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險峻的自然風光,四川省自貢老君山

老君山,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墨林鄉與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之間,為西周時周武王封周榮公之地,又名榮德山。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唐末五代道士陳摶(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從唐宋以來就已成為道家的修煉之地和風景名勝之地,清乾隆《威遠縣誌》稱為"老君丹灶",是威遠八景之一。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險峻的自然風光,四川省自貢老君山


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麗,方若削壁,高矗雲表,有華山之險。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條狹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時須手腳並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則題詩、四龕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則題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龕造像在四川極為罕見。題詩以清末翰林、榮縣詩人趙熙的一首最為精彩:“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三則題字分別為“煙霞”、“雲梯”、“丹巖”。在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時居住之地,人稱“神仙洞”。大老君南面為呂仙崖,上有四龕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古寨集生寨城牆遺址。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險峻的自然風光,四川省自貢老君山


寨子巖山寨位於去老君山途中的菸廠河壩,為清咸豐年間建造,現保存寨牆一段、石室一間,有月亮門、楊家大院遺址及“天寶亭”、“玩花臺”、“臥鵂橋”等10餘處石刻題字,其中半山腰處一兩米見方的“鵂”字為威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刻字。寨下河中有一蘑菇狀巨石,兀立於一方硬石之上,似搖搖欲墜,又穩若磐石,人稱“牛心石”。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險峻的自然風光,四川省自貢老君山


小老君山在大老君東側約6公里處,尖聳秀拔,山頂面積不過50平方米,整個山形似雄鷹展翅欲飛。山下即是河口水庫,湖水清澈,碧波盪漾。水庫源頭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洞泉水”。景區附近還有字庫塔、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碧佛洞等景點。鎮西的醬蘿蔔、花生糖為久負盛名的地方特產。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和險峻的自然風光,四川省自貢老君山


傳說;此山來歷不凡。相傳當年仙人呂洞賓途經此地,見環境清幽,意欲逗留,便伸手抓一山石為凳,在此小坐休憩。此後仙人離去,石凳遺存,始為老君山。難怪登上山頂即讓人感到有幾分靈氣。

大老君山自隋威遠建縣以來就是自貢市榮縣與內江市威遠縣的界山,為西周時周武王封周榮公之地,又名榮德山。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唐末五代道士陳摶(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從唐宋以來就已成為道家的修煉之地和風景名勝之地,清乾隆《威遠縣誌》稱為"老君丹灶",是威遠八景之一。

小老君山在大老君東側約6公里處,尖聳秀拔,山頂面積不過50平方米,整個山形似雄鷹展翅欲飛。山下即是河口水庫,湖水清澈,碧波盪漾。水庫源頭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洞泉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