得出傾斜

木柱接口很穩

樓梯沒有圍欄的


廣西吃喝玩樂遊


看過,而且是多年前就看過。

土樓是利用未經焙燒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質黏土和黏質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夾牆板夯築而成牆體、柱樑等構架全部採用木料的樓屋,簡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築牆作為承重系統的任何兩層以上的房屋。 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
土樓以生土為主要建築材料、生土與木結構相結合,並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築。它們是幾次中國乃至東亞歷史動盪和民眾大遷徙的產物。其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樓。
土樓已被嚴格確認的福建土樓建築有3000餘座,主要分佈在福建省龍巖永定縣、福建省漳州南靖縣和華安縣,其中又以客家土樓為代表。土樓的興建高潮是在中國動亂與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遷移之際。這些時期包含唐末黃巢之亂、南宋政權南移與明末清初。直至17世紀之後,不但讓客家人最後定居於中國東南沿海,也讓土樓分佈地點以中國閩粵地區為大宗。出於抵禦山林野獸、強盜的需要,並體現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種形式特殊的建築的。

我最早知道土樓,是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了一片介紹福建土樓的文章(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齡),還記得那篇文章裡說美國人在衛星圖上看到一座座巨大的、圓形的土樓被嚇到不行,以為是無數個核反應堆。雖然不知道這個段子是真是假,但是從圖片上看土樓的建築形式確實很獨特,所以就動了想去看看的念頭,也很順利地就成行了。


我們那時候去土樓根本沒有多少遊客,那時候的拍照技術也不太好,雖然肉眼看到的土樓十分震撼,但是當時的器材和技術都十分有限,自覺無法見人,所以我就不上傳當時的照片了。


而如今的福建土樓早已是蜚聲中外,不可同日而語了。這其中少不了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功勞——《大魚海棠》。說實話,我當時看到土樓只是從建築的形式和技巧方面覺得震撼,但是並沒有覺得土樓有多“美”,然後當我看了《大魚海棠》這部電影以後,我才真正地get到了土樓的與眾不同之處,原來美是需要發現的!


當時膚淺的我沒能發現土樓別樣的美,但慶幸的是,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攝影師拍出了一組模仿《大魚海棠》的攝影作品,驚豔了無數網友!這位攝影師名叫李哲颻,就是福建人,他的這組照片神還原了電影中的場景,唯美、浪漫,是能夠真實反映土樓的美的——


看完這組照片,我相信大家應該就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土樓了吧!


這組照片在網上走紅以後,現在已經有很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土樓拍攝類似的寫真或者結婚照了,土樓如今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覺得我的答案有幫助,歡迎點贊和關注!


藍色妖姬


導語:

簡單講,土樓就是用“土”建造的樓房。過去,土材建樓很流行,但現代基本被水泥混凝土代替了。在我們幅員遼闊的東南西北的土地上,從黃河到長江流域,“土樓”民居非常多,以福建土樓最為著名。所以,談到土樓,首先想起聞名遐邇的福建土樓。

自福建土樓2008年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便愈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我自然也不例外,數年前曾專門參觀福建土樓,它的恢弘雄壯令人震撼,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現在來看,全國乃至世界人們喜歡土樓,並非偶然現象,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三方面。

1.土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土樓是歷史長期積澱所形成,是華夏土地上的一朵奇葩。如同今天我們熱衷於追逐歷史劇,其實隱含人們欣賞傳統文化,以及對民族歷史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喜愛。早在八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就說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土樓能受全世界人們喜愛,也就水到渠成了。

溯本追源,歷史上土樓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建築本身看,它從土堡土寨發展到土樓的過程中,經歷了從材料到工藝技術的深厚而長期積澱。擴而言之,從最早的土窯洞、夯土長城、城郭城池、秦漢隋唐的皇宮大殿,順流普及至明清民居,各地夯土堡子、寨子及土坯房逐漸在勞動人民手中開花結果,隨著歷朝歷代人口遷移、文化交流和技術交融,進一步地便在東南沿海的閩粵贛落地生根而為土樓。

所以,在我國建築史上,土樓著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壞,它承前啟後,連接著從遠古到現代的民族建築發展。而且,它裡面蘊藏的材料、工程、工藝乃至民風民俗博大精深,簡直是活生生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文化、藝術美學和傳統民居建築樣本。

2.土樓文化深厚,影響遠播

一座挺立上百年的古老土樓,飽含一個家族數代人的血緣親情,融入了傳統文化之精華的天人合一思想。從實用的防禦保衛功能,到背後嘔心瀝血的工匠精神、建築技術,以及詩書禮儀傳家的傳統文教,都發散著令人深思的文化內涵。並且隨著家族繁衍,牢牢植根在土地中,在百年時光中不斷開枝散葉,影響著越來越多人。

首先,土樓建築延續了傳統宗族聚落文化。它的建造要經過宗族全體或家族長輩的商討議定,才能開工。因此,土樓最基本的文化屬性之一體現家族倫理和血緣凝聚。也就是說,同一座土樓,同一個家,“一公數代,同聚於此”,保持著共同協作的宗族集體觀念,體現幾世同堂的大家族制度。從土樓的建造格式和規制中,能感受到強烈的中軸線和同心圓意識。

第二,土樓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造材料就地取材黏土、杉木等,依據“下有堅厚臺基、上有遮雨屋簷”的形式,建於青山綠水的天地之中,奇特美觀,古樸粗獷,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

第三,土樓族人注重詩書禮儀傳家,直接體現在每座土樓的名字和意味雋永的楹聯,它們富含深厚文化底蘊,是先賢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體現土樓文化的的楹聯內容分為四類:

(1)修身積德。如“五福陳疇壽富康強攸好德,實心為政國家天下本修身”“和氣呈祥地,昌言積德家”。

(2)忠孝報國。如“振作那有閒時?少時壯時老年時,時時須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要關心”“ 日讀古人書志在希賢希聖,應付天下事心存愛國愛民”。

(3)勤儉興家。如“振家聲宜兄宜弟,興世業克儉克勤”“ 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與耕”。

(4)教育後代。如“從吾所好耕商讀,福多自求祿壽男”“士農工商各執一業,乃是我家肖子;孝悌忠信能全四者,方為世上完人”。

3.土樓藝術獨具,特色鮮明

土樓具有源遠的歷史文化,它的建造技術、文化及審美價值,是藝術特色獨居的極好寫照。無論方樓、圓樓,都音符獨具,風格自由,奏響了土樓的藝術交響曲。簡而言之,其藝術包括建築藝術、楹聯等民俗藝術。

(1)土樓的建築藝術博大精深。首先,它選址自然,看似孤立個體,實則與整個地勢地貌及眾多土樓渾然天成,宛似一幅美麗的水墨山水畫卷;其次建造科學,傳統土木技藝在明清及近代土樓中發揚光大,形成了嚴格而科學的建造流程和步驟,如前期的全流程籌備:選址、擇匠、僱工、備料,然後祭祀完成,即可開工建造。正式建造同樣遵循地基、土牆、木架、屋簷及內裝等自下而上、自外而內的工藝流程,可謂步步為營,才建成各異其趣的土樓;第三,土樓造型多樣,有圓、方、半月、橢圓、四角形、八角形等等,這些形狀依據所在的地形、歷史時期、地域民俗甚至家族特徵而營建,體現出了藝術性;第四,土樓本色呈現,以內斂之姿坐落於群山溪谷,裝飾簡約,黃牆黛瓦,莊重古樸,原色或朱漆木構及青磚條石相互搭配,又加結構精巧、栩栩如生之雕龍畫鳳,呈現和諧的視覺效果。

(2)土樓楹聯是傳統文化與地方民俗共同作用的藝術結晶。它們作為家訓自勵勉人,雋秀深刻,藝術價值很高,既體現土樓文化,又彰顯其豐蘊內涵;它們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結構相同,代表了漢語及傳統楹聯的獨特性。因此,建築藝術佐以土樓楹聯的文化氣息,形成土樓別具一格的藝術特色。

4.小結:

土樓集民俗文化、工匠經驗、工藝流程、人文底蘊於一體,融博大藝術為一爐,最終打造出規模巨大的恢弘體系,作為優秀的民居建築,令人歎為觀止。

土樓是中華文化古建築和工匠智慧的的結晶,是獨樹一幟的民居建築藝術品,是中國結晶,它以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藝術獨具、規模巨大、結構精巧屹立於世界建築之林。

在混凝土建築風靡和提倡生態環保的今天,夯土成牆的土樓,化平凡為神奇,與自然相得益彰,看得見青山綠水,蔚為壯觀矗立數百年,集諸傳統歷史文化、建築技藝、民風民俗等,如一座寶庫,如一道清風,尤顯珍貴价值,所以才受到熱愛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及自然生態的人們的廣泛喜愛。


文字手藝人


土樓是福建的特色建築,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了。最初的時候,是以家族為單位形成的聚居建築,兼具一定的堡壘特性,以家為核心,以防禦為主要功能。現在人們之所以喜歡,大致原因如下:

1、歷史留存的平民建築。

經過了時間的洗禮,走過了光陰之旅,能夠保存到現在,可以說非常的不容易。人們喜歡土樓,更多的是想感受一下,以前的人們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2、建築上的差異性。

土樓屬於福建特有建築,因此屬於稀缺人們景觀,因為具有這種特性,所以顯得與眾不同,這條特性適合於各種人們景觀,人們喜歡也有這方面的影響。

3、旅遊宣傳

土樓屬於福建特色景觀,在當地旅遊部門的宣傳之下,成為了該省有名的旅遊品牌,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配套建設,在宣傳的影響下,引起了遊客的好奇心,因此土樓也就名傳天下了,人們喜歡也是正常的。

綜上所述,這就是人們喜歡土樓的原因。


小酸腳走世界


福建,土樓,圓形,方形,的,看看!


哈灬哈66096005


土樓是客家先民的智慧結晶,我們客家人以前都是住土樓或者圍龍屋,土樓不土,它蘊含著我們華夏文明的變遷史,土樓不倒,它見證了客家人的心酸史,土樓是客家人南遷的見證,土樓是漢民族的瑰寶,我以前住在土樓,也住在圍龍屋,希望我們還能把這一建築傳承下去



HAKKA阿哥


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且冬暖夏涼


zaqdj111


我家鄉土樓,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