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30多年民企發展路,他們的經歷就如電影主角般跌宕起伏,這就是現實版“中國式合夥人”的離合春秋。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聚散離合似乎也是創業與人生常態。

5 月 18 日下午,百度宣佈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將從 7 月起不再擔任總裁及首席運營官,但仍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百度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高層大換血後,“變革者”陸奇最終交還了權力大棒,李彥宏或重回一線執掌百度,而也正好呼應了李彥宏沒有合夥人的傳聞。

4 月 27 日,雷軍發內部信,對小米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辭去公司職務。小米最初的“八大金剛”還剩下了林斌、雷軍、黎萬強、劉德、王川、洪鋒等 6 人。兩人的離開,雷軍舉行了歡送會,黃江吉也在微博上盛讚雷軍:“最有情有義的老大雷軍。”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4 月 15 日下午,360 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董事會收到高管辭職報告,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姚珏即日起離職。當晚,360 集團董事長周鴻禕發內部信稱:姚珏是我創建 360 至今最為重要的戰友、朋友,或者說親人。她在幫助我和 360 完成了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一些大事後才提出休息,從中可以體會到她對 360 很深的感情,讓我特別感動和欽佩。

創始人與合夥人的合作關係一向微妙而脆弱。早在 2013 年上半年,電影《中國合夥人》的經典臺詞“千萬別跟好朋友合夥開公司”一時引發無數共鳴,人們感動於“新夢想”三位創始人創業初期的肝膽相照,也扼腕於財富膨脹後三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糾葛。導演陳可辛事後說了一句頗有意味的話:往後拍下去,必將散夥。

而“合夥人”變“散夥人”的事情,在中國大地上幾乎還在天天上演。30 多年民企發展路,他們的經歷就如電影主角般跌宕起伏,這就是現實版“中國式合夥人”的離合春秋。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新東方俞敏洪:如果一開始就用王強、徐小平,新東方可能很快會死掉

正如《中國合夥人》所描述的那樣:三位好友一起創業,最後把公司送到國外上市。現實中的俞敏洪和王強、徐小平也一起把新東方送進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唯一不同的是,現實中的新東方三駕馬車最終各走各的路,王強和徐小平離開新東方並創立真格基金,成為業界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而俞敏洪則“被鎖在新東方做一名職業經理人”——真實上演了現實版的“中國散夥人”的故事。

儘管俞敏洪說《中國合夥人》的誕生和他“基本上沒有關係”“電影中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發生的事情差了很遠”,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把兩者聯想到一起。

如此一來,這部電影反而具備了反諷的意味,因為“散夥”才是當下中國企業家裡每天都上演的劇目。而新東方合夥人散夥,事實上說明了對公司管理混亂,這和合夥時沒有設定具體的管理制度有非常大的關係。

而俞敏洪在他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這本書中反思當年徐小平、王強離開新東方的這段歷史時,他自曝,“我將徐小平請出了董事會,因為曹操比劉備更適合當合夥人,殺功臣才是好皇帝!”

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用不同的人。他提到,不同時代就要做相應的改變,新東方初期藉助家族經營的力量做大,所以從一開始沒有請王強、徐小平回國幫忙。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家族成員變成新東方的發展障礙時,俞敏洪開始引進外來人才,成功將新東方推進了新的發展階段。

正如俞敏洪所言,真正的企業合夥人關係比電影複雜。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萬通六君子的“和平分手”

分庭而不抗禮,有機會再合作,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也是一個太平洋和海納百川的問題。

馮侖、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權、王啟富和劉軍,這六位在商界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在 1991 年創立海南農業高科技投資聯合開發總公司,此後六兄弟陸續離去,直到 2003 年王功權離開公司,剩下馮侖為止,歷時 12 年。

馮侖在《野蠻生長》中以“梁山模式”形容萬通六兄弟,“座有序、利無別”,股權利潤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漢在海南聚義,是水滸的現代翻版。結果商業合夥的關係中,兄弟情義往往凌駕了合夥關係。

商業關係終究是商業關係,必須回到商業經營的層次就事論事。王石第一次跟馮侖見面時,就預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衝突,馮侖當時不以為然,直到第一次拆夥前夕,六兄弟之間對於企業經營理念、決策、資源分配的意見衝突不斷,兄弟情義反而成為最難以跨越的一道障礙。

據說,他們最大的分岐在於錢往哪兒投。6 人對資源分配的意見衝突不斷,“六君子”因此在 1995 年忍痛散夥。

1994 年,萬通六君子在廣西西山開會,史稱“分裂會議”。會議期間,大家互不認可對方的項目,無法達成共識。當時潘石屹擔任北京萬通實業總經理,北京資源配置最多,有人繞過常務董事會直接向潘石屹借錢,導致萬通總部被徹底“架空”,誰拿到各地的具體項目,誰就是老闆。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1995 年,六雄正式分手,散夥基本上是按各人原來所分管的業務來分的。因為幾個合夥人既在萬通集團裡任職,又是各個分公司的經理。按照商業操作模式,5 個合夥人平分了萬通 65%的股權。潘石屹拿走了北京的那塊地,後來做了現代城,易小迪分得了深圳的分公司。

聯手時風光無限,分手時各奔前程。現在看來,以“水滸模式”起家的萬通,梁山眾好漢打下一定的江山後,分解是必然的。十年後,潘石屹總結說,這次裂變就像宇宙爆炸一樣,越變越小,最後終於裂成了碎片,變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一個個獨立體又不斷裂變,裂變最後的結果就有了從萬通分離出來的 30 多個做房地產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萬通”也被稱為是房地產界的“黃埔軍校”。

此外,國美的黃光裕與陳曉之爭、乳業鉅子牛根生與鄭俊懷的命運分野、真功夫蔡潘之爭,以及山東神光的孫成綱、孫成旗兄弟反目成仇和學而思三駕馬車分道揚鑣……“合夥人”的結局是都成了“散夥人”。

為什麼中國企業有這麼多的合夥人最後走到散夥這一步?經營理念出現分歧之後,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是重要原因。也反映了合夥人之間,在遇到問題時,並沒有預先設定解決方案。

天下沒不散的宴席,30多年民企發展路,中國式合夥的終局是散夥?

結語:“散夥”是必然的怪圈?

成功者多有相似,而散夥者各有各的不同。

從新東方三大佬,到萬通六兄弟,再到聯想柳傳志與倪光南,真功夫內鬥、國美之爭等,江湖義氣、不合理的股權設置、利益分配不平衡、合夥人角色轉變、理念衝突、功高蓋主等,都可能是中國式散夥的一些關鍵詞。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從“合夥人”到“散夥人”的故事,都有一個非常相似的特點,那就是利益總是與感情糾葛在一起。

要跳出中國“合夥人”怪圈,北京企業研究所所長賀陽認為,關鍵還是要企業實行股權化,共同創業之時,股份、貢獻與利益分享,實現深度捆綁。合夥人制度使西方的投資銀行在 100 多年中得以將才能最優秀也是流動性最高的業內精英集結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穩定而有效的管理架構,並先後產生了諸如摩根、美林、高盛等優秀的投資銀行。西方經營一二百年的合夥人機制,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模式有借鑑意義。

俞敏洪曾深有感觸,找合夥人比找老婆還要難,但找到了合夥人,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合夥人不是找的,是碰的。

對於合夥人來說,有時候,從合夥到散夥僅僅是一步之遙,如何做,不僅體現各自的經驗和智慧,更體現其視野和格局。

當然,合夥人組合,最考驗的還是人性。飽受合夥人散夥之苦的史玉柱,曾深有體會地說:“合夥人制是一個民主試驗。”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